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手术室运营管理研究进展

  2023-12-08    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对手术室运营管理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列举了临床常用的手术室运营管理评价指标,详细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阐述了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改进原理及方法,提出了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旨在为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 关键词:
  • 临床应用
  • 手术室
  • 综述
  • 评价指标
  • 运营管理
  • 加入收藏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改局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明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医院提出了发展目标与要求[1]。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是构建有效的运行管理体系,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医院收益的重要来源和医院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是医院综合运营能力最直接、最真实的反应[2]。良好的手术室运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增加手术间的利用率,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医疗质量,促进病人安全,提升手术病人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3]。但由于手术室医务人员数量众多,仪器设备高度密集,外科手术不确定性高,加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按病种收费、降低耗材占比与药占比等措施的全面推进,使手术室综合运营管理难度大,程序复杂[4]。


1、手术室运营管理相关概念


运营管理指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对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管理和有效使用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6]。医院运营管理涵盖医院服务活动各个方面,从管理对象上划分,可以分为医疗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两大领域;从管理内容上划分,又可以分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研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物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物流及后勤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医院运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重点是在满足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在各项成本市场化而医疗服务价格非市场化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服务效率,降低单位成本,实现增收节支[7,8]。手术室是集多学科、多专业人员于同一平面的复杂场所,是医院医疗资源密集的核心部门,手术室运营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影响医院医疗服务的效益和效率[9]。关于手术室运营管理目前并未形成规范统一的定义,良好的手术室运营管理可以通过提高首台准时开台率、缩短接台时间等方式提升手术室运行效率,通过增加手术量、减少额外人力资源成本支出等方式增加手术室经济收益,通过提升微创手术占比等方式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因此,提升手术室运营管理水平、构建行之有效的手术室运行管理体系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评价指标


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多,评价指标复杂多样,不同医疗机构在不同时期对于手术室运营质量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手术室运营管理评价指标暂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

2.1 首台准时开台率

首台准时开台率是指某一手术房间当日首台手术能够在某个时间点之前开始的概率[10],其作为评价手术室运行效率的常用指标,优势在于通过信息化平台首台是否准时开台的相关数据容易获取,劣势在于相关概念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准时开台的时间节点界定不同,医疗机构会根据手术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目前国内常用的时间点为08:30、09:00、09:15;在准时开台的行为界定上常用的参考指标有病人入室、麻醉开始和划皮等,目前国内外多倾向于利用“刀碰皮”的划皮时间作为首台手术是否准时开台的参考时间[11]。首台准时开台率低是困扰国内外手术室管理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性研究发现,在三级医院中50%~80%的首台手术未能准时开台,平均延迟时间为30 min[12]。国内关于手术室准时开台率的报道多限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及部分持续性质量改进项目,结果显示在未进行针对性改进的情况下,首台准时开台率不及50%[13]。影响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的因素总体可以分为人员因素、物品因素、环境因素3个方面,但是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Hicks等[14]通过对其医院2018年3 604例首台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55%的首台手术未能准时开台,平均延迟时间12 min,在致使首台未能准时开台的因素中外科医生占25%,病人因素占25%,设备和器械相关因素占11%,护理因素占7%,手术房间因素占5%,麻醉相关因素占4%。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首台手术未能准时开台会导致手术延时、手术室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病人满意度下降等一系列影响[10]。

2.2 手术意外取消率

手术意外取消率是指已经完成手术排程的手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非计划性取消的概率[15]。手术意外取消率作为评价手术室运营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其优势一方面在于数据简洁,便于统计计算,另一方面在于其与手术病人主观感受关系密切,能较好地反映病人就医体验。劣势在于统计结果临床意义较为片面,仅代表了手术取消概率,而未能考虑到取消的不同手术本身对于手术室运营管理带来的不同影响,例如取消1台2 h的手术和取消1台6 h的手术,虽然手术意外取消率相同,但是对手术室运营管理的影响却有差异[11]。致使手术意外取消的因素可以分为医院相关因素、病人相关因素和医务人员相关因素3类。医院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准备不完善、病房或监护室缺乏床位、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相冲突等,病人相关因素包括病人术前必需的检查缺失、病人术前准备不完善、病情突然改变、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及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临时拒绝手术等,医务人员因素包括在岗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互相之间沟通错误等[16]。手术意外取消会导致手术室空置,使得手术室利用率下降,同时在没有手术收益的前提下往往仍需支付在岗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影响手术室收益水平[17]。

2.3 手术室平均周转时间

手术室周转时间是指前1例手术病人出手术室至后1例病人入手术室所间隔的时间,包含污器械处理、房间清洁、自净、术前准备的时间等[18]。影响手术室平均周转时间的因素,一方面是不同级别手术房间为满足消毒隔离需求所需的基本自净时间,另一方面是手术室工作人员对于接台节奏的把控,在临床中后者往往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19]。影响手术室平均周转时间的重要因素在于不同人员绩效分配制度的不同,手术医生的收入往往依赖于手术量的增加,但手术室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工勤人员的收入往往按照工作时间进行分配,两种收入分配方式致使手术团队对于手术周转时间存在不同的态度[20]。手术室平均周转时间过长往往会导致手术结束时间推迟、人力资源成本增加、手术室利用率下降、医务人员满意度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结局[21]。

