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京津冀协同视角下建筑类高校科技创新探讨

  2024-08-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建设和城乡发展对京津冀建筑类高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视角出发,探讨建筑类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推动区域建筑类高校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 关键词:
  • 京津冀
  • 区域经济建设
  • 城乡发展
  • 科技创新
  • 加入收藏

京津冀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1],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思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初步形成[2],原名“首都经济圈”,主要是以首都为中心进行经济建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3]。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4],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5]。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打造中国经济新版图的重大战略抉择[6]。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美丽宜居京津冀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京津冀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升温,区域经济建设和城乡发展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强烈。建筑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间通过科技要素互通、区域资源互补、创新团队合作、多方协同创新,在高质量科技成果、高水平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以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为目标不断迈进。


1、京津冀建筑类高校协同创新现状


1.1 人才培养初具规模

京津冀地区的建筑类高校已经开始展开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5年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京津冀建筑类高校协同创新联盟”[7],开展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理论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探索建立学分互认机制,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课程共建、教材编写等工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共享。2015年9月,天津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在天津签署《关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大学支持河北工程大学协同发展合作协议》[8],为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建立合作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新模式,开展硕士生“2+1”合作培养,实行双校导师制。2023年10月,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等来自京津冀地区50余所高校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在行动”倡议书》[9],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协同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合格建筑类高等人才。

1.2 科研合作逐步加强

建筑类高校已经开始联合研究机构、企业、政府等各方力量,开展跨区域科研合作项目,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在科技奖励方面,北京建筑大学李爱群教授主持的“高性能隔震建筑系列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于国际上总面积最大的地铁上盖层间隔震建筑群(北京市6号、8号和16号线,约89万平方米)、国际上最大面积的高层隔震住宅群(河北燕郊天洋创新城,约114万平方米)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在科研平台方面,由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建筑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共建的“土木工程减隔震装置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立项认定,重点围绕建筑消能减震装置、隔震装置等开展技术研发、工艺研究、监测评价、工程实践。在工程建设方面,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联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依托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中试场地,开展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了在中国低碳源水质条件下的颗粒污泥的培养。

1.3 科技交流取得进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下,建筑类高校通过科技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增强科技交流与沟通,共商京津冀协同创新模式。2021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召开“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联展[10],以京津冀三地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为依托,以“人·物·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塑造新时代冰雪城市特色风貌,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并推动设计创新及学科发展。2023年9月天津城建大学召开“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发展论坛”[11],充分发挥高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作用,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助力新时代建筑类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建筑类高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2023年10月北京建筑大学召开“京津冀高校建筑科技发展大会”[9],围绕建筑科技展开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高校建筑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加快推进高校建筑科技协同创新及一体化推广应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京津冀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2.1 教育资源不均衡

目前京津冀三地分别有普通高等院校93所、56所和122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以全国总面积的2.3%拥有全国10%的高等院校,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其中北京拥有“985/211”工程建设高校34所(985院校8所,211院校26所),天津拥有“985/211”工程建设高校5所(985院校2所,211院校3所),河北省仅拥有“211”工程建设高校1所。从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质量上,北京地区都遥遥领先于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根据柳天恩[12]的统计,在学生人数分布方面,2019年北京、天津、河北研究生在校生分别为36.1万人、7.33万人、5.52万人,本科生在校生分别为52.74万人、35.99万人、82.29万人。北京有34所高校和16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天津研究能力较强,河北对科技人才需求强烈,三地教育资源呈现差异性。

2.2 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差距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13],京津冀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分别为1135.16亿元、472.98亿元、1621.01亿元,河北省教育经费总量最高,是北京和天津的1.42和3.43倍;但京津冀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经费分别为65385.05元、17761.30元、18826.13元,北京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经费远高于津冀地区,是天津和河北3.68和3.47倍。河北地区生均经费略高于天津,说明河北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2.3 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明显

根据黄旭[14]对2008—2019十年间京津冀“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高水平科技人才数量的统计情况可知,十年间新增高水平科技人才2000余人,京津冀地区人才总数庞大,但是北京“掐尖”效应明显,拥有京津冀超过80%的高层次人才,河北仅占比0.83%。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不含职业学校、成人高校、科研机构),2021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情况,北京为92.67%,排名第一,天津为84.38%,排名第四,河北为69.17%,排名第二十九。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情况,北京为66.95%,排名第一,天津为49.77%,排名第十四,河北为47.36%,排名第十九。北京吸引大量高级人才,研究生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都领先于天津与河北。天津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较高,但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比不足,而河北自身教育水平较低,且缺乏高水平人才流入。

