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金属膨胀器起到补偿油位体积与压力释放的作用。本文作者以同一厂家同型号同批次油浸正立式电流互感器膨胀器异常变形顶起的两起案例为例,通过解体前的油色谱、局部放电、高电压介损等试验,确定故障类型。结合解体检查过程中未发现过热和放电痕迹,发现内部电容屏局部褶皱,分析内部油色谱异常的主要原因为生产厂家制造工艺不严,导致电容屏之间存在局部褶皱或是绝缘纸受潮,进而导致过热与局部放电并产生大量气体H2和总烃,为电流互感器膨胀器变形的故障分析提供一定指导意见。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作为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110k 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按照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正立式和倒置式,正立式电流互感器具有制造简单、重心低、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油浸正立式电流互感器采用油纸绝缘结构,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生产制造、运输安装、运行等情况可能导致设备内部出现绝缘劣化、受潮老化、局部放电等故障,如果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设备内部故障,造成电网安全事故。
在现场实际运行过程中,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油色谱异常导致膨胀器变形顶起,其H2、总烃或是C2H2超过注意值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学者分析主要原因是二次绕组与铁心罩壳间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低能量局部放电;有学者发现主要原因是主绝缘包扎工艺不良使油纸绝缘系统中纸绝缘存在“褶皱”,引起局部场强不均导致故障产气;还有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绝缘结构存在油隙、电极尖角及局部电场分布集中等缺陷。
本文中笔者以同一厂家同型号同批次两台运行中CT膨胀器变形顶起,H2、总烃或C2H2超过注意值的故障案例为例,通过解体前油色谱、局部放电、高电压介损等试验及解体检查,在未找到明确放电点或过热点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找到故障原因,并对相同情况下该厂家CT解体检查和现场运维提供针对性意见。
1、案例分析一
1.1背景
在对某110k V主变C相CT在预试中发现油色谱试验数据异常,结果如表1所示。H2、总烃、C2H2含量分别为23450μL/L、2861μL/L、1μL/L,其中H2、总烃远超过Q/CSG 1206007-2017《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要求:对于运行中220k V及以下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总烃、H2含量注意值分别为100μL/L、300μL/L,同时CT内部存在C2H2,认为内部可能存在放电。
表1 油色谱试验结果
μL/L
该CT型号为LB7-110W2,已运行近4年。
现场对其开展电气试验,介损为1.155%,与交接值0.313%相比明显增大,且超过规程介损的要求值(不超过1%),综合判断CT内部存在故障。
1.2解体前试验
为查找设备故障原因,将CT进行返厂检查,并首先开展油色谱、局部放电等试验,为确认CT绝缘是否完好及是否存在绝缘受潮的问题,最后对CT进行抽真空并试验。
在返厂后,发现CT外壳已被顶起变形,透过油表不能看到油位指针,如图1所示。
表2与表1对比,相对于现场油色谱试验的结果,返厂后各特征气体组分及总烃含量有了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互感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震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油气分离,使得溶解在油中气体更少,因此油色谱试验以现场试验数据为准。对比抽真空前后,各特征气体含量明显降低。
表3中,电压87k V时的放电量为120p C,远超出规程要求:在电压为1.2Um/时,放电量在20p C以内,说明内部存在放电。结合抽真空后局部放电试验结果合格,以及油中气体含量较大,认为内部为气泡放电,且为长期隐性故障。