2.4 手术间利用率

手术间利用率是指手术房间的使用效率,其计算方法为一段时间内手术间实际工作时长/这段时间内手术间理论工作时长[22]。手术间理论每日工作时长通常为8~10 h。手术间实际工作时长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一种是手术间当日首台病人入室至最后1台病人出室当中的间隔时间,其中麻醉时间、净手术时间、手术周转时间等均包含在手术间实际工作时长当中;另一种计算方式是手术间实际工作时长,是指当日手术间内所有手术从开始至结束的总时间。前者的优势在于将手术有关的所有操作耗时均考虑在内,劣势在于通过数据结果难以明确辨别真正导致手术室利用率低的关键环节,后者的优点在于研究方向聚焦在净手术时间,更符合提升手术室运营效率的目标,缺点在于忽视了术前麻醉和体位安置等术前准备工作也属于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23]。手术间利用率是一个反映手术室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首台开台时间晚、手术延时、手术周转时间长、手术意外取消等因素均可导致手术间利用率低。但是部分手术科室可能会选择通过加班手术的方式提高手术间利用率,甚至通过加班手术使手术间利用率超过100%弥补手术周转时间过长、准时开台率低等方面不足,仅通过手术间利用率评价手术室运营效率可能会与临床实际存在偏倚[11]。总体来说,手术间利用率低会导致手术量下降,造成人力、设备等运营成本增加,影响手术室收益,同时影响病人的就医体验,降低病人满意度[24]。

2.5 预计-实际手术时长差值

预计-实际手术时长差值是指医生在提交手术申请时预计的手术时长和实际手术时长的差值[4]。手术室管理者往往会根据预计手术时长进行手术排程,预计-实际手术时长差值过大则会显著影响手术室的利用效率[25]。目前,手术时长预测方法主要是外科医生根据病人病情、手术方式、手术入路等进行经验估算,其优势在于手术医生对于病人病情和预计手术方式最为了解,对于一些复杂手术和非常规手术,手术医生对于手术时间的预期更为精确,缺点在于临床上手术申请多为实习/住院医生完成,其估算的手术时间往往与实际手术时间存在较大差异[26]。有研究表明,外科医生错误估计手术时间的概率高达74%,其中42%的情况是高估预期手术时间,32%的情况下低估预期手术时间[27]。影响预计-实际手术时长差值的因素通常包括病人病情、手术医生水平、外科手术团队的配合度以及手术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差异等[28]。当实际手术完成时间大于预计完成时间时,将导致手术完成延迟,手术室人员则需要加班完成当日工作,增加了额外的人力资源支出,甚至会导致接台手术被迫取消,当实际手术完成时间小于预计完成时间时,手术间会出现空置现象,致使手术间利用率下降,从而影响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


3、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改进方法


3.1 精益-六西格玛模型

精益-六西格玛法是精益模型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包括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5个部分,其本质是消除浪费,通常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对解决和处理涉及多部门协作的问题具有较大作用[29]。外科手术本身即是多部门协作的典型代表,因此国内外医务人员也尝试将精益-六西格玛模型应用于手术室运营效率管理当中。宋文娜[30]通过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法,对手术接台时间延误率进行观察,分析了可能导致日间手术延误的原因,并通过细化各时间节点主要问题,予以针对性改进后显著缩短了日间手术病人平均接台时间,提升了手术间利用率和病人满意度。Phieffer等[31]通过应用精益-六西格玛模型,明确了影响首台准时开台的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使首台准时开台率由49%提升至92%。Tagge等[32]通过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将精益-六西格玛理论运用到儿科手术室运行管理当中,经过了6个月质量改进,手术平均周转时间、铺巾至划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提升了手术室运营效率。

3.2 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学者戴明提出,因此又叫“戴明循环管理方法”,该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步骤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计划,再将计划贯彻落实,实时检查实施效果,并提出新的问题。其优势在于能够将每次循环中留存的未解决问题纳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优化,从而提高管理质量[33]。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影响因素众多,为达到满意的运营效果往往需要持续性的质量改进,因此十分契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将PDCA循环应用到手术室运营管理当中。Torkki等[34]在创伤手术当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使得病人术前等待时间减少了20.5%,手术室的非手术时间减少了23.1%,工作人员加班时间减少了30.9%,手术室运行效率提高了9.7%。万美萍等[35]研究了PDCA循环管理对首台手术开台时间管理及手术室运行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低和接台延误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从流程、制度、监管等方面展开讨论,制定改进手术效率的方法并加以实施,使手术接台时间、日加班时间等显著缩短,首台手术开台准时率、接台手术准点率、手术医生满意度显著提升,手术室综合运营质量得到了提高。

