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承德市2016—2020年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暗娼(female sex worker, FSW),长途卡车司机3类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流行趋势和流行因素,为今后承德市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要求,在2016—2020年哨点监测期间,对承德市长途卡车司机、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收集和检测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男男性行为哨点共检测2 000人,其中艾滋病阳性131人、梅毒阳性85人、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阳性11人;2016—2020年暗娼哨点和长途卡车司机哨点分别检测4 000人和2 000人,均未检出艾滋病阳性病例。结论 哨点监测数据分析显示,男男性行为者已成为承德市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人群,而暗娼和长卡司机人群艾滋病的传播概率较低。加大对男男性性行为者的艾滋病干预力度,降低该类人群传播机率是承德市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首要任务。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监测工作是AIDS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整个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哨点监测系统是整个监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3]。承德市作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人口流动性大,艾滋病传播风险较高[4,5],为更好的评估承德市艾滋病流行态势和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笔者对承德市2016—2020年男男性行为者(MSM)、暗娼(FSW)、长途卡车司机3类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哨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病例报告;②哨点监测数据。
1.2 研究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要求,使用统一哨点调查问卷收集监测对象的相关信息,包括①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②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③艾滋病相关行为,包括检测情况和高危行为等。同时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ml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抗体检测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进行初筛和复检,2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确定为HIV或HCV抗体阳性。对采集到2次血的调查对象进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确证试验,阳性者即HIV抗体确证阳性。梅毒检测采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ELISA进行初筛,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进行复检,2次结果均为阳性确定为梅毒抗体阳性。
1.3 统计分析
资料采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在计算每类人群的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剔除既往年份的阳性感染者,各年份数据比较使用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016—2020年承德市调查3类人群共8 000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2 000人,暗娼(FSW)4 000人,长途卡车司机2 000人,见表1。
表1 2016—2020年承德市各类哨点人群人口学特征
2.2 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
艾滋病知识回答问卷中共有8个艾滋病基本知识问题,回答正确6个及以上者确定为艾滋病知识知晓者,见表2。
表2 2016—2020年承德市各类哨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
2.3 血清学检测
2016—2020年承德市3类哨点人群共8 000人进行HIV、梅毒、HCV抗体初筛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者进行WB确证实验。3类高危人群HIV阳性131人,总阳性率为1.64%(131/8 000);梅毒阳性125人,总阳性率为1.56%(125/8 000);丙肝阳性30人,总阳性率为0.38%(30/8 000)。见表3。
暗娼和长途卡车司机人群未检出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共检出131例HIV阳性,HIV阳性率为6.55%(131/2 000);男男性行为人群共检出梅毒阳性85人,阳性率为4.25%(85/2 000),暗娼人群共检出梅毒阳性38人,阳性率为0.95%(38/4 000),长途卡车司机中共检出梅毒阳性2人,阳性率为0.10%(2 /2 000);长途卡车司机中未检出丙肝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共检出丙肝阳性11人,阳性率为0.55%(11 /2 000),暗娼人群共检出丙肝阳性19人,阳性率为0.48%(19 /4 000)。见表3。
2.4 男男性行为人群血清学统计情况
3类哨点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阳性率和梅毒阳性率均为最高,对此人群2016—2020每年的数据进行单独统计,见表4。
表3 2016—2020年承德市各类哨点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表4 2016—2020年承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血清学检测阳性情况
3、讨 论
哨点调查结果显示,承德市虽然作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夏季人流量较大,存在HIV感染等各种性传播疾病风险,但承德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态势,3类高危人群共监测8 000人,发现HIV感染者131例、梅毒125例、丙肝30例,总体发病率分别为1.64%、1.56%、0.38%,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2]。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艾滋病传播与经济发展有关,经济越发达,人群流动性越大,传播的风险越高[6,7],同时经济发展地区高校和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病例更易被发现,河北省唐山市[8]和石家庄市[9]艾滋病发病率就高于承德市;另一方面承德市抓住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将干预和宣传工作放在前端,依托国家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和艾滋病示范区项目,完善社会组织的建设,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3类人群人口学特征显示承德市高危干预的重点人群为青壮年,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中MSM、FSW和长途卡车司机人群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63.30%(1 266/2 000)、81.10%(3 244/4 000)和65.15%(1 303/2 000),这与莫实德[10]、刘楠楠等[11]、韦光武等[12]的报道一致。文化程度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以高学历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2.05%;暗娼人群主要集中在初中学历构成比为53.85%;长卡司机人群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学历,两者合计构成比为71.75%。3类哨点人群的文化程度相差较大,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2016—2020年承德市暗娼人群和长途卡车司机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7,P=0.007;χ2=13.640,P=0.009),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76,P=0.137)。对比3类哨点人群间每年艾滋病知晓率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16年(χ2=16.296,P<0.001),2017年(χ2=11.442,P=0.003),2018年(χ2=13.435,P=0.001),2019年(χ2=12.421,P=0.002),2020年(χ2=6.194,P=0.045)]。分析原因可能是在文化和年龄层次上男男性传播人群和暗娼人群文化层次普遍较长途卡车司机人群高,与年龄趋于年轻化有关[13]。今后需加大长途卡车司机人群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让该类人群更多地了解性病和艾滋病的危害,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从哨点血清学监测结果看,在暗娼和长途卡车司机人群中未检出HIV阳性者,只有男男性行为人群被检出,阳性率为6.55%。这提示该市艾滋病疫情主要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与河北省整体艾滋病疫情一致[14,15]。同时与吴尊友报道的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由2005年的1.40%增加到2015年的8.00%,并维持在7.00%~8.00%略有偏低,可能与河北省承德市的整体经济水平偏低有关[16]。承德市暗娼人群中没有发现艾滋病病例,同吴尊友报道的全国暗娼HIV感染率较低,一直保持在<1.00%的低水平一致[16]。梅毒阳性者在3类哨点人群中均有检出,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最高为4.25%,而暗娼和长途卡车司机人群分别为0.95%和0.10%。这与程娟和杜方智等报道的梅毒的感染途径与艾滋病基本一致,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相吻合[17,18]。在长途卡车司机人群中未检出HCV阳性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暗娼人群中均有检出,感染率分别为0.55%和0.48%。可见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病感染率也高,男男性行为人群是传播性病和艾滋病重要的桥梁[19]。
