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解析永寿县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2020-02-17    2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陕西省中西部的永寿县,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全县面积889平米千米,辖6镇1办249个行政村,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210天.年降雨量600mm左右,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本文通过对此县杂草发生情况和种类做的调查研究,通过机械深翻、种子检疫、轮作倒茬、人工拔草进行除杂工作,并提出在入冬前的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下旬杂草处幼苗阶段,且植株小,组织细嫩,正是对药剂敏感的关键时期,可以使用化学除草进行防治。

永寿县位于陕西省中西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全县面积889km2,辖6镇1办249个行政村,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210天.年降雨量600mm左右,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全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粮食以小麦为主。全县粮食年播种面积3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2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3%.年总产小麦7万t左右。由于自然条件复杂,粮食生产始终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产量长期低而不稳。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小麦面积呈下降趋势.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必由之路。但是近年来由于小麦收割机的长途跨区作业、调运检疫职能弱化、良种统供、耕作粗放、秸秆还田、单一除草剂品种的长期使用等原因.致使麦田杂草产生了抗药性.杂草种类发生了变化。节节麦、燕麦等禾本科杂草逐年上升,成为当前麦田的主要杂草。


1、麦田杂草的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杂草种类

主要杂草有30多种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除草剂连年使用.麦田杂草的草相和优势种群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调查发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害本县的杂草有33种,优势种为王不留行、播娘蒿、荠菜。占杂草总量的90%,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使用除草剂,耕作制度不断变化。杂草种类也相应发生变化。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杂草种类由原来的33种降至21种。优势种为播娘蒿、荠菜、麦瓶草、婆婆纳等。2012年开始,由于良种统供和机械收割面积增加。杂草种类发生较大变化。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成为优势种,每亩平均草量8.5万一10万株,最高20万。30万株,此类禾本科杂草的大面积发生,增加了防除难度,且有逐年加重危害的趋势。

1.2 发生特点

麦田杂草是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常年有两个出草高峰。第1个出草高峰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即10月中下旬到儿月中下旬,早播麦田在秋季降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大部分冬前出苗,种类以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猪殃殃、荠菜、野豌豆、繁缕、婆婆纳等为主。出苗量占年总草量的80%以上,特别是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由于和小麦属于同科植物,且抗逆性、分蘖能力特别强,与小麦争夺空间、养分,对小麦造成严重威胁.成为麦田的主要危害杂草.这一时期杂草由于出苗整齐、密度大,因而为害重,应将这一时期杂草防除作为重点,况且冬前杂草处于幼苗期,植株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应抓住这一防治有利时机做到防早防小防了:到翌年春天.即3月上旬到4月上旬,当气温回升至10℃左右,温度适宜、冰雪融化、降雨适时。冬前没有出苗的回茬、晚播麦田的杂草种子大量出苗,是麦田杂草防治的第2个关键时期。


2、麦田杂草的防治措施


麦田杂草的防治要抓住关键时期,坚持“防早、防小、防了”原则,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积极进行防除。

2.1 机械深翻

小麦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机械深耕或深松灭茬。将散落在地表的杂草种子翻埋到土壤深层.破坏杂草种子的萌发条件,使地表的杂草种子萌发条件受到破坏不能正常萌发,同时切断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翻上地表高温暴晒死亡,从而减轻杂草危害。

2.2 把好种子检疫关

以节节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分蘖力强,传播途径多,化学防除难度大且易产生药害,因此应以预防为主。要加强制种基地建设,严格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从节节麦等恶性杂草发生区调运小麦种子,另外要对调运进来的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杂除杂,尽可能将杂草种子清理干净,从源头上减少草源。

2.3 轮作倒茬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伴生杂草,这些杂草与作物的生存环境相同或相近,采取合理的轮作倒茬,破坏杂草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减轻伴生杂草发生危害。因此各地要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推广小麦一玉米,小麦一大豆,小麦一油菜等轮作倒茬耕作模式,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破坏杂草生存环境及生态模式,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在麦田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区.在杂草发生期要同时采取中耕除草等物理除草措施。

2.4 人工除草

有劳动力的地方,要积极动员劳力,在杂草生育期、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人工拔除。特别是节节麦发生严重的地块,在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基础上,以人工拔除为主,拔除时要坚持“拔小、拔早、拔了”的原则。即在杂草苗期、返青、拔节期将节节麦等杂草连根拔掉,并且带出麦田进行销毁,否则遇雨杂草又会起死回生。同时防止路边杂草种子随雨水流入麦田,要对路边、田埂上的杂草及时进行

清除。防治地下根茎、种子向麦田扩散。

2.5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要抓住麦田杂草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小麦拔节前进行。对以播娘蒿、荠菜、刺儿菜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或亩用36%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4.5g对水喷雾(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量不少于30kg,机动喷雾器不少于15k)。对于节节麦、野燕麦、雀麦、早熟禾、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5~30mL加专用助剂50~100mL对水喷雾(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量不少于30kg,机动喷雾器不少于15kg,喷施时要严格按照施药要求进行,严禁在弱苗田使用)。

3、存在问题及建议

通过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发现麦田杂草防治上存在杂草种类多样化、草相复杂化、抗药性增强、防除难度大、防效不理想等问题。究其原因,有防治时间偏早或偏晚、温度偏高或偏低、机手操作不规范、气候干旱时浓度偏大等问题,致使防效不佳或产生药害,特别是在节节麦的防治上,不仅防效不佳,而且易产生药害,建议在麦田杂草的防治中要严格用药时间、用药量,稀释采取二次稀释,喷洒均匀,严禁重喷漏喷:要选择晴天、无风,日间温度稳定在10℃以上,且3日内无霜冻、寒潮、大风、大雨、高温等天气时进行,如若产生药害,要及时采取浇水灌溉、喷洒清水、摘除药害器官、中耕松土施肥、使用解毒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排除药物,增强植株抗性,减轻药物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张翠梅,张秋红.永寿县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10):91-9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作物杂志

期刊名称:作物杂志

期刊人气:228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7283

国内刊号:11-1808/S

邮发代号:82-220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