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宁波中医药文化药德元素挖掘及其育人路径探究

  2023-12-26    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对宁波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职业道德(以下简称“药德”)元素进行挖掘和梳理,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名人访谈等方式对宁波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挖掘其中的药德元素,并探索其育人途径。宁波中医药发展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时期,宁波中医药文化中蕴含以“仁、精、诚、正”为核心的药德元素,可通过始业教育启蒙、通识课程渗透、专业课程强化、校园文化熏陶等方式将宁波中医药文化中的药德元素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挖掘宁波中医药文化药德元素并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

  • 关键词:
  • 中医药文化
  • 人才培养体系
  • 医药职业道德
  • 育人途径
  • 药德元素
  • 加入收藏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更加注重以德为先[1]。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2]。医药行业是特殊行业,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对从业人员有着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近年来,部分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医药职业道德(以下简称“药德”)、职业操守缺失,导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银杏叶事件”等药害事件频发[3]。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甚至引起“中医将亡于中药”的社会恐慌。

中医药为维护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抗击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多次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4,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6]。宁波中医药发展史源远流长,萌芽于河姆渡文化时期,兴起于宋元,辉煌于明代[7]。宁波历代名医辈出且著作众多,药行街、慈溪鸣鹤古镇名震华夏。宁波还是我国首位也是迄今惟一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故乡。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进一步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作者对宁波中医药文化资源中的药德元素进行挖掘,并对其育人途径进行探索研究。


1、药德元素的挖掘


1.1 以仁为核心的药德

古代中医药学家历来倡导“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理念。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篇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8]。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隐居北仑灵峰山炼丹时,宁波瘟疫流行,葛洪广采草药、制药布施,妙手回春,治愈了众多瘟疫患者。因仁心大爱,葛洪受到百姓的欢迎,民众为他建庙塑像,把他敬奉为神,尊称其为“葛仙翁”,北仑灵峰山的灵峰寺就建有供奉葛洪的葛仙殿。为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舍家弃女”,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含泪送进全托班,把不满1周岁的二女儿送回宁波老家。她将生死置之度外,以身试药,确认安全后才将青蒿素的研究成果上报给国家。40多年来,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正所谓“大爱无声,医者仁心”。宁波钟氏内科的第四代传人钟一棠80多年如一日悬壶于甬城,彰显医者仁心;62岁时受命筹建宁波市中医院,98岁高龄时开设中医馆惠及世人,并规定对无力付款者可予以全免。感动甬城网友的老中医金中梁,去世前一天,77岁高龄的他还为80多名患者看了病,用一生呵护他人的健康。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杖锡卫生院沈姣叶医生44年守护杖锡村民的健康,身怀六甲的她在临盆前5 h,默默忍受临近分娩的疼痛,帮急诊产妇接生了一名男婴。

1.2 以精为核心的药德

精益求精自古以来就是医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描述医道为“至精至微之事”,绝不能“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且“惟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清代著名医学家吴瑭指出,“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屠呦呦一辈子潜心研究青蒿素,坚守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背后,是多达191次的锲而不舍,在190次失败后才迎来第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100%的成功。获得诺贝尔奖后,85岁高龄的屠呦呦仍然在青蒿素的研究中上下求索。屠呦呦及其团队,为解决柬埔寨、泰国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出现的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经过多年攻坚,最终找到新的治疗方案,并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的适应证,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现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9]。宁波籍“人民科学家”“糖丸爷爷”顾方舟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脊髓灰质炎、开发脊髓灰质炎疫苗、控制小儿麻痹症,一生只做一件事,从液体疫苗到固体糖丸,只用一颗好吃的“糖丸”,驱走了威胁几亿中国儿童生命的“疫王”,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并长期维持无“脊灰”状态,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1.3 以诚为核心的药德

宁波慈溪鸣鹤古镇作为我国国药业的发源地之一,被业内誉为“国药首镇”。由鸣鹤人创办的百年以上国药老字号有150多家,现存50多家[10]。所秉持的“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经营理念,是国药老字号经数百年屹立不倒、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也蕴含在了宁波药商一脉相承的儒商精神中。清康熙元年(1662年),冯映斋(慈城人)创办“冯存仁堂”,店名取“存济之心,赠仁于众”之意,并以此作为药铺的经营宗旨,童叟无欺,信孚于人。1669年,乐显扬(慈城人)创办北京同仁堂,历代同仁堂人都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11]。1670年,叶心培(慈溪人)在温州开设叶同仁堂(现更名为叶同仁),一直秉承“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地道药材,童叟无欺”的企业古训。1752年,杜景湘(慈溪人)创立绍兴震元堂,始终坚持“货真价实,真不二价”。创立于1760年的宁波寿全斋,以货真价实为宗旨、遵古法炮制为典律。1805年张梅(慈溪人)创立张同泰药号时就立下“悉遵古法务尽其良,货真价实存心利济”的宗旨。胡庆余堂传人、青春宝创始人冯根生(慈城人)多次指出,“戒欺”是他的“圣经”[12]。

宁波药行街因曾经药铺林立而得名。1927年,药行街上有聚兴、懋昌、源长、慎德堂等各种药行共计64家,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绍兴震元堂等著名国药老字号均常驻药行街坐庄办货,一度成为全国中药转运聚散中心、东南药材中心[13]。药行街讲究诚信经商,1940年成立鄞县国药行商业同业公会,详细制定了52条行规,规定“如同行中发现有悖规则者,轻者处罚,重者开除出行业,再不允许经营中药业”。