对2016—2020年男男性行为人群每年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HIV感染情况随年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5,P=0.043),梅毒和HCV感染情况随年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58,P=0.149)和(χ2=6.764,P=0.149)。从2016—2020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人数每年都在增高,2020年HIV阳性患者是2016年感染阳性患者的2.27倍,梅毒和HCV感染总体趋势也在逐年增高,2020年梅毒阳性患者是2016年感染阳性患者的2倍。2016—2020年来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持续上升,可能与该人群相对较高的艾滋病新发感染率有关[20],同时,男男性行为人群哨点监测到的可能属于男男性行为人群总体中的活跃者,HIV感染率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总之,该人群是艾滋病防控重点关注人群。
综上所述,承德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趋势,但感染率持续上升,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是高危人群,又是潜在的传染源,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相关疾病知识的培训,社会组织为主导,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为技术依托,加大关怀和服务干预力度,以便更有效地控制HIV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流行。
参考文献:
[1]张晓婷,马凯芳,凌倩,等.全球艾滋病重点人群监测方法进展及对我国哨点监测系统的启示[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9):1040-1045.
[2]苏昕怡,肖雪玲,李怡轩,等.2017—2022年中国HIV感染者高危性行为发生率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5):552-562.
[4]吕繁,陈方方.艾滋病疫情估计及结果解读要点[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0):1191-1196.
[5]吕红,师亚男,郭斌,等.承德市2013—2019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34(9):1039-1043.
[6]何佳晋,袁璐,吴超.2010—2019年中国艾滋病流行时空分布特征[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5):541-546.
[7]程伟,宁镇,傅更锋,等.长三角地区HIV/AID患者流动性及其影像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3,29(2):161-164.
[8]毛立超,魏学前,张庆娟,等.唐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21,37(12):1170-1173.
[9]刘晓松,王险峰,邱延超,等.2010—2019年石家庄市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2,38(2):123-126.
[10]莫实德.中国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0,26(1):42-45.
[11]刘楠楠,岑平.HIV自我检测在暗娼人群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20,42(17):2279-2282.
[12]韦光武,黄春湲,覃鉥元,等.凭祥市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3):264-267.
[14]路新利,王莹莹,安宁,等.2015—2019年河北省HIV-1新发感染因素与基因亚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7):815-822.
[15]王伟,马琳,吴小雪,等.2010—2019年河北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16(7):800-804.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2019—2020130802PYDMSM003917);
文章来源:王媛,师亚男,王占辉等.河北省承德市2016—2020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4,40(01):61-64.
分享:
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AIDS)和结核病(TB)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AIDS和TB往往相互关联,形成恶性循环。AIDS-TB患者是指同时患有AIDS和TB的患者,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会导致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2025-04-15艾滋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此病影响下将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是失去基本抗感染能力[1]。由于此病传染性较强,导致人们对该病症患者有很强的排斥、歧视及恐惧心理,这导致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抱有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会发生放弃治疗、自残、自杀及报复社会的行为[2]。
2025-04-09截至2022年末,中国境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例数达到122.3万,同年新报告病例为10.7万,其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者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7.6%[1]。HIV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2025-03-18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地方性条件致病真菌,是一种温度依赖型双相真菌[1⁃2]。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可见于HIV阴性的免疫低下或无基础疾病的人群[3⁃12]。本例患者为HIV感染者,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易感人群。
2025-02-12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负担。1981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了全球第 1 例HIV 感染病例,此后人们就开启了与这一传染病漫长的抗争历程。
2025-01-22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进而破坏免疫系统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通过抑制HIV复制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2],但ART的使用导致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问题[3]。
2024-12-30cART显著降低了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但长期生存患者伴随的血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血脂异常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约 50%接受 cART 的 HIV/AIDS 患者出现血脂异常,血脂除了受传统因素影响外,HIV感染及cART增加了高血脂的风险。
2024-12-26在老化与HIV感染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该类人群面临着社会网络缩小、支持获取不足、疾病管理不佳、交叉污名等挑战。然而,HIV 感染状况的披露在获取社会支持和减少污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助于增强对 cART的依从性,促进护理参与,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减轻焦虑,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2024-12-26艾 滋 病 (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 drome,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 类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 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 被确 认 以 来,AIDS迅 速 成 为 全 球 性 的 公 共 卫 生 挑 战。
2024-12-2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疾病,HIV 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1]。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是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2],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 HIV,且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2024-12-20人气:16667
人气:16000
人气:15567
人气:15289
人气:1483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人气:247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662
国内刊号:11-4818/R
邮发代号:82-912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40
影响因子:1.212
影响因子:0.321
影响因子:3.24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