图1 外壳顶起变形图
表2 油色谱试验结果对比
表3 局放试验
表4数据显示,电容量同出厂值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内部电屏完好,无击穿现象。对比抽真空前后,相同电压下介损值变化较小,且均超过1%,结合抽真空后局部放电试验结果合格,认为CT内部存在大量特征气体不是导致10k V电压下介损异常的主要原因。
表4 电容介损值
1.3解体检查
CT为正立式电容型结构,主绝缘共有#0~#6共计7个主屏,相邻主屏间设置4个端屏,以改善端部电场,提高局部放电水平。在解体过程中,依次进行拆卸一次、二次接线端子、取出套管、检查油箱、末屏引线、二次绕组、主绝缘解体等操作,并对各主屏及端屏的控制尺寸进行了测量,均在控制范围内,零屏引线搭接良好、可靠,未发现异常。
在主绝缘解体过程中,在各电容屏及绝缘纸表面均无明显的放电痕迹,在解体至#5主屏时发现靠近最下面绑扎带的附近有明显的绝缘挤压变形现象,直到解体至#1主屏该现象才消失,同时一次绕组弯曲部分绝缘纸存在起皱现象,如图2所示。
图2 主屏挤压
1.4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油色谱数据中CH4、H2含量,以及局放试验中局放量远超规程值,介损以及高电压介损值超规程要求值,结合电容量、直流电阻、绝缘电阻等试验结果均无异常,判断内部存在低能量局部放电。
分析本次CT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一次导体并紧过程中模具放置不当,导致主绝缘的#1主屏至#5主屏间存在绝缘纸起皱现象,即绝缘纸表面凹凸不平,凹槽中存在“空腔”,造成场强不均匀。在长期运行电压下,由于褶皱而导致的电场集中部位过热并产生特征气体CH4等,气体逐渐积累,绝缘强度降低,引发气泡局部放电产生H2、CH4等气体,放电加剧,逐渐产生大量放电特征气体,最终导致膨胀器异常顶起。同时由于CT绝缘采用多级电容屏,层间绝缘包扎紧密,因而其相对封闭,电容屏层间油同油箱内的油交换困难,因此在故障初期很难发现,隐蔽性较强。
2、案例分析二
2.1背景
2021年9月,运维人员发现某220k V变电站某110k V线路A相油浸式电流互感器膨胀器顶起,如图3所示。
CT型号为LB7-110W2,与案例一中产品同一厂生产,运行年限12年。取绝缘油进行试验,试验时环境温度为22℃,湿度61%,具体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中,故障现场绝缘油中H2、C2H2、总烃含量分别为3034μL/L、3.4μL/L、569.9μL/L,超过规程注意值。与历史值相比,在相邻两次试验周期内,H2、总烃含量大幅度增长,同时存在C2H2。表6中绝缘油的击穿电压、介损、含水量等试验结果均满足规程要求值,排除了绝缘油受潮的可能性。
2.2解体前试验
图3 膨胀器变形
表5 油色谱试验结果对比
表6 油试验结果
将CT返厂解体检查,并开展油色谱、高电压介损、直流电阻、绝缘电阻等试验,其结果见表7、表8、图4和图5。
表7中可以看出,绝缘油中溶解大量CH4、C2H6等特征气体,含量远超Q/CSG 1206007-2017《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注意值。
从表8与图4中,电容量同出厂时无明显变化,说明内部电屏无击穿现象。10k V试验电压下,介损最小值为2.49%,同时在不同测量电压下增长明显,变化量最大为0.81%,远远超出规程要求:介损不应超过1%,且随试验电压由10k V到Um/,介损变化量不应超过±0.3%。参考图5中曲线4,认为CT内部可能存在绝缘受潮现象。
表7 解体前油色谱结果
表8 介损试验数据
图4 高电压介损试验
图5 不同绝缘情况下介损-电压特性曲线
1—绝缘良好;2—绝缘老化;3—绝缘缺陷;4—绝缘受潮;5—Garton效应
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本体绝缘电阻、伏安特性曲线、误差特性等试验均无异常。
2.3解体检查
对CT进行解体检查,现场有明显刺激性气味,解体结果如图6所示。图6中膨胀器膨胀节变形拉伸,电容屏间的绝缘纸、铝箔存在局部褶皱,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图6 解体检查
对CT中部与外部绝缘纸取样进行聚合度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绝缘纸聚合度与水分分析
