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4-09-0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有益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当前,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资源短缺及利用不足、场域单一和教学模式简单化等现实困境,可以通过挖掘教育资源、延伸教育空间、创新教学模式的路径予以纾解。

  • 关键词:
  • 创新教学模式
  • 创新精神
  • 劳动价值认同
  • 劳动教育
  • 立德树人
  • 加入收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旨归和培养目标。因此,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但是,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系统、全面地构建起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结构,对于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本领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1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相融合的纽带。而劳动教育是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协调劳动者关系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只有把劳动和教育相结合,达到有教育的劳动和有劳动的教育相统一,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还存在形式化、去教育化等问题,易导致学生缺失劳动价值认同。因此,充分发挥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把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锻炼劳动技能、掌握实践本领,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不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4]这深刻表明我国的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球文化交融日益密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传统的“劳动光荣”理念遭受冲击,迫切需要提高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高校要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有序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大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责任担当的品质,培育坚韧不拔、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对推进人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劳动教育能够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中,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力量。因此,高校要着力通过劳动教育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提高劳动素质,使其自觉将劳动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向同频,这有利于在新的发展征程中满足国家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的需求,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2.1 教育资源短缺、利用不足

劳动教育资源是开展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目前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利用不足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际成效。第一,多数高校没有组建劳动教育的专职化教师队伍,劳动课程主要依靠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导致劳动与教育缺少深度融合,还影响到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第二,高校未能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高校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等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性资源,但是部分高校缺乏系统化的劳动安排,没有充分利用其构建劳动基地,从而使学生缺少在校内参与劳动的机会。第三,丰富的校外资源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如当地博物馆、生态园等,但是由于受学校教育观念影响及缺少专业化的教学组织体系,校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2 教学场域缺乏协调联动

劳动场域是劳动教育开展的基础条件,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多场域结合的教学模式,而是片面地选择单个劳动场域,极易导致教育效果降低。第一,高校是开展劳动教育最主要的地点,但学校中的简单劳动也由专业人员完成,学生实践机会少。第二,家庭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家长重知识而轻劳动,片面地追求子女在文化知识上的成绩,忽略培养孩子的良好劳动习惯,从而导致家庭这一劳动教育环境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社会存在丰富的劳动资源和实践基地,但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管理成本,许多企业和基地减少与学校的合作,拒绝为学生提供教育实践平台。

2.3 教学模式单一、简单化

劳动教育形式是否有创新影响教学成效,“如何教”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问题。首先,在课程准备阶段,传统的教育形式是由教师这一固定的主体完成准备任务,学生参与度低。其次,在课堂中,劳动课程只停留在让学生在教室观看视频或者听教师讲授知识的层面,忽略了学生才是劳动实践任务的完成者,教学模式的简单化导致劳动教育丧失原有的实践活力,学生也极少有机会亲自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感。最后,在劳动反思阶段缺少对学生课程学习、实践参与过程及劳动成果的客观评价,简单的教育形式仅仅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评价过程的主体性,容易导致劳动教育陷入静态的发展困局中。


3、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


3.1 挖掘教育资源,提高育人实效性

劳动教育资源是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针对劳动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一是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上,高校要培养一支劳动理论水平强和劳动技能硬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不仅可以引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还可聘请不同行业的优秀工匠、劳动模范等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以指导学生有效地把课程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二是高校应统筹利用丰富的数字化、纸质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例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创建学校劳动教育网站,积极传播关于劳动的相关知识、劳动模范及大国工匠等的相关事迹,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此外,高校还可充分发挥校内现有的资源进行劳动教育,如利用现有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学生社团等,给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三是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的劳动教育资源,结合专业特色,横向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校企合作的单位、实践基地参与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3.2 延伸教育空间,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观念、锻炼劳动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等特点。针对教学场域单一的困境,要“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协同育人机制”[5],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在学校中,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的场所,还可通过开展“三支一扶”“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提高社会责任感。在家庭中,家长要转变劳动教育观念,摒弃错误的劳动观,肩负起劳动教育的责任,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养成“劳动最光荣”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本领和劳动技能。在社会中,学校与各企业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基地、教育实习基地及志愿服务等平台,以更好地将劳动“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从而不断增加学生的劳动实践经验,满足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要。

3.3 创新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性

简单的教学模式难以确保大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各环节,要着力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流程,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首先,在劳动准备阶段,教师要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而展开备课,着眼于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程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明确劳动任务。其次,在劳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设置劳动项目、完成劳动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活动答疑解惑,让学生自主操作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最后,劳动实践后,学校要运用科学、合理的实践评价体系,开展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一体的评价,比如可以建立网络评价网站,该网站包括上课打卡、劳动活动上传图片和文字总结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劳动过程和结果展开客观的评价,最终把学生的劳动成绩记录进档案中,用以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3-11-10].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

[3]李蓬.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7):64-66.

[4]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5]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基金资助: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民族地区人大立法工作的成效、做法和基本经验研究——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人大以立法促进‘生态立县’为例”(XYCSR2024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钟春丽.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24,(17):192-19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人气:775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邮发代号:2-2980

创刊时间:2013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