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8年4月-2019年5月,抽取以上时段内本社区门诊就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研究。以治疗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25mg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给予12.5mg米非司酮治疗,对比2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减小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大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肌瘤是好发于女性的一种良性肿瘤,但如治疗不及时或是治疗不当,会引起不育,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在子宫肌瘤治疗中,临床常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但多数患者均选择了药物治疗。目前,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多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此药物可以缓解子宫肌瘤症状,减小肌瘤的体积,其在临床治疗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但米非司酮采用剂量临床现存在较大的争议,且在用药剂量中临床并没有统一定论,本次针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时段内抽取100例本社区门诊就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分组依据(入院时间),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在27-56岁之间,平均年龄(40.53±10.22)岁;病程:6-25个月,平均病程(15.67±4.98)个月。实验组:50例患者年龄在28-58岁之间,平均年龄(41.31±10.59)岁;病程:6-26个月,平均病程(15.71±5.02)个月。统计处理两线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参与研究者经影像学检查与妇科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病情[3]。同时将合并其它疾病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严重脏器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
1.2 方法
明确病情后,2组均采用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治疗,即对照组给予25mg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给予12.5mg米非司酮治疗,口服,每天睡前服用,每天一次,2组连续用药12周。
1.3 分析指标
对比2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超声检查,对患者子宫大小、子宫肌瘤直径进行测量,之后计算出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大小体积[4]。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用检验、并用%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0.05,说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分别(60.7±12.5)cm3、(64.1±18.6)cm3,对照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分别(90.1±10.8)cm3、(86.8±42.1)cm3,组间对比t值分别12.585、3.487,P值分别0.000、0.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头晕、恶心呕吐、腹胀均1例;对照组:头晕3例、恶心呕吐5例、腹胀均3例、痛经2例、2例皮疹,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6%低于对照组3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9.756,P=0.002。
3、讨论
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纤维等组织组成的,是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肿瘤,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统计,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但多数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易被漏诊。因此,子宫肌瘤需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多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类固醇药物,可抑制孕激素,从而发挥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同时,米非司酮治中的孕激素受体亲和力明显高于天然受体,服用后,可快速与体内的受体相结合,抑制P活性,对卵巢黄体产生溶解作用,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此外,米非司酮还能发挥激素拮抗作用,减慢子宫肌瘤的增长速度,从而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与子宫体积[5]。但在米非司酮临床用药中,因不同剂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本次研究示:实验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小剂量用药更有助于子宫肌瘤的缩小,改善激素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同时,小剂量米非司酮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疗效更确切。
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涂方为,彭仙.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4):158-160.
[2]任小锋.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9,39(05):97-99.
[3]徐芳.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3):61-62+90.
[4]侯新霞.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3):47-48.
[5]郑海霞.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11):60-61.
吴风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5):314。
分享:
艾滋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此病影响下将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是失去基本抗感染能力[1]。由于此病传染性较强,导致人们对该病症患者有很强的排斥、歧视及恐惧心理,这导致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抱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会发生放弃治疗、自残、自杀及报复社会的行为[2]。
2025-04-09截至2022年末,中国境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例数达到122.3万,同年新报告病例为10.7万,其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者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7.6%[1]。HIV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2025-03-18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地方性条件致病真菌,是一种温度依赖型双相真菌[1⁃2]。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可见于HIV阴性的免疫低下或无基础疾病的人群[3⁃12]。本例患者为HIV感染者,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易感人群。
2025-02-12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负担。1981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了全球第 1 例HIV 感染病例,此后人们就开启了与这一传染病漫长的抗争历程。
2025-01-22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进而破坏免疫系统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通过抑制HIV复制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2],但ART的使用导致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问题[3]。
2024-12-30cART显著降低了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但长期生存患者伴随的血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血脂异常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约 50%接受 cART 的 HIV/AIDS 患者出现血脂异常,血脂除了受传统因素影响外,HIV感染及cART增加了高血脂的风险。
2024-12-26在老化与HIV感染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该类人群面临着社会网络缩小、支持获取不足、疾病管理不佳、交叉污名等挑战。然而,HIV 感染状况的披露在获取社会支持和减少污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助于增强对 cART的依从性,促进护理参与,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减轻焦虑,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2024-12-26艾 滋 病 (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 drome,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 类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 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 被确 认 以 来,AIDS迅 速 成 为 全 球 性 的 公 共 卫 生 挑 战。
2024-12-2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疾病,HIV 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1]。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是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2],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 HIV,且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2024-12-20随着c ART的广泛应用,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然而,由于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HIV感染者的肿瘤发生率相较于普通人群明显偏高。Cite Space软件系统,是一款集文献计量学分析与信息可视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工具。它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领域,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2024-11-26人气:16583
人气:15927
人气:15508
人气:15225
人气:1468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人气:246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662
国内刊号:11-4818/R
邮发代号:82-912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40
影响因子:1.212
影响因子:0.321
影响因子:3.24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