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教学的发展及改革,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出现了插图。利用这些插图的形象及直观特点,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变得更加轻松,从而喜欢上学习语文这门学科。
纵观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也有大量优美的插图,但由于老师坚持的是应试教育理念,所以常会忽视插图的重要性。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育者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多元及严格的要求。此种教育背景下,较多老师为了能够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开始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及理念进行反思,并在实践探究中感知到了插图教学的可行性。事实也证明,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更显著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1、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具有一个共性特点:即直观、形象。这些插图不仅能够再现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理解,还能够引导学生不断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得以更为有效的发展。比如在学习《静夜思》课文之时,此篇课文中的插图就是一轮圆圆的明月,看到这幅插图,学生必定会被诗人思乡的情感所感动,并不断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思念母亲、思念家人的类似情感场景体验。能有效发散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收获到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2、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之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复述与背诵这两大环节,此时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此老师常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并不好。而利用插图来教学则不同,老师会引导学生找出与插图相应的课文内容,而当插图与相应语句联系之后,插图就会展示出语言化特点。比如还以《静夜思》古诗为例子,那轮圆圆的明月正与作者的思乡情感所呼应,所以学生根据插图来背诵古诗,会更加轻松与高效,并且记忆时间较为持久。
二、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快速激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就以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而言,其数量多、色彩鲜明、富有童趣,对之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学显著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荷叶圆圆》课文之时,课初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说下插图哪个地方最吸引自己,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看下自己的想法与课文描述的内容是否相一致,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再如在学习《春天》课文之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春天景色插图进行观察,当然这观察绝不能随意和无目的进行,而是要引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进行由上而下,由远而近的观察,之后就是要诱导学生不断发言。这样的插图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保持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及情绪。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古诗词中有较多难以理解的意象及情感表达方式,这无疑会影响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为此,老师不妨利用生动、有趣的插图来解决此教学难题,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及情感,逐渐的喜欢上古诗词的意象学习。比如在学习《山行》古诗之时,对于诗中的“霜叶”词语,较多学生就会直接去理解其字面意思,即“带霜的叶子”,此时自然学生也无法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的内涵。当学生处于惑而不解的状态之时,老师就可以趁机让学生去观察实际的插图内容。通过有序的观察与思考,学生会感知到原来诗人所说的“霜叶”并不是自己理解的那样,而是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相信在学生理解了诗中词语及诗句内涵之后,自然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整体内涵及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本就是一门语言性学科,教学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有了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后续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对于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影响都是十分大的。其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有很多种,而插图就是一种极为简单又有效的方式。为此,实际教学之中老师需活用插图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课文之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看着插图,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金色的草地及周围的景色。既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顺势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材插图是小学语文教与学的重要手段。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在明确其价值的同时,从激趣、引导学生理解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着手,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梅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插图的运用分析与解读[J].时代教育,2018(02).
[2]陈沁萍.用好精美插图,促进精彩表达———对一年级教材插图再开发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6).
谢兰香.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情感读本,2019,(23):65.
分享: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倡导“整本书阅读”,专门编排了国内外名著的节选或梗概,将阅读视野由单篇、短章引向整本、整部,这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名著类课文的内涵本质,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找准学生“兴趣点”,关注教学“发展点”,聚焦故事“精彩点”,直击文本“思辨点”,搭建阅读“迁移点”,实现有深度的整本书阅读。
2022-04-14语言记录、承载着文化,是人类的“思想库”,在对人类已有思想的理解中,我们学习语言。语文课程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语文教材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语文教材建设既是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问题,也是文化的选择与传承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21-09-11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具备着较为丰富的人文性,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小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格词汇,这些人格词汇大多都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积极性以及正向性,对其加以分析和有效讲解,能将语文教材中具有的优秀传统人格价值取向不断传递给小学生,使得小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拥有良好的全面的人格。
2021-07-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立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占语文课堂教学比重过大的现状,并结合部编本教材的识字与阅读单元穿插编排方式,笔者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由此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的识字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2021-06-25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感情地朗读是存在困难的,而早读和语文课堂中反反复复地朗读是令人觉得枯燥乏味的。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热爱朗读、学会朗读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通读统编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朗读题目设置,我们就会发现,统编版教材细化了各年级的朗读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1-05-0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文立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占语文课堂教学比重过大的现状,并结合部编本教材的识字与阅读单元穿插编排方式,笔者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游戏,由此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的识字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2021-04-212016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次起用,在低年级教材当中首创了正副本教材的编排结构。副本教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或拓展延伸,起到了丰富教材内容、拓展教学资源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案例,寓教于乐。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副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方法,与主体教材之间的关系大都缺乏认真思考和研究。
2021-04-20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学相同的知识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设计“一刀切”的作业,只会使学生失去写作业的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中,为了让学优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进”,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改变传统作业的布置模式,设计多层次的作业。
2021-04-16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根本要求。在阅读整本书时,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内容多、信息量大、篇幅长等原因遇到诸多困难,然而整本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从尊重个体差异、引领阅读方向、采取多样化活动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2021-04-16有些教师一律以“先欣赏,后感受”的套路展开教学,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以问答为主,“通过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欣赏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是常用问题。然而,无论是文本还是图例,如果没有理解和分析,学生何来感受与想法?这种看图欣赏、一概而论的做法,弱化了美术教材中文本、图例的功能与作用。
2021-04-16人气:7407
人气:3788
人气:3681
人气:3271
人气:32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中小学教育
期刊人气:201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1477
国内刊号:22-1096/G4
邮发代号:12-164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