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尽早诊断HIV感染者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按照现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简称《规范》)[1]的要求,针对个体的HIV临床诊断基本策略是:先进行HIV筛查试验,有反应样本再进行补充试验,补充试验阳性的可作出诊断。补充试验可选择抗体确证或核酸检测,但受试剂成本、实验室条件等限制,
尽早诊断HIV感染者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按照现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简称《规范》)[1]的要求,针对个体的HIV临床诊断基本策略是:先进行HIV筛查试验,有反应样本再进行补充试验,补充试验阳性的可作出诊断。补充试验可选择抗体确证或核酸检测,但受试剂成本、实验室条件等限制,目前国内多使用抗体确证方法作为补充试验。而确证试剂敏感性较初筛试剂低[2,3,4],对于极早期、极晚期感染、孕妇或其他特殊人群,易出现抗体阴性或不确定结果。《规范》提到“HIV抗体确证结果阴性且近期有流行病学史或HIV抗体不确定者,建议做核酸检测或2~4周后复查”。由于患者流动性较大,随访复查难度大,容易导致急性期感染者的流失,从而延长诊断时间。HIV核酸检测窗口期较HIV抗体确证检测短[5]、敏感性较高,有利于缩短确诊时间,同时,减少不确定情况出现[6,7,8,9,10]。《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行业标准(WS293-2019)》(简称《行标》)[11]和《规范》也将核酸检测作为HIV感染诊断依据之一。为进一步提高HIV感染者发现效率,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22年1月起,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优化了HIV补充试验检测流程,即对HIV抗体确证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加做核酸检测,以便尽早诊断HIV感染。本研究对全省经该策略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该策略在HIV抗体确证阴性和不确定者中的HIV感染发现率,为进一步优化HIV检测策略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四川省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经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HIV-1抗体阴性(简称抗体阴性)和HIV抗体不确定(简称抗体不确定)样本。本研究经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SCCDCIRB第2024-003号)。
1.2 方法
1.2.1 HIV筛查试验
HIV抗体初筛试验由各检测筛查实验室完成,严格按照《规范》中“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的筛查检测流程”和“使用不区分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的筛查流程”执行,其中,除了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的筛查检测流程所用的复检试剂为三代试剂外,使用不区分抗体抗原检测试剂的筛查流程的复检试剂包括两种相同的三代试剂、不同原理或厂家的两种三代试剂、原有四代试剂加一种三代试剂、两种相同的四代试剂。复检只要出现一种试剂有反应即进入HIV抗体确证试验。
1.2.2 HIV抗体确证试验
HIV抗体确证试验由经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各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完成。按照《规范》的要求,对筛查有反应的样本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试验方法包括WB或重组/线性免疫印迹试验(RIBA),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判读标准严格按照各HIV抗体确证试剂厂家的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2.3 HIV核酸检测
HIV核酸检测方法按照《规范》及《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版)》[12]执行,由四川省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完成。按照《行标》中HIV感染诊断标准的描述,当HIV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和核酸阳性时,即可诊断为HIV感染。本研究将病毒载量>5 000拷贝/m L定义为核酸阳性。
1.2.4 检测流程
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收到HIV初筛阳性样本后,首先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确证结果为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直接用于核酸检测。后续核酸检测的流程参照《规范》中“HIV-1核酸试验流程图”中的“HIV-1核酸定量检测”流程执行。
1.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核对,计算抗体阴性和抗体不确定样本中核酸阳性率。
2、结果
共收集到抗体阴性样本6 699份,完成核酸检测5 832份(87.06%),其中核酸阳性237份(4.06%),泸州、遂宁、宜宾和资阳核酸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60%、12.10%、10.53%和9.38%。抗体不确定共计3 978份,完成核酸检测3 464份(87.08%),其中核酸阳性779份(22.49%),泸州、宜宾和资阳核酸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4.69%、50.83%和85.71%。见表1。
表1 四川省HIV抗体确证阴性和不确定样本核酸检测结果
3、讨论
为缩短窗口期,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针对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建议加做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通过两年的实施,在HIV抗体确证阴性和不确定者中,分别发现了4.06%和22.49%的HIV感染者。部分核酸阳性率较高的地区,建议结合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持续按该策略开展HIV检测,从而提高HIV急性期和晚期感染发现效率。
该策略的实施,其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HIV感染者的发现效率,尤其提高了HIV感染急性期患者的发现效率;其二,《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第5版)[13]提出对新治疗感染者进行基线病毒载量检测,随着国产病毒载量试剂的大量生产,其检测成本也在进一步下降,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四川省部分确证实验室已将核酸检测作为补充试验的首选项目;其三,该策略有利于区分HIV急性期感染者,为实施急性感染者溯源调查工作和提高感染者进一步发现提供了技术指导。由于目前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和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完全匹配,所以部分地区在实施该策略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各地可综合调配检测资源,协助就近尽快完成核酸检测。实施该策略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未收集到每一份样本的具体筛查复检试剂类型,故无法统计每种筛查检测流程下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存在一定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Z]. 2020.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协和医学杂志,2022, 13(2):203-226.
