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27日,在重庆顺利举行的“中国管理50人”2023年秋季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的王宗军教授在闭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数智时代商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演讲。王教授围绕数智时代我国商科教育发展状况、商学院人才培养的转变、挑战和机遇、人才培养教育的真谛四方面进行展开。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有删节。
“一所商学院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唯一使命,就是,在他们的管理下让一个组织变得富有成效。这才是一所商学院应该追求的使命和目标。”——摘自彼得·德鲁克针对《经济学人》1994年10月1日的相关报道写给《经济学人》编辑的一封信。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习时,人工智能很热门,但当时的实现手段和数据处理效率有限,没有互联网支持。人工智能最基本的就是两点:知识和推理。今天的大数据变得重要,但推理驱动的知识也很关键。除了数据,早期推理需要将文本转化为数据,如不规则图案和记忆。现在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推理,需要思考无规则、无条件联想的知识能否驱动。另外,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教,知识的传授,人工智能在这个方面作用可能比较大,但是在育呢?在人的培养、育的方面人工智能行不行?接下来我谈谈我的思考。
1、数智时代我国商科教育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商科发展迅猛,但是评价体系学术导向,重paper、轻实践;专业受学生和家长追崇,但毕业生与企业要求脱节,受企业诟病;存在专业壁垒、学科壁垒、资源壁垒、区域壁垒;忽视技术创新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影响。
直至2018年10月国家首次提出“新商科”的理念,我国商科建设才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新商科的“新”是指新内涵、新技术、新课程、新专业、新人才。相较于传统商科的专业导向、知识教育、单一学科的特点,新商科向行业导向、能力教育、交叉学科转变。
在数智时代的召唤下,商科教育应以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紧密关注社会需求,牢固树立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2、数智时代商学院人才培养的转变
人才培养目标由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数智时代商学院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应用型和复合型商科人才,人才培养可分为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视野和能力五个层次。
人才培养思路由独立分化向交叉融合转变。商学院人才培养的内涵和主旨与学科交叉融合密不可分,传统学科必须从独立分化走向交叉融合才能实现重大突破。交叉指的是新商科与新工科、新文科、内部学科之间的三维交叉。融合指的是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四维融合。
人才培养机制由院校单方面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数智时代商学院应结合国家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推动育人要素与创新资源共享互动,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多元协同培养新商科人才的动力机制。
图1 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的5个层次
3、挑战和机遇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内政策支持给数智时代商学院人才培养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院校间激烈竞争、政策制约和新型商学院的挑战。这里我想重点分享数智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数智技术给商学院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多机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这些数智技术不仅可以创新管理模式,变革教学模式,还能提供多元化学习方式。但同时商学院整合这些技术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包括技术复杂性、数据伦理问题等。
表1 数智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师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提高教学效率,AIGC技术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创新教学方式,ChatGPT能扩展教师的思考边界,提升教育质量,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与改进
5G 技术 5G广泛连接下的隐私和安全风险
线上教育的师生情感交互缺失依托5G先进技术开展高效线上教育
凭借5G在虚实融合场景延展商科教育教学空间
云计算技术 数据管理难度大:云计算技术需要可靠的数据管理和追溯能力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云计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能导致学生和教师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变得更加复杂,商学院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难以平衡资源投入: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商学院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平衡各种资源投入 资源共享化: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商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商科教育资源共享
知识协同化: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协同学习、知识创建已日益盛行
管理高效化:云计算技术有助于解决信息闭塞、更新缓慢等问题,从而提高商科教育管理效率
区块链技术 商科教育领域应用经验少,推广运行存阻力
区块链数据存储虚拟化,教育数据产权有争议
匿名技术尚未成熟,师生隐私保护有风险 智能合约可打造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协同共享
可追溯性有利于实现网络学习社区的真正“自组织”运行
分布式记账有利于推进校企对接,落实教学数据安全共享
4、人才培养教育的真谛
商学院人才培养中,数字技术无法完全替代教师的角色,无法实现“师生交互”的人才培养手段、“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格塑造”的人才培养目标。
4.1 “师生交互”的人才培养手段
师生交互主要是指课堂与实践教育中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追求“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20年发布的《中国在线网课效果评估报告》数据显示,48.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劣势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30%的受访者认为该方法缺乏监督、效率低下。可以见得,数字技术无法替代“师生交互”的原因主要有:①无法实现及时指导与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交流互动情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反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一过程难以由数字技术完全取代。②无法提供商业实践和道德教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经济市场,开展多元商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探讨伦理问题,这种教育无法由数字技术提供。③无法提供情感支持。教师能够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和激励学生。这种情感交流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和非语言沟通传达的,这是数字技术难以模拟的。
4.2 “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材施教”在我国教学思想史上源远流长,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长期以来得到人们的推崇。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内容、方式、环境及教育目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因材施教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最近,应用市场上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类App下载量很大,这款App能够记录学生在校的几乎全部行为表现,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公开评比,给学生带来了焦虑和伤害,反而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衷。可以见得,数字技术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因主要有:①无法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和志趣进行充分了解,而仅通过数字技术难以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②难以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这种教学方法是数字技术难以实现的。③无法给予个性化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多元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而运用数字技术制定一个唯一的评价标准,可能会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
4.3 “人格塑造”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格塑造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和性格特征在经历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其具有复杂性特征,涉及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学生需要互动和交流,需要个性化指导,而数字技术缺乏情感交流,缺乏真实情景,缺乏个性化指导。相比之下,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尤为突出,具体而言,教师能够:①覆盖方方面面。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引领、人格熏陶、价值观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②实现情感连接。教师对学生生命历程的陪伴,与学生建立复杂情感联系,与学生思想交流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③注重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为学生人格塑造提供个性化帮助。④增进情感交流。教师能胜任情感的交流互动,以人格魅力与专业尊严,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⑤创造真实情境。教师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并根据条件创设情境。⑥提供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以解决个性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5、结束语
综上,数智时代商学院人才培养的真谛主要体现在:提供人文关怀和情感交互,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培养管理大师和企业领袖,培养敢于创新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能改变世界的未来领导者,打造学术高地。
文章来源:王宗军.数智时代商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J].上海管理科学,2024,46(03):5-7.
分享: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涉及土木工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施工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手段限制、教学过程枯燥、脱离工程实际等。
2024-11-21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存在真实临床场景不易复制、学生的学习进度不统一、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等问题。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和医学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重复训练的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反复进行急诊病例的模拟操作和情景演练,从而提高其对急诊医学的认识。
2024-11-21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培养方案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调研发现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2024-11-20园林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部分,多年来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延伸出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绿化养护3个主要行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过程中,城市景观绿化需求不断上升,“美丽中国”的建设热潮更进一步推动了园林绿化行业的持续发展[1]。
2024-11-20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使养殖业组织、业态、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亟需具有畜牧学知识背景的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2],因此在原有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体现新农科方面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4-11-20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强调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2]。其中,部属师范大学大多侧重中学教师教育,地方师范类院校则成为小学教师教育的主体,就业导向是地方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2024-11-2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力军,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师范生培养,对引导师范生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2024-11-20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类型,以服务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发展为龙头,以学科发展为支撑,关注科技在地方经济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与行业紧密联系。应用型大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4-11-20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审核评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1]。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精准评价,针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有明确区分度的人才培养要求[2]。
2024-11-20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2]。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在进一步明确三者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有机联系、辩证统一、协同配合,使教育、科技、人才做到系统性协同支撑[3]。
2024-11-2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人气:644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教育
创刊时间:2010年
发行周期:年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371
影响因子:0.323
影响因子:0.30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3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