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黏连蛋白(Fn)在不同时间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42例VAP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VEGF、Fn水平,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将所有患者分成低危组(<10分)、中危组(10~20分)和高危组(>20分)。在患者出院28 d后进行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AP患者入院第3、5天血清VEGF、F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Fn对V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中、高危组的患者分别有84、101、57例。中、高危组不同时间VEGF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高危组VEGF水平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F=36.075、43.523,P<0.05)。低、中危组不同时间Fn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P<0.05)。入院第3、5天高危组Fn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F=19.907、60.326,P<0.05)。入院第3、5天血清VEGF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33、0.519,P<0.001),入院第3、5天血清Fn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384、-0.602,P<0.001)。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有171、71例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不同时间VEGF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死亡组VEGF水平高于存活组(F=11.034、10.245,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时间Fn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P<0.05)。入院第3、5天死亡组Fn水平低于存活组(F=6.504、7.9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入院第3、5天血清VEG水平升高,入院第3、5天Fn水平降低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血清VEGF及Fn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结论 血清VEGF、Fn水平与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并可预测VAP患者死亡,二者在进行临床实践前,还需做更多试验证明其在VAP中的作用。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在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异常、胸部影像学改变及气道压力变化等,不仅会延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还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重症医学领域的严重问题[1-2]。目前VAP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治疗VAP的常用药物为抗菌药物,但因抗菌药物耐药性和疾病复杂性等因素,其预后较差,可能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导致预后不良,因此预测VAP患者的预后不良显得尤为重要[3-4]。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衰竭(SOFA)评分等是评估VAP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SOFA评分可通过器官系统变化评估患者病情进展,但其只考虑器官功能衰竭造成的预后不良,易造成漏诊、误诊[5-6]。血清指标因检测快捷、方便等优势成为临床筛选疾病预后的重要方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新生的主要调节因子,可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并增强血管通透性,从而允许营养物质和其他分子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在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和纤维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7]。黏连蛋白(Fn)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与细胞黏附、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有关,在VAP中异常表达,可能与VAP的发生、发展相关[8-9]。本文探讨了血清VEGF、Fn在不同严重程度VAP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及其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42例VAP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73例,女69例;年龄为63~77岁,平均(70.39±3.63)岁。纳入标准:(1)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10]中VAP的诊断标准;(2)年龄>60岁;(3)临床资料齐全;(4)首次进行机械通气;(4)配合治疗,病情稳定;(5)近期未服用影响血清VEGF和Fn水平的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2)合并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3)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4)机械通气前就发生感染;(5)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5 d; (6)机械通气气管插管48~72 h后死亡。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民族、原发疾病、慢性疾病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种类及关键的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同型半胱氨酸)。取患者入院第1、3、5天清晨空腹前臂静脉血5 mL,室温下凝固30 min, 3 5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层血清,置于-80 ℃环境中保存备用。采用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Synergy H1型酶标仪(波长为450 nm)检测血清VEGF、Fn水平,共测3次,取平均值,试剂盒为人VEG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和人F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
APACHEⅡ评分[9]包括生理、年龄、慢性健康状况等维度,评分范围为0~7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所有患者分成低危组(<10分)、中危组(10~20分)和高危组(>20分)。在患者出院28 d后进行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不存在交互效应则采用主效应检验来评价处理因素的效应,若存在交互效应,则进一步做单独效应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效应,事后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AP患者入院第3、5天血清VEGF、F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Fn对V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低、中、高危组不同时间血清VEGF水平比较
低、中、高危组的患者分别有84、101、57例。低、中、高危组不同时间血清VEGF水平比较存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P组间<0.001、P时间<0.001、P交互<0.001)。中、高危组不同时间VEGF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高危组VEGF水平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F=36.075、43.523,P<0.05)。低、中危组不同时间Fn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入院第5天(P<0.05)。入院第3、5天高危组Fn水平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F=19.907、60.326,P<0.05)。见表1。
表1低、中、高危组不同时间血清VEGF、Fn水平比较
2.2 不同时间VAP患者血清VEGF、F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低、中、高危组平均APACHEⅡ评分分别为(5.69±0.56)分、(15.43±2.12)分和(30.37±1.66)分。入院第3、5天血清VEGF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33、0.519,P<0.001),入院第3、5天血清Fn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384、-0.602,P<0.001)。
2.3 存活组和死亡组基线资料比较
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有171、71例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时间血清VEGF、Fn水平比较
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时间血清VEGF、Fn水平比较存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P组间<0.001、P时间<0.001、P交互<0.001)。死亡组不同时间VEGF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死亡组VEGF水平高于存活组(F= 11.034、10.245,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时间Fn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P<0.05)。入院第3、5天死亡组Fn水平低于存活组(F=6.504、7.933,P<0.05)。见表3。
表2生存组和死亡组基线资料比较[n(%)或
表3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时间血清VEGF、Fn水平比较
2.5 VAP患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VAP患者是否死亡(是=1,否=0)作为因变量,将表2、3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剔除存在共线性关系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后原值输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入院第3、5天血清VEG水平升高,入院第3、5天血清Fn水平降低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模型为logit(P)=-0.349+0.639×X1+0.718×X2+0.747×X3-0.759×X4-0.761×X5,其中X1代表APACHEⅡ评分,X2代表入院第3天血清VEGF,X3代表入院第5天血清VEGF,X4代表入院第3天血清Fn,X5代表入院第5天血清Fn。见表4。