表9中,绝缘纸的聚合度超过1000,参照DL/T984-2018《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判断导则》、Q/CSG 1206007-2017《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要求,聚合度大于500即认为绝缘纸状态良好,无老化,排除了绝缘纸老化的影响。参照DL/T 596-202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20k V及以上变压器绝缘纸含水量不宜超过3%,而中间和外侧绝缘纸水分超过4%,结合高电压介损,认为绝缘纸存在受潮。
分析绝缘油水分超规程值而绝缘油含水量未超原因,参照相关文献中油纸绝缘水分平衡曲线Oommen曲线或Fabre曲线如图7所示,温度22℃,绝缘油含水量为9.4μL/L时,绝缘纸中含水量均超过3%,在3.5%~4.5%之间,与实测值接近。
图7 油纸绝缘水分平衡曲线
2.4原因分析
CT介损、油色谱试验异常,解体发现绝缘纸、铝箔存在局部褶皱,同时绝缘纸存在受潮现象,认为故障原因为生产厂家制造工艺不严,绝缘纸干燥不彻底,含水量偏大,在运行电压作用下主绝缘中的气体和水分析出,在电容屏之间形成微小水泡。同时由于局部褶皱,使得油纸之间场强不均,在长期运行条件下局部过热或放电,逐步产生CH4和H2,气体的积累导致局部放电程度加重,并产生大量H2、CH4与少量C2H2,最终导致内部压力增大,膨胀器变形顶起。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批次CT的两起相同故障进行分析,得到导致CT膨胀器变形顶起的主要原因为厂家生产工艺控制不良,导致一次主绝缘包扎缠绕不紧实存在局部褶皱或是绝缘纸受潮。褶皱会畸变电场,而绝缘纸受潮使得运行过程中析出水分,在运行电压下会导致局部过热或是局部放电,产生的气体加强局部过热或放电,并最终产生大量气体,膨胀器变形顶起。
3.2建议
通过对以上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批次CT相同故障的两起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运维建议:
1)对该厂家同型号同批次产品加强运维巡视,重点关注膨胀器是否存在变形;
2)在试验方面,加强对该厂家同型号同批次产品介损和电容量的带电测试,关注变化量;缩短油色谱试验与10k V介损电容量停电试验周期,可将周期由6年缩短为3年;
3)在生产制造环节,加强设备供应商CT主绝缘的生产制造技术监督,尤其是注意U型弯处的包扎工艺,确保缠绕紧实平整,无褶皱。
本文彩图可以网上浏览,网址见本期75页
参考文献:
[1]吉超,李海洋,尚庆学,等. 110kV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研究[J].高压电器,2022,58(08):135-141.
[2]季昆玉,陈挺,李伯男,等.倒置式油浸电流互感器气体扩散分布规律研究[J].高压电器,2021,57(11):164-170.
[3]杨智,郑一鸣,何文林,等.冲击电压下500kV油浸倒置式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特性研究[J].广东电力,2020,33(03):111-119.
[4]王有元,李伯男,黄磊峰,等.倒置式油浸电流互感器受潮过程微水含量动态推演方法[J].高电压技术,2021,47(06):1921-1930.
[5]唐炬,尹佳,张晓星,等.基于压力和特高频的少油设备绝缘联合在线监测[J].高电压技术,2020,46(02):546-553.
[6]张致,董明,彭华东,等.频域介电谱用于高压电流互感器绝缘诊断[J].高电压技术,2012,38(11):2949-2955.
[7]李宝权,陈志勇,刘晓波,等. 220kV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油色谱异常原因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23,44(10):36-40.
[8]王琼,车传强,张建英,等.电流互感器批量缺陷的成因诊断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21,42(02):48-53.
[9]郑立群.高电压油浸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原因分析及其制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变压器,2016,53(03):35-38.
[10]孙凌涛,刘建国,李旸.电流互感器油色谱单氢超标试验对比分析[J].广西电力,2021,44(01):50-55,86.
[11]詹江杨,何文林,杨智,等.油浸正立式电流互感器绝缘受潮缺陷的诊断分析[J].浙江电力,2018,37(03):17-21.
