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气象研究领域,大气探测工作的开展能为天气预报及民航交通带来帮助,从而使自动气象站的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所以笔者对域自动气象站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相关气象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在气象研究领域,开展大气探测工作能为天气预报以及民航交通提供帮助[1]。但近几年,随着我国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区域自动气象站日常工作也受到影响,致使气象资料搜集及天气分析遇到诸多阻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展开分析,并提出能有效解决区域自动气象站故障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1、区域自动气象站存在的故障
1.1 风速传感器故障
风速传感器是区域自动气象站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2,3],主要由风向标组件、光电码盘、风速传感器、主轴和磁棒盘等元件组成。风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装置上方的风向标组件,对实时风速、风量进行计算、录入。当风吹过风向标组件时,其角度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可以对实时风速、风量进行计算。风速传感器一般采用7位格雷码光电码盘进行风向标组件的角度控制。在风速传感器运行过程中,风向标随风向发生旋转,由此,格雷码光电码盘会受到风力影响,产生新的格雷码,新格雷码由整形倒相后输出到电子设备终端。
风速传感器的常见故障是,风向标组件受到水平风力的持续推动作用,其叶轮会出现偏差,造成主轴带动磁棒盘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出现问题,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控制,则会影响风速传感器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过程中,应重点对风向标组件叶轮进行故障排除,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大气勘测工作能顺利、高效进行。图1为风速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1.2 雨量采集装置的故障
由于区域自动气象站工作人员未对雨量采集装置进行定期维护管理,导致雨量采集装置长时间遭受雨水侵蚀,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与此同时,一些维修人员对自动站雨量采集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认识不足,在维修维护过程中经常出现安装错误、违章操作的情况,从而造成雨量采集装置产生故障。表1为正常状态下气象站雨量采集装置仪器参数一览表。此外,雨量采集装置还存在老化问题。
2、区域自动气象站故障处理方法
2.1 风速传感器故障处理方法
风速传感器故障处理工作应重点对风向标组件的叶轮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在风速传感器运行过程中,应及时查看主机风速记录,掌握风速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当屏幕上显示风速记录时,应用模拟测试盒,对采集器的风向显示数值进行检查,确保显示的数值与当前风向标组件叶轮的风力情况完全一致,防止出现风速传感器主机运行故障问题。若采集器的风向显示数值与当前风力不一致,应及时更换风向风速数据处理单元电路板。当出现风速传感器故障时,若区域自动气象站内部无模拟测试盒,应第一时间对主机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还应更换备份主机,检查风向风速记录,并将风速风向记录作为判定主机是否存在故障的重要依据。当区域自动气象站风速传感器失灵时,首先应检查传感器的连接电缆线,查看线路是否完好无损,有无断开、裂纹等情况,并检查电缆头焊接点是否出现脱落等问题。其次,对电缆线的表皮进行细致检查,若表皮出现明显破损,应对电缆线进行包扎,并且对其进行防水处理。当电缆线出现严重损坏时,应更换电缆线,避免安全隐患。
2.2 雨量采集装置故障处理方法
雨量采集装置作为区域自动气象站大气勘测工作中的重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会直接对气象站大气勘测工作的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说,雨量采集装置的故障大都集中在雨量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及连接电缆位置。因此,在展开故障排查时,应重点对以上部位进行故障检修。当雨量采集装置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先对主机雨量数据处理单元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确认该部分运行状态正常后,再对雨量采集装置的电缆线进行检查。在进行主机雨量数据处理单元故障排查时,采用短路法,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测试,得到当前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工作状态的基本数据信息。将主机口与模拟测试盒的雨量接口进行连接,并将主机调到雨量测试状态,此时就能对当前主机的运行状态及故障问题进行测试。判断主机故障的依据为:当主机出现短路故障时,主机雨量数据处理单元9芯插头为1~2针。对于主机问题,可采取更换主机或者对主机进行维修的措施。若区域自动气象站主机运行无故障问题,则应对电缆线路进行故障排查,首先对电缆线的接头位置进行检查,查看接头位置是否存在松脱的问题,其次对电缆线路进行破损检查。
2.3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常维护要点
为了确保气象站大气勘测工作能够高效、顺利进行,应加强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日常维护。相关气象站管理人员可以设置维护班组,对风速风向传感器、雨量采集装置、电源电缆线装置进行定期维护检修,从而有效提升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效率,提升气象站大气监测的总体质量。
3、结语
气象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我国农业科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气象研究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搜集及天气分析工作遇到了诸多阻碍。为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展开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推进我国气象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风和,霍振宇.自动气象站气象仪器装备保障与维护[J].农家参谋,2019(15):109.