1.4 以正为核心的药德

为医者必当恪守正道,为人正直,弘扬正气,坚守正义。南宋时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言“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而尽数也”,被后世医家视为修身齐家之准则。医之大者,为国为民。民国时期,面对洋人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宁波药商恪守正义,坚守民族大义,不惜舍生取义捍卫民族尊严和职业道义[11]。电视剧《大宅门》等,以“乐家老号”同仁堂为原型,塑造的药商智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经传播,已经家喻户晓。中国新药业的先驱项松茂(鄞县人)实业救国,面对洋人的价格战,他为了保护国货企业和民族品牌,不惜亏本销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接受政府生产军需药品的任务,亲自监督生产,日夜不停赶制药品供应前线,还将自己企业内全体职工编组成义勇军第一营,进行抗日活动。为营救同仁,他亲入“虎穴”,最终不幸遇难。姚云龙(慈溪人)自幼在上海合利元药材行当学徒,出师后联合同乡开设乾昌药材行;发家致富后,他捐助家乡,先后捐资助建云龙中学、鸣鹤中学、鸣鹤卫生院、鸣鹤自来水厂等,并设立云龙中学发展基金。


2、育人路径探索


2.1 始业教育启蒙

始业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始业教育中除了校史校纪校规、专业介绍、安全教育、生活保障等办学情况介绍外,可充分融入当地中医药文化中的“药德”元素,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参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董氏儿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全斋;闻名遐迩的药皇殿、药行街、鸣鹤古镇、屠呦呦旧居、明贝堂中医药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甬城中医药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体会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专业认同感、增进学习兴趣;通过举办“名医名家远志讲堂”“知名企业家面对面”“杰出校友论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学习身边的典型,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通过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厚药德。

2.2 通识课程渗透

通识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综合素养的重要支撑。在课程设计中可融入浓厚的中医药元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可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的高度评价[14],“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14],“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等。大学体育课程除了公共体育外,可融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等具有浓厚中医特色的运动项目;影视鉴赏课程中可鉴赏《本草中国》《本草中华》《我们的中医药》《大国岐黄》等中医药纪录片[15]。用药如用兵,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密切的联系,在军事理论课程中可引入中医哲学思想:兵法不战而胜可类比中医养生防病,兵法陈兵布阵可类比中医遣方组药,兵法出兵贵快可类比中医攻邪宜速[16]。同时在通识选修课中可增设国药文化赏读、医药人文经典赏读等课程。

2.3 专业课程强化

专业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在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培养中,中医药文化中药德元素育人功能的发挥具有独特优势,在专业课程中应予以进一步强化。在实用中医学、实用中药学等课程中重点强化以“仁”为核心的药德教育,如“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院士,72岁高龄亲赴武汉,胆囊摘除后3 d继续工作。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课程重点强化以“精”为核心的药德,如老药工丁社如能在3 min内用铡刀将一寸长的白芍切制成360片。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课程重点强化以“诚”为核心的药德教育,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俞柏堂和膏方打了40年交道,谨记“吃药饭是吃良心饭”祖训。中药制剂检验技术等课程中重点强化以“正”为核心的药德,心正药真,严守药规,如胡雪岩因发现药有以次充好现象,而创立胡庆余堂,并立下“戒欺”的店训[17]。并在专业选修课中增设宁波中医药文化等课程。

2.4 校园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学校积极营造浓厚的医药文化氛围,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增设宣誓“医药人誓词”环节,学校主要楼宇以医药名人命名。如为纪念药王孙思邈,造福千万儿童的“糖丸爷爷”顾方舟和中国制药业先驱项松茂,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思邈楼、方舟楼和松茂楼;教学楼走廊墙壁悬挂李时珍、孙思邈、葛洪等中医药名人画像,实验楼走廊墙壁悬挂中药腊叶标本;部分道路、景观命名亦具有浓厚中医药色彩,如学校最大的景观湖命名为“鹿鸣湖”(屠呦呦,《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道路命名为千金大道(《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观景台命名为神农塔(药祖神农氏)等。学院每年举办中药文化节、中药名听写大会、本草浙药行、中药香囊进课堂等活动,连续多年承办高职院校和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举办校级中药膏方制作大赛[18]。


3、结语


医药行业是特殊行业,关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其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前期提炼出了“敬畏生命、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厚朴守正、严守药规、精益求精”的24字“药德”核心精神,构建了“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9,20]。宁波中医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章通过对宁波中医药文化中的药德元素进行挖掘和梳理,并通过始业教育、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校园文化等多种育人途径探索,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实现全过程文化育人[21,22]。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5-14.

[2]钟鸣,陆梦朕.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1(33):8-11.

[3]王华锋,王玖姣.医药类高职院校加强药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38-40.

[4]殷忠勇.身国共治,援医弘道: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时代新蕴: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系列论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87-92.

[5]孙金权,张晓薇,汤紫媛.习近平中医药文化自信融入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1):15-17.

[6]刘雅琳,苏成福,胡春月,等.新媒体环境下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0):23-24.

[7]张如安.宁波中医药文化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

[8]张云飞,姜英.论“敬畏生命”伦理视域下的药德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1):110-113.

[9]杨岚,张东.双氢青蒿素及其红斑狼疮新适应症研究概述[J].科学通报,2017,62(18):2007-2012.

[10]鸣鹤古镇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J].宁波通讯,2017(1):4-5.

[11]郭慧,孙文珠.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以《宁波中医药文化》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130-131.

[12]陈厥祥.弘扬医药人文精神打造宁波城市名片[J].宁波通讯,2021(9):71-73.

[13]陈厥祥,卢美芬,陈梓涛.药商视阈下的宁波帮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20:104.


基金资助: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No.浙教函[2022]51号】;浙江省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No.JD5-FZ74】;


文章来源:刘佳楠,张云飞,汪亚娣等.宁波中医药文化药德元素挖掘及其育人路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01):194-19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期刊名称: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期刊人气:210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3181

国内刊号:61-1507/G4

邮发代号:52-133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