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稳定性进行台山市川岛镇某边坡评估

  2020-05-14    27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通过收集资料、钻探、工程地质测绘、野外调查等充分查明边坡的地层分布情况、性质、规模、变形机制及土层信息等基本情况,综合判定边坡稳定性,提供边坡治理设计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为边坡治理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 关键词:
  • 勘查
  • 地质工程
  • 治理
  • 稳定性
  • 评价
  • 边坡
  • 钻探
  • 加入收藏

1、工程概况


本场地位于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沙堤港正街二巷后背山,该边坡分A段和B段进行勘查。A段边坡勘查坡脚线长约45m,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倾向约300°左右,高约3~12m,自然山体坡度约25°~35°,组成边坡岩土体主要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B段边坡勘查坡脚线长约60m,总体走向呈西北—东南向,倾向约230°左右,高约3~8m,自然山体坡度约25°~35°,组成边坡岩土体主要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该边坡曾经发生过崩塌地质灾害现象,目前崩塌体已经清理,由于该边坡部分坡段坡度较陡,岩土体结构松散,且坡顶及坡脚无系统的排水系统,坡脚距离居民楼最近距离不足1m,在连续暴雨状态下,该边坡再次发生崩塌现象的可能性极大。严重威胁坡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须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稳定性评价与加固治理。


2、气象水文


台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以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处低纬度。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2009~2018年),年平均气温22.53°C,而台山市历年6~8月份为气温最高时期,最高气温38.3°C(2012年),最低气温1.6°C(2016年)。川岛上日最大降雨量达196.1mm,雨热同季达半年时间,雨季分布在4月上中旬到10月上旬。台山市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台风)、暴雨,其次为春秋干旱、寒露风、冻害等。如2017年台风“天鸽”、2018年台风“艾云尼”、“山竹”带来的强降雨,造成了很多不稳定斜坡发生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形地貌


勘查范围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山脊地形较平缓,山顶似浑圆状,地势呈东西向延伸,坡面见中风化球状风化,沿山脊线的坡度一般15°~25°,两侧山坡坡度25°~35°,局部地段自然坡度达45°。勘查范围内最高高程为40.52m,最低高程约3.20m,相对高度约为37.32m。

本场地位于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沙堤港正街二巷后背山边坡,地貌类型属山前平原,边坡总体呈“L”型,本次勘查分A段和B段,A段边坡勘查坡脚线长约60m,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倾向约300°左右,高约2~8m,坡脚高程(黄海高程)约为+3.73~+7.59m,坡顶高程(黄海高程)约为+5.25~+14.36m。坡面植被发育,主要为杂草及灌木,坡面岩土体组成主要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夹有中风化岩块。自然山体坡度约25°~35°,坡面见花岗岩球状风化,直径约0.5~3.0m,坡顶植被发育,主要杂草及灌木。坡顶、坡脚未见排水沟,坡脚距离建筑物最近距离不到1m。B段边坡勘查坡脚线长约80m,总体走向呈西北—东南向,倾向约230°左右,坡脚高程(黄海高程)约为+3.26~+4.85m,坡顶高程(黄海高程)约为+6.12~+8.46m,高约2~4m。坡面植被发育,主要为杂草及灌木,组成边坡岩土体主要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岩块。自然山体坡度约25°~36°,坡顶植被发育,主要为杂草及灌木。


4、水文地质简况


边坡岩土组成主要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透水层为弱透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运动特征、赋存条件及径流形式等,在本次勘查深度范围内,场地内地下水有以下2种类型:(1)为孔隙潜水;(2)为基岩裂隙水。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由于坡顶补给区汇水面积较小,坡面、坡脚未见地下水渗出。

根据水质检测报告和土的酸碱度易溶盐试验报告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综合判定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


5、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


5.1区域地质构造

勘查区内出露地层简单,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据1∶20万区域地质资料,上川岛内没有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仅在离勘查区约20km的上川岛有一条北西走向断裂通过,走向为北西(340°)~南东(160°),表现为不连续的糜棱岩。在野外综合地质调查时未发现有断裂构造从勘查区通过。

据野外综合地质调查黑云母花岗岩中发育如下2组节理:

(1)第一组:走向北西(340°)~南东(160°),倾向南西,倾角约80°,延伸长度3~5m,间距2~3m,裂隙面较为平直,一般有铁锰质渲染,多平行分布。

(2)第二组:走向北东(80°)~南西(260°),倾向南东,倾角约80°,延伸长度1~2m,间距1~2m,裂隙面较为平直,一般有铁锰质渲染。

简而言之,勘查区内没有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以节理裂隙为主。

5.2新构造运动

勘查区所处区域自中生代经历了燕山运动,强烈的燕山运动使本区发生强烈的断块构造运动,并出现大面积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奠定了本区构造格局的基本轮廓。

据有关资料,勘查区新构造运动较弱,表现为地壳升降、断裂复活和热泉等。新构造形迹普遍显见,在北侧分布汶村温泉、金山温泉、开平赤水温泉、台山三合温泉等。以大面积上升运动为主,局部下降。具继承性、间歇性、不均衡性、差异性等特点。第四纪地壳处于上升阶段,而且有多次间歇和停顿。越接近近代,上升幅度越小,而停顿时间越长,说明新构造运动具有不均衡性。

5.3地震效应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划分,台山市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后缘,基本烈度6度,属少震区。边坡场地处于山前地带,建筑抗震属于一般地段,场地属于Ⅱ类场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5s。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相关规定,边坡治理抗震设防类别划分为标准设防类,应以抗震设防烈度6度采取抗震措施。