[2]赵秋琴,邓全强.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运行故障及维修维护[J].农家参谋,2019(15):111.
[3]张奎东,陈铁,王海洋,等.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运行故障及维修维护[J].吉林农业,2019(15):105.
李明.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J].河南科技,2019,(22):156-158.
分享: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2013年8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北京、石家庄、上海/深圳等城市采用源清单法、受体模型法等技术,已经全部完成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均是通过精准找到污染因子的排放源,施以有效的治理措施得以实现PM2.5浓度大幅下降,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023-09-01本文中联合激光测风雷达、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3种雷达产品数据,对西宁曹家堡机场一次微下击暴流引发的低空风切变进行分析,首先介绍此次多普勒天气雷观测与不足,其次分析风廓线雷达观测到的强下沉气流与切变特征,最后利用激光测风雷达研究微下击暴流的精细结构以及低空风切变的形成机理,以求为风切变预警和飞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2020-09-15南亚高压是位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深厚反气旋,是夏季北半球对流层高层最稳定、强大的行星尺度环流系统(如:Flohn,1957;叶笃正等,1957;Mason and Anderson,1963;叶笃正和张捷迁,1974),影响范围广阔,也称之为亚洲季风高压或青藏高压,是亚洲夏季风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其对中国的旱涝及亚洲大气环流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如:Tao and Chen,1987;胡景高等,2010).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南亚高压的活动规律、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及其气候影响做了深入分析。
2020-09-05本文利用2015—2016年黄石市团城山经济开发区国控点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资料,分析黄石城区PM10,PM2.5,SO2,NO2,CO和8hO3浓度变化特征,以及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为黄石市制订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2020-07-16卫星遥感技术为地表温度的反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已成为研究热点,众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算法,如单窗算法、劈窗算法和多通道算法等[3,4,5],在这些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遥感数据的特点以及实际研究区域的气候情况等,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算法[6,7,8,9]。
2020-07-16O3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在大气中通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均产生较大影响[1,2]。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已开展O3污染特征的研究[3,4,5,6,7]。此外,还有一些研究针对O3生成潜势,研究VOCs主要物种对O3生成的贡献[8,9]。
2020-06-12近年来,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和高速的工业化,空气质量已经成了公众十分关心且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现代大都市,雾霾情况时有发生,普通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Meroney[1]等和尤学一[2]等分别利用风洞实验和CFD数值方法研究了开放街区和城市街谷的污染物流动与扩散问题。
2020-06-12当雷雨天气现象发生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伴强降水,有时伴有冰雹,风速极大。由于在雷雨大风天气发生时,其云层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极易产生强对流运动,云与云之间和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放电,所以在测量中极易发生雷电现象,因此,一定要做好雷电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2020-06-11在实际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开展过程中,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因素使得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如何有效控制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期望为诏安县人民群众以及当地经济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气象服务资料指导。
2020-06-11测量环境参数的仪表也都有严格规定,如JJG431-2014中明确气压计准确度等级为0.2级及以上,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0.5℃,湿度计最大允许误差±8%RH。吉林省气象部门使用回路风洞、皮托管、数字压力计为标准器的检定设备,完成0~30m的风速检定,检定时长约为23min。陈权等[4]的研究认为,湿度越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越大;朱旭敏等[5]分析了影响风洞流场特性的因素。
2020-06-11人气:2212
人气:2120
人气:1781
人气:1086
人气:9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期刊人气:1013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主办单位:广西气象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3-8411
国内刊号:45-1356/P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