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肺结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肺结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3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方案。利用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分析2组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1.98±5.40)、(40.27±4.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38±5.18)、(51.29±5.02)分(t=27.295,P=0.000;t=38.686,P=0.000)。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活动经历、生理功能、健康状态、生理职能等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100,P<0.001;t=30.041,P<0.001;t=33.329,P<0.001;t=29.263,P<0.001)。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总知晓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38.46%(χ2=8.327,P=0.004)。结论 为肺结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曾在19世纪的欧美国家大肆流行,成为当时人类的主要死因,一度被人们成为“白色瘟疫”。但随着德国科学家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人们进入了抗击结核病的新时期,经过不断努力,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不断更新,目前结核病已经成为大多数都能治愈的疾病,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白色瘟疫”。结核病治疗包括“早期、规律、适量、联合、全程”等5大原则,服用药物种类多,频繁,服药周期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依从性不高,中断服药,往往导致出现耐药和复发。同时罹患恶性肿瘤的肺结核患者,对疾病治疗效果没有信心,往往会陷入极度绝望之中,反过来又会影响疾病的治疗[1]。此时,适当的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可用来促进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缓解绝望的情绪,提高其对治疗措施的依从性[2,3,4,5]。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肺结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3例。干预组:男8例,女5例;年龄15~75(52.77±18.31)岁;病程1~3(1.38±0.65)a。对照组:男7例,女6例;年龄17~81(49.85±20.57)岁;病程1~3(1.46±0.66)a。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肿瘤和血液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WS288-2017)[6]。
1.2 方法
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一般包含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及时用药和饮食指导等基本护理内容。干预组是在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方案: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已成为常见的新医学护理方式,主要方法是耐心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视患者如亲人,介绍预后较好的案例和最新的疾病治疗方法进展情况,减轻患者绝望和恐惧心理,帮助此类患者从新找回对抗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按照每例患者心理情况的不同,制定出一系列动态调整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以减轻此类患者的不良情绪。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的优势,开发患者家属和亲朋好友,一起鼓励和关心患者,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通过让患者听音乐、看视频、病友互动及讲故事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良情绪;2)健康教育:强化此类疾病的宣教工作,详细介绍疾病的基本常识和预后,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和适当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出院后居家期间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及各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加强患者的营养,多吃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提升患者身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利用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状况越严重[7];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分析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区间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同时,分析2组患者疾病知晓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2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1.98±5.40)、(40.27±4.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38±5.18)、(51.29±5.02)分(t=27.295,P=0.000;t=38.686,P=0.000)。见表1。
表1 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活动经历、生理功能、健康状态、生理职能等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100,P<0.001;t=30.041,P<0.001;t=33.329,P<0.001;t=29.263,P<0.001)。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总知晓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38.46%(χ2=8.327,P=0.004)。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总知晓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38.46%(χ2=8.327,P=0.004)。见表3。
表3 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n(%)
3、讨论
恶性肿瘤与肺结核在我国均属于发病率均较高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两者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恶性肿瘤同时罹患结核病更是加重了患者疾病负担,预后更差[1,9]。此类患者由于同时身患肿瘤和结核病,对疾病预后不乐观,进一步导致对治疗失去耐心和信心[10],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此时通过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此类不良情绪。与患者进行真诚有效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住院期间对所处环境的陌生感。通过调动患者家属和患者亲友的社会支持功能,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和亲友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家人和亲友没有因为罹患疾病而放弃和疏远自己,提升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决心。患者实施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的基本知识,服药和治疗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和绝望感。同时告知患者合理饮食方案和适当康复训练,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活动经历、生理功能、健康状态、生理职能等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实施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后,患者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疾病知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以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为肺结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有重要意义。另外,医疗机构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可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陈玲,胡春梅,余敏,等.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机制研究及诊治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5):746-750,758.
[2]王婷婷.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56-257.
[3]曲丽.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3):346-347.
[4]杨星颖,陈泊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股骨头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2,35(4):363-365.
[5]许淑娟.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0,33(4):349-351.
[6]王黎霞,成诗明,周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WS288-2017[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7):642-652.
[7]闫丽,丛双妹,沈飞.针对性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3,36(5):459-461.
[8]苏晓宁,郑建清,陈樱.SF-36量表和EORTC QLQ-LC43量表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9):114-120.
[9]滕茜娴,艾丽,海冰.肺癌合并肺结核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3,21(1):125-128.
[10]刁燕颜,罗萍.肿瘤患者合并肺结核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及对策[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5):95-97.
[11]任锐萍,葛海艳.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肺结核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2):1530-1533.
[12]杨艳霞,杨艳.延续性护理在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0):1261-1264.
文章来源:闫丽,沈飞,杜新爱等.肺结核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3,36(06):523-525.
分享: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一次或反复多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肺部及全身多脏器病变,患者患病后常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盗汗等症状,如未积极治疗,随病程延长可引起永久性肺损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药物是结核病治疗的基础,但不同药物疗效不同。
2025-01-26PERMA心理干预模式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心理干预模式,其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进而积极的进行治疗的一种干预模式,常被用于治疗积极性较差患者的心理干预中。本文主要探讨PERMA心理干预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5-01-18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是全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TB,ATB)是指病灶在活动期,传染性强,且病程进展迅速的状态[1-2]。宿主免疫在结核病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先天免疫机制清除初始感染[3]。
2024-12-31DR-PTB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常常需联合多种一、二线药物,疗程长达18~24个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尤其是肝损伤,其发生率为8.0%~30.0%[2-4]。DILI一旦发生,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可出现肝衰竭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
2024-12-30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如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生殖器结核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约有13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是仅次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世界第二大单一传染病死因。
2024-12-20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2022 年新发患者例数约 74. 8 万, 其中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例数多达 3 万[1],治疗成功率仅为 63%, 仍是结核病防治领域的重难点, 早期准确评估病情对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ADA 是一种参与嘌呤代谢的重要酶类,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其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肺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2-3]。
2024-12-18WHO《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结核病新发患者数居全球第3位,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万例,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5/10万,中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国也是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2],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数约为3.3万例。通过本研究,可初步了解河北省肺结核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
2024-12-18结核性脓胸指由结核菌感染导致胸膜腔出现脓性渗出物,通常是由于肺结核、胸膜结核、胸膜炎等疾病发展而来,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或胸廓畸形,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2024-12-17隔离可预防包括肺结核在内的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播。隔离通常持续到确定个体不再具有传染性或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传播给他人的可能性降低,故隔离通常配合规范的肺结核治疗,即隔离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隔离治疗作为一项公共卫生策略开展实施,可有效阻止肺结核的传播,对于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至关重要。
2024-12-10肺结核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经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实验室检查、支气管镜、影像学均为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方式,其中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便捷、检出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最为广泛[1]。本文对比分析低剂量螺旋CT和X射线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2024-12-05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期刊人气:4412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663
国内刊号:34-1230/R
邮发代号:26-174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939
影响因子:0.996
影响因子:0.767
影响因子:0.45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