2.6 血清VEGF、Fn对V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以死亡组作为阳性对照,以存活组作为阴性对照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血清VEGF及Fn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见表5。
表4 VAP患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血清VEGF、Fn对V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3、讨论
VAP的主要病理机制包括细菌感染、炎症介质释放和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等,炎症反应可能加速肺组织损伤,导致氧合障碍和呼吸衰竭,且持续的肺部炎症还可能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1-12]。有研究表明,VAP的病理过程与细菌的毒力因子、宿主的免疫应答有关,中性粒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的增加都可能导致肺泡损伤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在此环境下,炎症细胞和细菌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肺部损伤[13]。TAO等[14]指出,机械通气的策略和参数设置,如过度通气、氧浓度和呼气末正压会影响肺部的机械应力和生物学反应,进而加速肺部损伤。WANG等[15]研究表明,术前肌酐清除率、术中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和鼻饲等因素均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前,尽管存在评估VAP风险和预测预后的模型,但其预测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深入探索VAP的病理机制,对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16]。
VEGF是在各种细胞中广泛表达的关键信号蛋白,尤其在肺部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尤为明显,其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如细胞增殖、迁移和新的血管生成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VEGF的表达或功能出现异常可促进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与呼吸系统疾病、肺血管疾病和一些炎症疾病有关[17]。本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组不同时间VEGF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死亡组VEGF水平高于存活组(F=11.034、0.245,P<0.05),入院第3、5天血清VEG水平升高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提示VEGF可作为评估VAP预后的重要指标,VEGF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影响肺部组织的正常功能和修复过程,加重VAP进展。VEGF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使得血浆蛋白和白细胞更容易进入组织,增加的血管通透性可能导致肺部水肿和其他并发症,并刺激白细胞迁移,增强炎症反应,导致肺部损伤和功能障碍,加重VAP,但单项指标的预测价值较低,仍需联合其他指标以提高对V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18-19]。
Fn是一种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都能找到的糖蛋白,具有细胞附着、细胞迁移、组织修复、免疫调节作用,在肺部的炎症调节、免疫应答及细胞生长和分化中都扮演重要角色[20]。本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时间Fn水平比较,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P<0.05)。入院第3、5天死亡组Fn水平低于存活组(F=6.504、7.9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3、5天Fn水平降低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提示Fn水平异常降低在VAP病程中起关键作用,并揭示Fn水平降低可能与机体的炎症调节功能障碍有关。在正常情况下,Fn与其他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对细胞的附着和迁移至关重要,阻止白细胞、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在肺部感染区域的迁移和聚集,进而调节炎症反应,保持肺部的稳态。而当Fn水平降低时,影响肺部受损区域的修复、生存和再生能力。将其与不同时间点的VEGF联合作用,对V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更高[21]。
综上所述,血清VEGF、Fn水平在VAP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中变化,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并可预测VAP患者死亡,且入院第3、5天血清VEGF水平升高,入院第3、5天Fn水平降低是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二者在进行临床实践前,还需做更多试验证明其在VAP中的作用。
基金资助:河北省邢台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ZC183);
文章来源:齐连振,郭会莉,林庆华,等.血清VEGF和Fn对V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18):2711-2716+2723.
分享:
腺病毒是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时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后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概率较高。腺病毒容易感染多种组织细胞,影响并累及多个系统。腺病毒肺炎占儿童病毒性肺炎的4%~10%,是儿童常见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儿童腺病毒感染易感年龄为6个月至2岁,一般在冬春季高发。
2025-04-23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可引起中度上呼吸道感染、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肺外临床症状,如脑炎、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心肌炎和溶血性贫血[1],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主要病原体[1-2]。
2025-04-22尘肺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时间吸入致病性有害物质并潴留于肺内,长期以往损伤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尘肺呈缓慢进展性,且造成的损伤不可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也缺乏特效药物,反复入院治疗对患者身心均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2]。
2025-04-09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呼吸困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危害,需积极治疗及护理[1-2]。临床较为重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3-4]。临床研究显示[5-6],给予呼吸道感染患者PDCA循环干预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
2025-04-07目前,现代医学对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以常规经验性广谱抗菌治疗为主,辅以氧疗、镇咳化痰等支持性疗法[2];而物理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提高肺部通气效率,减轻炎症反应[3]。然而针对部分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辅以物理疗法效果并不显著。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在支气管镜指导下,利用生理盐水对肺泡进行清洗,
2025-04-03肺部感染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带来了困难[1]。早期准确地进行抗病原学治疗,能使医生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提高用药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2]。
2025-03-25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该病以咳嗽、咳痰或伴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喘息为特点,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损伤或呼吸衰竭。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证”等范畴,多因外邪侵袭、内脏亏损导致肺失宣降而引发。
2025-03-17肺部感染(pulmonaryinfection,PI)是一类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P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20%~70%,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1,2]。PI起病隐匿,一些患者为症状不明显的轻度感染,此类感染发病症状具有一定非特异性,容易导致患者漏诊或误诊,耽误治疗。
2025-03-14采用雾化吸入将药物通过雾化器制成气溶胶颗粒进入到呼吸道,可达到湿化呼吸气道的目的,有利于患者呼吸道的痰液排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促进患者康复。而在患者雾化吸入时,雾化器的管道位置不同,则会造成雾化湿度、温度、气流方式等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对雾化效果存在影响。
2025-03-13既往临床常通过肺炎严重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等评估患者严重程度,但其涉及多个指标,检测评估过程较繁琐,如APACHEⅡ评分需要收集和计算多个参数,且对于老年或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导致评估准确率降低[2-3]。
2025-03-04人气:22465
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6015
人气:1530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期刊人气:4580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9455
国内刊号:50-1167/R
邮发代号:78-157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