2.4 协同创新平台不健全

2023年10月,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15],提出要推进京津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优化,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发展精准对接。虽然已成立“京津冀建筑类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相关合作联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京津冀地区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健全,联盟规模较小,成员数量少,协议的落实还缺乏制度保障以及可操作的细节,长效合作机制仍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区域间行政壁垒也阻碍了协同发展。


3、京津冀建筑类高校科技创新对策探讨


3.1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为京津冀地区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和氛围,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也跟随出台系列政策和执行路径,但是对于多区域协同创新的针对性、政策的颗粒度还不够细,政府部门需“因地制宜”针对行业特色和地域特点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区域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

京津冀地区的建筑类高校应加强沟通协调,从学科特色出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的协同创新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学科链,充分吸纳多方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3.2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首先,京津冀地区建筑类高校加强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深度与广度,建设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在建筑领域重点科技课题承担、科研技术研发、工程转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其次,加强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开放和交流,三地互相开放建筑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创业孵化园区等科创载体,推动各高校深入合作,围绕京津冀未来建筑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促进对建筑产业科学技术的转型升级,开展系列技术服务与指导。同时,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活动。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京津建筑类高校需充分考虑河北省高校发展的战略需求,河北省建筑类高校也要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中,要抓住雄安新区建设和在京央企疏解契机,自觉融入“千年大计”建设,通过联合申报科研课题或者科技奖励、联合研发底层通用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方式,建立牢固稳定的创新载体,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3.3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京津冀地区高水平科技人才密集,京津地区建筑类高校应持续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河北省地区建筑类高校应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给予科研启动经费支持、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等。三地高校通过人才共育联培,携手打造人才引育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人才流通顺利。三地各建筑类高校也需注重对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期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参加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培训课程等,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应积极与企业、政府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

3.4 优化学科建设开展实践教学

北京具有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雄厚的科研基础,天津的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河北有较强的科研技术承接力[14]。建筑类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通过加强交叉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型课程的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在建设和管理实践基地的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双方互利共赢,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

3.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京津冀地区建筑类高校应充分建设和利用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加举办国际建筑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了解国际建筑界的前沿动态和趋势,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吸引国外学者和专家到本校进行交流和合作。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鼓励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留学机会。积极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共同开展前沿性的建筑类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借助科研项目,开展联合人才培养,为京津冀地区的建筑行业走向世界提供支持。

各建筑类高校也应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区域建筑行业科技资源集散中心,优化区域科技资源配置,加强京津冀地区建筑类高校图书馆、互联网、三地建筑领军企业和地方科技管理机构的互通互联。

3.6 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建筑类高校需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和传承,营造开放包容、敢于尝试的创新氛围。通过举办京津冀联合科技竞赛,促进三地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互相邀请研究人员开展学术讲座,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展联合社会实践活动,“真题真做”,促进区域内的建筑文化交流和发展,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EB/OL].

[2]许子媛.京津冀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1):65-70.

[3]中国政府网.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EB/O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京津冀协同发展[EB/OL].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EB/OL].

[6]陈奕冰.创新驱动框架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才政策措施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7]北京建筑大学.我校与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签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成立“京津冀建筑类高校协同创新联盟”[EB/OL].

[8]河北新闻.天津大学与河北工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EB/OL].

[9]北京建筑大学.京津冀高校建筑科技发展大会在北建大召开!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研究院揭牌亮相[EB/OL].

[1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21“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联展暨设计学科创新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EB/OL].

[11]天津城建大学信息公开网.天津城建大学举办“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EB/OL].

[12]柳天恩,董葆茗.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路径优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2):63-6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

[14]黄旭.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2023-10-26].

[15]人民政协网.《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签署[EB/OL].


基金资助: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1100899210024);


文章来源:陈越,曲垚,杨偌醴,等.京津冀协同视角下建筑类高校科技创新探讨[J].科技风,2024,(23):52-5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名称: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人气:442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6-480X

国内刊号:11-3536/F

邮发代号:82-143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