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中医“脑气”理论探析老年痴呆防治策略

  2024-11-0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对该病提出了不同的辨治思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自《黄帝内经》以来,囿于以心代脑确立的“心主神明”思想,该病的治疗思路大多遵循“从脏治脑”的法则,老年痴呆局部病位中的“脑气”未引起足够重视。古典医籍中对“脑气”的记载较为丰富,历代医家对“脑气”有不同认识。对“脑气”的调理应贯穿老年痴呆诊治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疾病早期宜清补、中期宜疏导、后期宜破结的防治策略。

  • 关键词:
  • 分期防治
  • 精神情志
  • 老年痴呆
  • 脑气
  • 髓海
  • 加入收藏

老年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高,其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恶性肿瘤及脑卒中,位居第4的致命疾病[1],老年痴呆在老年人疾病谱与死亡谱中占有显著位置。现代医学认为,老年痴呆是由于大脑结构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一组功能障碍的症候群,以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智能思维、情感记忆、语言功能等出现全面而持久的衰退为主要特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混合型痴呆、血管性痴呆等类型。该病属于中医“健忘”“呆病”“癫狂”等范畴,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较为成熟的理法方药体系。近年来,“脑气”理论与老年痴呆的关系愈发得到医家关注,本研究基于“脑气”理论,探讨本病防治的策略与思路。


1、中医“脑气”理论源于对《黄帝内经》“脑为髓之海”的系统演化


自《黄帝内经》成书后,对脑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明确的记载,提出脑位于头颅之内,为髓汇聚之处,乃髓之海。如《素问·五藏生成》[2]之“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3]之“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黄帝内经》将脑归为奇恒之腑,指出其藏髓(精气)而不泻,在生理病理上则具有脏腑“阴精阳气”的特质,是气血阴阳融会贯通之处,居于人体生命最高统治地位。且头为诸阳之会,五脏蕴藏之精,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头,充实濡养“髓海”,从而化生“脑气”。可见,“脑气”以“髓海”为物质基础,因其充盈有序,方可保障“脑主神明”功能的正常运行。

1.1中医“脑气”理论历史溯源

“脑气”一词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外经》,其率先提出了“脑气之热”的概念,《黄帝内经》中亦有“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的论述。但纵观《黄帝内经》全书,其虽对人体各主要脏腑的气血阴阳进行了划分,却唯独缺“脑”。由于受历史条件所限,《黄帝内经》在藏象理论形成之初,将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归入奇恒之腑,从而对其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以心代脑之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脑气”理论也鲜少提及。因此,后世医家根据临证经验所感,对“脑气”理论进行了探究,进一步发展拓宽了其科学内涵。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4]有言:“脑气虚,脑缩小,脑气与耳窍之气不接,故耳虚聋;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实聋”,强调人之耳窍通过脑气与脑相连,为脑之外窍。且脑还可通过脑气统辖四肢百骸,主司筋脉运动感觉,如赵彦晖《存存斋医话稿》[5]所述:“脑散动觉之气,厥用在筋……导气于五官,或令之动,或令之觉……始缘以引气入肤,充满周身,无弗达矣……以脑与周身联系之要约。”基于对“脑气”认识的逐步深入,医家开始认可和推崇脑为全身气血精华汇聚之所,藏神而主神明,如李中梓《医宗必读》[6]云:“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

1.2中医“脑气”理论的主要特点

广义的“脑气”泛指脑的一切生理功能活动,人类生命的意识思维、情感记忆、感觉运动等,皆受其主宰与调控。脑气为人脑机能的动力之源,总领“神”作为精气等物质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脑气为人身之大主,若脑气亏虚,则易使脑内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发为脑病,甚至因气脱而引起脑神亡失、生命垂危,如王清任强调“脑不可一刻无气”。狭义的“脑气”主要指由脑髓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受到肾中精气充养和脾胃水谷濡养,赖于肝之疏泄调畅、肺之宣布肃降、心之温通血脉等脏腑功能,成为人体贯通上下的功能活动枢纽[7]。“脑气”的运动特点以降为顺,通过脑气之降,对全身之气血阴阳发挥调节反馈的作用。若脑气逆乱不降,则会引起人体神志的一系列紊乱和异常,如《素问·调经论》[2]所云:“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根据脑气的生理属性,脑病的病理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属火,其性炎上而易亢,故脑病初期以火热实证居多,可出现躁扰不宁、昏不知人等症;其次,脑为元神之府,脑气聚结或虚陷,易于导致神志异常、神机病变等症;再者,脑为“清灵之窍”,贵在清宣通利,一旦脑气闭阻、元神被困,则出现口噤妄言、神昏谵语等症;最后,脑为“诸髓之海”,为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所养,故易空虚不满,易引起神疲健忘、失认失语等症。