[7]陈会超,苏莹珍,陈敏,等.核酸检测在艾滋病晚期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4, 41(16):3025-3026,3029.
[8]张艳,程周祥,王毅,等.病毒载量检测在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 22(4):237-240.
[9]段星,魏柯雯,范文成,等.核酸定量检测应用于HIV-1感染诊断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 23(1):10-12.
[10]曹栋卿,赵霞赟,陈金堃,等.核酸定量检测试验应用于HIV-1感染诊断的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25(10):1083-1084.
[1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WS293—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M].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1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文章来源:袁丹,叶黎,李一平,等.四川省HIV抗体确证阴性和不确定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4,30(06):646-648.
分享:
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地方性条件致病真菌,是一种温度依赖型双相真菌[1⁃2]。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引起的机会性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可见于HIV阴性的免疫低下或无基础疾病的人群[3⁃12]。本例患者为HIV感染者,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易感人群。
2025-02-12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负担。1981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了全球第 1 例HIV 感染病例,此后人们就开启了与这一传染病漫长的抗争历程。
2025-01-22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进而破坏免疫系统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虽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通过抑制HIV复制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2],但ART的使用导致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问题[3]。
2024-12-30cART显著降低了HIV/AIDS 患者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但长期生存患者伴随的血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血脂异常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约 50%接受 cART 的 HIV/AIDS 患者出现血脂异常,血脂除了受传统因素影响外,HIV感染及cART增加了高血脂的风险。
2024-12-26在老化与HIV感染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该类人群面临着社会网络缩小、支持获取不足、疾病管理不佳、交叉污名等挑战。然而,HIV 感染状况的披露在获取社会支持和减少污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助于增强对 cART的依从性,促进护理参与,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减轻焦虑,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2024-12-26艾 滋 病 (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 drome,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 类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 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 被确 认 以 来,AIDS迅 速 成 为 全 球 性 的 公 共 卫 生 挑 战。
2024-12-2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疾病,HIV 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1]。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是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2],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 HIV,且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2024-12-20随着c ART的广泛应用,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然而,由于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HIV感染者的肿瘤发生率相较于普通人群明显偏高。Cite Space软件系统,是一款集文献计量学分析与信息可视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工具。它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领域,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2024-11-26相关研究显示,职业暴露是发生HIV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4],存在于医务人员[5]、警务人员[6]、临床实验室人员[7]等人群中。目前关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人群艾滋病职业暴露现状和危险因素、有关职业暴露的知识、防护行为等相关内容的调查,而国内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缺乏。
2024-10-28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患病率较高,慢性HBV感染者约7 000万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HB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IV/HBV共感染也较为常见。研究表明,合并HIV感染的HBV患者更容易转化为慢性HBV感染,而慢性HBV感染能促进HIV病毒复制,降低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应答率。
2024-10-02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
期刊人气:229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662
国内刊号:11-4818/R
邮发代号:82-912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40
影响因子:1.212
影响因子:0.321
影响因子:3.24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