[12]陈珉,陈胜科,詹江杨,等.一起220kV电流互感器油色谱异常事故分析及研究[J].变压器,2018,55(11):78-81.
[13]沈曼盛,周路遥,詹江杨,等.断路器并联电容介质损耗超标分析[J].浙江电力,2018,37(12):82-85.
[14]吴治诚,周俊杰,张乔根,等.油纸绝缘水分迁移特性研究综述[J].高电压技术,2023,49(02):781-792.
[15]张炜,张玉波,俸波,等.基于平衡曲线的变压器绝缘纸含水量监测方法[J].绝缘材料,2020,53(03):77-82.
文章来源:周鸿铃,李光茂,李国城,等.油浸式电流互感器膨胀器异常变形的故障分析[J].变压器,2024,61(09):45-49.
分享:
某些泵站工程在前期调研中,运管人员基于一些管理经验提出提高设计扬程余量的硬性要求,如某泵站前期设计能力不够,运行中拦污栅严重堵塞,进口水位明显降低,导致脉动异常;某些改造工程为避免运行扬程进入马鞍区不稳定运行,选用整体偏高扬程段的水泵[3]。
2025-02-16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碳足迹成为评估电力物资生产、物资供应影响供应商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力物资供应商需要在“双碳”目标下的优化生产路径、能源结构,迭代升级产品,实现碳减排的同时,提高生产率,以确保可持续发展[1]。
2025-02-16云南省煤炭资源主要为褐煤,占全省煤炭总量42.1%,省内烟煤和无烟煤产量不够,省外烟煤价格较高,导致非褐煤设计燃煤锅炉供煤压力较大,所以,如何释放褐煤资源价值,弥补非褐煤设计燃煤锅炉发电指标与供煤不足的矛盾,保障云南电力稳定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2025-02-13目前,线缆类物资是采用缠绕于工字轮线缆盘上的方式包装,但由于线缆盘“弧形设计”的特殊形态,使得多个线缆盘无法在垂直方向上直接堆叠存放,这无疑增加了存储的难度。当前,线缆盘存储方式主要以室外平置存放为主,即使是库内存储也仍基本是平置,不仅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而且线缆盘存储过程中易受外部环境影响[2]。
2025-02-10目前,去雾算法主要有基于图像复原的算法、基于图像增强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图像增强的方法通过增强对比度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没有考虑退化和降质的本质原因,易出现细节丢失或者失真的现象。Choi等[3]提出无参考指标雾感知密度评估器的概念,定义图像的感知雾密度进而评估除雾算法的性能。
2025-02-10电网负荷预测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用电负荷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传统负荷预测方法在面对天气变化、节假日效应、经济波动和用户行为模式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时,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预测精度。
2025-02-10现有技术手段和评价体系侧重单一设备性能或局部系统的优化,技术严密性和维度相关性方面具有局限性。一方面,忽略了现实工况及相关技术,以及情景特征与业务需求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理论脱节,缺乏评价指标的理论支撑,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数字化、透明化应用水平与建设方向[4]。
2025-02-10锂离子电池(LIB)现在广泛用于日益多样化的产品,主流的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公用事业规模的储能和航空航天工业等[1]。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电池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起决定作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快速增长的需求下,人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开发新型正极材料并改善现有正极材料的性能。
2025-01-25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储能系统在电力 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 核心组件,其寿命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经济效 益和运行稳定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如 何通过优化电池管理来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
2025-01-24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工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不 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 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 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 Graham指出,混合式学习通过整合线上和线下教 学,能够最大化学习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创新能力[1]。
2025-01-24人气:2059
人气:1951
人气:1897
人气:1407
人气:133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电力
期刊人气:1099
主管单位:浙江省电力工业局
主办单位:浙江省电力学会,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电力
国际刊号:1007-1881
国内刊号:33-1080/TM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814
影响因子:1.445
影响因子:0.65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8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