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讨论艾滋病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需要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护理后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67%),实验组患者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显著增加患者免疫功能,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艾滋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疾病,且具有传染性,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典型症状为免疫功能逐渐降低或丧失[1]。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后,对CD4+T淋巴细胞受损严重,引起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或感染的发生,严重导致患者死亡。艾滋病在人体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8年左右[2]。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感染人数较多,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艾滋病具有传染性,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会受到歧视,在社交及生活质量上受到较大的影响,心理问题存在于大多数艾滋病患者。临床上高效抗病毒治疗的方式,虽然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延长生命,但是患者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依然存在[3]。由此可见,艾滋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本文选取我院60例艾滋病患者,对其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负面情绪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根据就诊序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4:16,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65±3.69)岁,感染途径为:输血感染15例,异性接触8例,同性接触7例。对照组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7.98±4.02)岁,感染途径为:输血感染12例,异性接触12例,同性接触6例。两组患者均排除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沟通障碍、严重器官障碍等症状;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艾滋病诊断标准,且对本次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并主动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叮嘱患者按时服药等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方式为:(1)认知护理:护理人员正确的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其主要传播途径与传播方法等,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服务,讲解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的解答,纠正患者不正确的理念。其次,护理人员定期学习艾滋病的扩展课程,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等,不断增加对疾病知识的范围,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以免患者引起不必要的痛苦。(2)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采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认真倾听患者的顾虑,对其负面情绪进行正确的引导,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积极性,缓解心理状态。(3)行为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护患之间的良好氛围。同时,定期由心理专家及科室主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座及对患者的心理辅导,护理人员还应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对其病情发展情况,制定接下来的护理方式。(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饮食计划,并且监督患者按时服药,指导患者多食用优质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增加身体免疫力,禁忌食用生冷、油条等破坏营养素的食物,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破坏呼吸系统功能,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5)社会支持护理:护理人员应与家属进行沟通,主动告知疾病的预防知识及治疗方法,增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促进疾病的预防。给予患者一个正常、宽松的生活及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治疗氛围,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2mL静脉血液,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检验,数值高证明护理效果较好。护理后两组患者对负面情绪评分进行分析,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与汉密顿抑郁量表,严重抑郁为>35分,中轻度抑郁为>20分,可能抑郁为>8分,抑郁为<8分;严重焦虑为>29分,明显焦虑为>21分,一般焦虑为>14分,可能焦虑为>7分。分数越低证明护理效果越好。由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比较满意,60~69分为一般,0~5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n%×100,护理满意度越高证明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来对数据计量资料表明,用χ2对数据计数资料检验,P值<0.05,表明数据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
护理前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实验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3、讨论
预防疾病感染的指标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是评价机体免疫功能、对疗效的判断及用药指导的重要指标,数值低表明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感染的机率较高,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变化与免疫功能有着间接的关系,患者免疫功能的降低可引起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疾病及日常生活的困扰,心理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导致病情逐渐加重[5]。由于艾滋病具有传染性,所以患者不敢和身边的亲戚朋友去讲述,担心会受到异样的眼光,遭受大家的排斥,而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对社交产生恐惧,针对此类问题,患者需要接受正确的心理护理,调整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从认知、心理、行为、饮食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对患者全方面的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正确的宣传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预防方式等,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协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增加护理的依从性[6]。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临床效果较显著,可有效增加患者免疫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滕小雁,洪艳群,农秋棉.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体会[J].糖尿病天地,2020,17(1):270-270.
[2]谭利华,曹欢,万荣珍,等.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0,47(1):69-72.
[3]潘立平.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影响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2):138-138.
[4]谭利华,曹欢,万荣珍,等.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0,47(1):69-72.
[5]丁志军,张海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4):57-57.
[6]汤淑爱,边婕.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8):277-277.
张永霞.艾滋病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5):112-113.
分享:
增强CT扫描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疾病诊断的方式之一,其诊断过程中需要利用含碘造影剂在影像上的密度差值进一步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需要诊断人员采用高压注射器给患者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虽然诊断效果比较好,但是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也极易发生碘造影剂从穿刺部位外渗事件,导致对局部组织造成刺激[1]。
2025-03-11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坏死。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也可能由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其他因素导致[1‐2]。该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心电图改变等特征。
2025-02-25颅脑外伤通常是由暴力击打所致,根据疾病类型可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损伤,绝大多数患者伴有眩晕、意识障碍、头痛等不良反应,若无及时治疗极容易使病情迅速恶化,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非常高,为有效延缓病情,需对早期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科学护理[1]。
2025-01-23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通常来说,年龄的增长,机体内的血管弹性会下降,心脏功能也将逐渐减弱,使得机体的血压调节能力降低,让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高血压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应激因素也会诱发高血压 。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面,通常需要患者长期遵医嘱服药 。
2024-12-27目前,慢性泪囊炎患者常采用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眼部的特殊性,术后容易出现化脓性感染,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患者的围术期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2]。本研究旨在分析强化护理结合细节干预模式在慢性泪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实践效果。
2024-11-22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中国尤为突出,是该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且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2024-10-28呼吸困难恐惧指的是个体因感知呼吸困难痛苦而产生恐惧情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易引起COPD患者肺功能减退,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导致不良结局[2]。认知行为干预(CBT)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改变认知水平,消除不良情绪,建立健康行为,提升疾病治疗或控制效果的方式[3]。
2024-10-28糖尿病归属中医学“消渴”范围。中医认为该病与体质因素关系密切,以饮食不洁、情志失调为病因。基于中医体质辨识进行中医指导,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有效措施。本文旨在探究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最佳干预方案。
2024-09-24癫痫为临床常见疾病,为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于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脑卒中。其病情复杂,临床上常因无法确认病灶位置而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被WHO列入需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范畴。我国现癫痫患者约有1 000万例,其中有2/3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2024-08-19床旁交接班是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病人的信息、治疗照护和责任的转移。床旁交接班质量是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高质量的床旁交接班可使病人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共享,达到信息有效传递,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07-17人气:18518
人气:16608
人气:15959
人气:14746
人气:1396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人气:15252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351
国内刊号:22-1370/R
邮发代号:12-116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