1.3中医“脑气”理论现代研究

目前,学界已从不同角度对“脑气”进行了探究,并将其应用于老年痴呆等脑病的临证诊疗实践中。王永炎认为,脑气不仅具有全身之气的共同属性,如推动、温煦、统摄血液等作用,还是脑的特殊功能之物质载体,以“脑气络”为运行通道,构成了大脑内神经思维活动的网络系统[8]。陈志刚指出,脑气由脾肺肾之气上溢而成,具有传递脑神的作用,提出以“脑髓-脑神-脑气”为核心病机体系,主张多系统萎缩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宜采用补养脑髓、提高脑神、改善脑气的治法[9]。陈志刚认为,辨治老年痴呆,脑气是连接脑髓、脑神的基础,脑的所有正常生理功能均需脑气的参与,而脑气的损伤或紊乱则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特征予以施治,包括早期以填精益髓为主、中期以祛邪调气为主、末期以解毒通络为主[10]。薛静等[11]认为,脑气是大脑中的一种精微物质,兼具物质与功能二重性,提出自身免疫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因病机在于脑气不足、邪扰脑气、脑气郁闭三个方面,主张治以补肾填髓充脑气、解毒通络复脑气及调畅气机通脑气。可见,脑气的异常状态在多发性脑病形成中的重要性已备受关注,尤其在进行性发展的老年痴呆病中表现得更为鲜明,在不同阶段针对脑气的病理特性,采用适宜的防治手段,方为脑气功能恢复正常的核心之所在。


2、中医学“脑气”理论在老年痴呆防治中的应用


人们进入老年阶段,脑气与五脏之气渐衰,气虚则易致血瘀痰凝,加之七情内伤、劳逸失当、饮食不节等外因,加重脑气的亏损,各种病邪伤及元神,则发为老年痴呆,故其主要病机在于以脑髓脑气、五脏之虚为本,以郁、痰、瘀为标。其次,受到中医藏象学说的影响,脑的生理病理现象多归属于五脏,鲜少根据大脑的特殊属性进行辨证施治,导致相关脑病的治疗尚缺乏针对性。其中,老年痴呆的发病虽与五脏气血阴阳有关,然其产生的枢机在于脑内阴精阳气平衡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因此,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脑气的充盈盛衰、循行有序与否关系密切。

2.1临床早期,适度清补,加强宣教

人体十二经脉和五脏之气,皆可上行于头面而走空窍,脑髓唯有纯正充实,脑气方可不断充养,才能正常发挥“元神之府”的功能。在该病初期,患者主要病机为髓海不足、脑气虚损,故可出现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头昏眼花,耳鸣耳聋,心烦意乱,健忘失眠等症,如《本草备要》[12]所言:“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在该病临床前期,由于患者脑气渐而虚衰,又因“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故不可峻补大补,以免过于滋腻而阻滞气机,酿生痰湿,宜采用清补平补之法,可选用还少丹、苏心汤(《辨证录》卷四)、参芪地黄汤、七福饮等方化裁,配以人参、山药、桑寄生、女贞子、天冬、菟丝子、巴戟天、熟地黄等药物,旨在填精生髓,充养脑气。在养生防治方面,应积极做好老年心理卫生宣传与教育,提倡“老而不怠”,鼓励多学习、勤用脑,促使脑气保持正常的兴奋状态,维持大脑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在饮食方面,老年人尤其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以保证脏腑之气的充盈与调畅,方可使脑气化生有源、运行有序。