6、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点及钻孔揭露,结合岩土层成因类型、形成年代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本场区岩土层分为第四系残积土层(Q4el)燕山期花岗岩。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残积砂质粘性土(Q4el,第(1)层):属于残积土层,场地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1.80~2.50m,平均厚2.10m。黄褐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较多砂粒,稍湿,硬塑状,属残积土。建议fak=220kPa。

(2)强风化花岗岩(γ,第(2)1层):属硬质岩石,场地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9.30~19.20m,平均厚14.20m。黄褐色,风化剧烈,手易捏碎,遇水易软化,岩芯呈半岩半土状,质量等级为Ⅴ级。建议fak=500kPa。

(3)中风化花岗岩(γ,第(2)2层):属硬质岩石,场地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0.60~2.50m,平均厚1.52m。灰白色,成分主要有高岭土、石英、云母等,矿物大部分已分化,残余中粗粒花岗结构,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岩体坚硬程度划分为较硬岩,岩体质量等级为Ⅲ。建议fak=1000kPa。


7、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7.1边坡安全等级划分

经现场调查,勘查范围内边坡发生山体崩塌。A段崩塌体岩土体组成主要为残积粉质粘土,黄褐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较多砂粒,稍湿,硬塑状,崩塌体约10m3,崩塌体影响范围主要为坡脚居民;B段崩塌体岩土体组成主要为残积粉质粘土,黄褐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较多砂粒,稍湿,可塑状,崩塌体约6m3,崩塌体影响范围主要为坡脚4m左右。

本边坡岩土体主要由强风化花岗岩组成,属土质边坡,坡高为2.0~8.0m,严重威胁坡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该边坡破坏后果严重。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16,综合评定该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7.2边坡稳定性分析

A段边坡勘查坡脚线长约60m,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倾向约300°左右,高约2~8m,坡脚高程(黄海高程)约为+3.73~+7.59m,坡顶高程(黄海高程)约为+5.25~+14.36m。坡面植被发育,主要为杂草及灌木。自然山体坡度约25°~35°,坡面见花岗岩球状风化,直径约0.5~3.0m,坡顶植被发育,主要为杂草及灌木。坡面岩土体组成主要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岩块,强风化花岗岩具有裂隙发育,风化强烈,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易发生崩塌现象。场地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坡面、坡脚未见地下水渗出。坡体未见整体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坡顶未见拉裂现象坡脚未见排水沟,坡脚距离建筑物最近距离不到1m。

B段边坡勘查坡脚线长约80m,总体走向呈西北—东南向,倾向约230°左右,高约3~8m,自然山体坡度约25°~35°,坡面及坡顶植被发育,主要为杂草及灌木。边坡岩土体组成主要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岩块,强风化花岗岩具有裂隙发育,风化强烈,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易发生崩塌现象。场地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坡面、坡脚未见地下水渗出。坡体未见整体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坡顶未见拉裂现象坡脚未见排水沟,坡脚距离建筑物最近距离不到1m。

暴雨期间,该边坡已经发生崩塌现象,崩塌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坡面无排水及支挡、防护措施。受连续强降雨的影响,边坡岩土体含水率增大,当自重超过边坡抗滑力的时候,即发生崩塌现象。

(2)岩土体松散,在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坡面岩土体含水率上升,其工程地质性能下降(内摩擦角、粘聚力均下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3)受连续强降雨作用,大风天气等气象因素是崩塌的诱发因素。

本边坡坡度较陡,坡面及坡顶见不规则花岗岩球状风化,花岗岩直径约0.5~5m,组成边坡土体结构极破碎,暴雨时,坡体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现象,但目前尚未见土体发生大规模滑移破坏,坡顶未见有拉裂迹象。

7.3边坡稳定性评价

本次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坡率类比法、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分析。

7.3.1半定量分析

坡率类比法:经现状地形测量,边坡的平均坡率为(1∶0.6)~(1∶1.2),局部较陡处达1∶0.8。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有关规定,边坡的平均坡率已超出坡率容许值的极限值。

7.3.2定量分析方法

本次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理正软件的圆弧滑动法)对边坡稳定性验算产生大型滑动破坏的可能性。

(1)计算工况。由于该地区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不用计算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情况,只计算在天然状态的受力情况,并在自重工况下进行计算。

(2)计算断面。本次边坡稳定性计算选定3个断面,各断面分别代表边坡各坡段的稳定性。其稳定性采用圆弧滑动法(简化Bishop法)计算,潜在滑动面由计算软件自动搜索得到。

(3)计算参数。边坡稳定性计算的参数为天然状态下,包括边坡上岩土体的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土层厚度。其中土体的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是根据土工试验统计而来,土层厚度是根据现场钻探钻孔揭露数据而来。

评价区地下水位位于潜在滑动面以下,自重计算取天然重度,抗滑力计算取天然状态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统计标准值。

计算参数根据勘查分析测试资料,同时综合考虑边坡形态、组成物质、各岩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能及相关工程经验等因素。见表1。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经计算,除断面1处于欠稳定状态,其余断面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边坡容易失稳,由于边坡为一整体,局部大面积坍塌必然影响整个边坡的稳定性。故边坡的总体稳定性较差。由于坡面未有任何支护措施,在暴雨期间,边坡易发生崩塌现象,故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生物手段进行治理。

表1天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成果表


8、结论与建议


通过现场勘察,查明了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沙堤港正街二巷后背山边坡的等级、形态、边坡类型,根据边坡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及其组成物和远期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对边坡坡面、坡高基本保持现状,仅对坡体表层松散土体做清除处理,采用格构梁+绿化+截、排水对边坡进行治理,并完善边坡排水系统。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进行施工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DBJ15-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赵佩.台山市川岛镇某边坡稳定性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5):32-34+3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期刊人气:130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1671-5888

国内刊号:22-1343/P

邮发代号:12-22

创刊时间:195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