3.3 品管圈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头脑风暴、PDCA循环管理等方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36]。手术室运用品管圈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手术室运营效率相关人员都纳入质量改进项目中,使其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思索改进方法,充分发挥每位参与者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的提升。宋玲等[37]通过建立品管圈,实施多学科合作,运用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根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缩短了手术接台时间,提升了首台准时开台率和手术室利用率。Zhang等[38]将品管圈运用在眼科手术当中,通过优化手术程序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优化人力资源,整合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显著缩短了眼科手术病人的接台等待时间,提升了手术室运行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3.4 信息化技术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医疗成为现阶段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护理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39]。信息化技术助力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提升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技术为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信息化管理为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首台准时开台率、平均周转时间等手术室运营管理评价指标均需大量的数据支持,麻醉信息系统、手术排程系统、手术室护理管理系统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相关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管理者能够针对围术期各具体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促进了手术室的精细化运营管理[40]。信息化管理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管理理念,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模式。肖明等[41]利用全电子信息排班系统联动医院管理信息化(HIS)系统,实现了手术室自动排班,自动排班系统具有实时统计功能、实时人力资源分析等功能,护士长可以根据手术区域、专科分组、岗位职能情况、手术量、手术时间等因素动态调节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戴靖华等[42]通过构建手术室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链式管理模式,减少了术前仪器设备准备所需时间。高兴莲等[43]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条形码技术提高了高值耗材配送及管理效率。Tuwatananurak等[28,44]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外科手术时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预计手术时间预测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外科医生凭借经验估算,有效减少了预计-实际手术时长差值,为优化手术排程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考意义。


4、手术室运营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4.1 明确手术室运营管理相关概念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借鉴医院运营管理相关内涵,结合手术室在医院中的职能定位,手术室运营管理大致可分为手术室效益管理和手术室效率管理两方面,手术室效益管理又可分为经济效益管理和社会效益管理,但是关于手术室运营管理迄今未形成规范统一的定义,因此明确手术室运营管理的核心与原则,确立手术室运营管理的目标定位与策略层级,构建有效的手术室运营管理体系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4.2 构建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手术室运营管理评价指标数量众多,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指标有首台准时开台率、择期手术延迟率、接台间隔时间、麻醉后等待时间、微创手术占比、三四级手术占比、手术量、手术室利用率、病人满意度等。在临床上运用单一指标难以全面评价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多个指标同时运用则面临数据量庞大,数据重复收集,不同类型数据难以整合以及难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等问题。因此,亟须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来构建一套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3 加强手术室信息化系统建设

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发展已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医院已实现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护理流程及改善管理模式,但目前仍存在信息系统数据统计不全面,信息数据缺乏可整合的统一平台,各个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因此,加强基础硬件设置的建设、构建数字一体化智能信息化手术室从而实现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培养信息化护理人才,促进软件数据与手术室运营质量管理理论模型的交互融合,开发人工智能管理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落实医疗大数据的规范管理与应用等是提升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5、小结


综上所述,手术室是多专业人员、高精尖仪器设备、收益支出高度密集的平台科室,其运营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中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繁杂多样,各有优势与不足,精益-六西格玛模型、PDCA循环管理、品管圈等是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提升的常用方法,明确手术室运营管理相关概念,构建手术室运营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手术室信息化系统建设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3-03-02].

[2]王春燕,金燕,吴燕燕.手术室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11-13.

[3]余云红,刘洋,赵体玉,等.我国手术室工作效率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0):650-653.

[5]王志成,周筱琪,孙鹏南.基于协同理论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组织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12):57-59;63.

[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EB/OL].[2023-03-02].

[7]宋雄,倪君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目标定位及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8):78-80.

[8]巢仰云,杨玥,张永勤.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教育管理,2020,6(4):391-394.

[9]苏锦治,张晓霞,李炳钻,等.手术室效率指标在高效手术配合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7):111-115.

[10]金星,徐进.质量管理工具在提升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运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9,17(1):46-48.

[13]高誉峰,王颖,徐聃,等.提高手术室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台方法的探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22-27.

[16]陈雯,张圣洁,张越伦,等.住院患者择期手术当日取消原因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2,42(2):296-300.

[18]张义丹,高兴莲,陈向东,等.基于时间节点的手术室利用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8):644-647.

[21]程芳兰,李冬蓉,朱鸿飞,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提高手术周转率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手术等候时间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56;164.

[22]陈群,张芳燕,章雅萍,等.探讨流程优化和时间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利用率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6):138-139.


文章来源:陈国立,奚慧琴,陈哲颖等.手术室运营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23):4267-427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人气:251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6358

国内刊号:31-1794/R

邮发代号:4-636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