2.2临床中期,适当疏解,调畅情志

在该病中期,患者由于脑气的持续亏虚,从而引起大脑运化失司,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渐聚,由痰生瘀,阻滞脑络,致使脑气和脏气无法相连,可出现语言障碍、手足麻木、行动迟缓、思维混乱等症,如《景岳全书》之“痰迷心窍,则遇事多忘”。在此阶段,不仅应注重充养精髓,补养脑气,还需注意痰浊阻络,蒙蔽清窍,致神机不畅,故宜采用疏解之法,可选地黄饮子、导痰汤等化裁,配以连翘、茯苓、远志、半夏、贝母、天南星等药物,以求祛痰化浊,醒神利窍,安神益智。对于该病中期出现的肾中精气不能上输,致脑气失养者,可佐丹参化瘀通络,以辛夷上达脑窍,下通心肾,发挥化痰解郁、行气活血之功。例如,陈士铎《辨证录》指出,该病的治法重在“开郁逐痰,健胃通气”,创立转呆丹、洗心汤等方治之,至今仍用于临床。在生活保健方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绪,宜舒缓情志,畅达神志,保持脑气运行的和谐稳定,保证元神统摄的健康有序。患者还应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免因郁闷不舒、消极淡漠等负面情绪加重脑气阻滞,刺激痰浊、瘀血内生。

2.3临床末期,适宜破结,积极防护

该病末期,由于脑气渐虚,肾精渐亏,脑内津液蒸腾无权,津液不归五化,又脑气亏虚,帅血无力,则血行迟滞,瘀血内停,终致痰瘀互结,阻塞脑窍,推动老年痴呆的持续恶化,可出现精神呆滞、闭门独居、言辞颠倒、失眠多梦,或急躁多疑、大小便不能自理等症。可见,在此阶段,瘀血内停反向加重了脑气的滞涩,故而不可单纯进补,宜破结除瘀,俾脑气畅通,使脑得其养。例如,若瘀血症明显者,可取癫狂梦醒汤、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等方化裁;若精亏气虚夹瘀者,则可选补阳还五汤、补天大造丸等方,并酌情加入银杏叶、天麻、何首乌、红花、川芎、桃仁、赤芍等药,以祛除脑络血瘀隐患,畅通脉道阻塞,亦可消除补益药物的黏腻,有助于提高脑气的效能。针对该病末期出现的脑窍闭塞现象,宜选用醒脑开窍之品,如麝香、冰片、苏合香,亦可配石菖蒲以芳香开窍,蒲黄以破血通络,通天草轻宣上逸,引诸药入脑,以醒神开窍,畅达脑气。在调摄防护方面,患者应根据自身身体情况,保持适度运动,可习练太极拳、五禽戏等养生功法,维系脑部气血的循环与代谢,以达健身益智的作用。患者还应加强防护,忌头部外伤,宜动静结合,循序渐进,以期维持脑气活力,促进脑气循行,延缓脑气衰退。


3、结语


长期以来,囿于《黄帝内经》“心主神明”的观点,中医学对脑病的认识较为局限,尤其对于常见多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表现出阐释拘狭、知之不全的现象。对此,近年来已有不少医家提倡“立脑为脏”,明确“脑气”的存在,强调其在老年痴呆发病中的重要性,推动了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创新发展,为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年提高,长期以来未能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鉴于此,对于该病的早期预防、中期防变显得尤为紧迫。本研究基于中医学“脑气”理论,立足于该病三个阶段的病理特征,主张老年痴呆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宜清补、中期宜疏导、后期宜破结,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芙蓉,凌格,朱潇旭,等.中医理论探析老年期痴呆与抑郁症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307-1310.

[2]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傅景华,陈心智,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3]佚名.黄帝内经灵枢[M].李生绍,陈心智,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4]王清任.医林改错[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李中梓.医宗必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王建康,裘黎明.试论脑气亏虚的证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1):4-6.

[8]李澎,张占军,王永炎.论脑气络含义及在老年认知障碍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3):316-319.

[9]田文杨,冉维正,张新宁,等.从脑髓-脑神-脑气角度认识多系统萎缩[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202-6205.

[10]薛静,陈志刚,李楠楠,等.从脑髓-脑神-脑气角度分期辨治阿尔茨海默病[J].中医杂志,2021,62(19):1684-1689.

[11]薛静,陈志刚,李楠楠,等.基于脑气理论辨治自身免疫性小脑性共济失调[J].中医杂志,2022,63(21):2094-2097.

[12]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GZY-KJS-2021-034);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3A0336);江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课题(2023jzzdxk012);江西中医药大学首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CXTD22016);


文章来源:徐小港,张清源,吴千言,等.基于中医“脑气”理论探析老年痴呆防治策略[J].亚太传统医药,2024,20(11):193-19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亚太传统医药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期刊人气:573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2197

国内刊号:42-1727/R

邮发代号:38-143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