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抗生素方案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药学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计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给予A组患者阿奇霉素治疗,给予B组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并比较其抗生素治疗费用。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抗生素治疗费用为(701.42±56.07)元,B组抗生素治疗费用为(624.35±58.12)元,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不同的抗生素方案均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与阿奇霉素相比,左氧氟沙星的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病症,下呼吸道感染不仅包含了肺实质感染,如肺脓肿、肺炎等,而且还意味着气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继发性感染等[1]。为了能够消除炎症,控制患者病情,目前,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往往会选择β内酰胺类抗生素。据张学会等[2]学者研究指出,虽然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是选择不同的抗生素类型会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用药效果造成一定差异。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予以不同的抗生素方案治疗,旨在探究临床合理用药的更多可能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课题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有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47±13.24)岁。B组有男4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52±13.26)岁。分别从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临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方案,给予A组患者阿奇霉素治疗,给予B组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疗。
1.2.1阿奇霉素治疗
取国内某制药厂生产的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20342)0.5g,使之与250mL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滴注1次,连续治疗7~9d。
1.2.2左氧氟沙星治疗
取国内某制药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507)0.5g,使之与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溶和,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滴注1次,连续治疗7~9d。
1.3观察指标
(1)用药疗效的判定标准[3]:显效:经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细菌指数、临床症状、体征均已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经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细菌指数、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无效:经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均无明显缓解或好转。
(2)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花费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检验,其中,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数据使用%表示,通过χ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用药效果
经阿奇霉素治疗后,A组出现了显效4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经左氧氟沙星治疗后,B组出现了显效4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3%。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用药效果[n(%)]
2.2治疗花费
经阿奇霉素治疗后,A组的抗生素治疗费用为(701.42±56.07)元;经左氧氟沙星治疗后,B组的抗生素治疗费用为(624.35±58.12)元。对比两组患者的抗生素治疗费用,组间具有较大的统计学意义(t=7.392,P=0.000)。
3、讨论
阿奇霉素属临床常见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感染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强的灭菌效果和抗感染效果。左氧氟沙星则是一种喹诺酮类药物,经静脉滴注后,能够借助DNA的旋转酶活性积极抑制支原体、病原体、细菌、病毒的感染,从而改善患者的用药情况,提升灭菌效果。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说明,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使用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均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细菌指数,进而获得肯定的治疗效果。此外,A组患者的抗生素治疗费用为(701.42±56.07)元,B组抗生素治疗费用为(624.35±58.12)元,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其治疗费用明显低于阿奇霉素治疗。
综上所述,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不同的抗生素方案均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与阿奇霉素相比,左氧氟沙星的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妍琨,荣福,林劲松,等.抗菌药物降阶梯方案对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21~24.
[2]张学会,李娜,金泰宇,等.血清降钙素原指导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抗菌治疗73例[J].医药导报,2019,38(8):1026~1029.
[3]贾翠娜.某医院门诊呼吸道感染病例抗生素滥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9,45(2):183~186.
苏莎莎,常丽丽,冯成银.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学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2):1840-1841.
分享:
腺病毒是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时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后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概率较高。腺病毒容易感染多种组织细胞,影响并累及多个系统。腺病毒肺炎占儿童病毒性肺炎的4%~10%,是儿童常见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儿童腺病毒感染易感年龄为6个月至2岁,一般在冬春季高发。
2025-04-23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可引起中度上呼吸道感染、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肺外临床症状,如脑炎、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心肌炎和溶血性贫血[1],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主要病原体[1-2]。
2025-04-22尘肺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时间吸入致病性有害物质并潴留于肺内,长期以往损伤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尘肺呈缓慢进展性,且造成的损伤不可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也缺乏特效药物,反复入院治疗对患者身心均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2]。
2025-04-09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呼吸困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危害,需积极治疗及护理[1-2]。临床较为重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3-4]。临床研究显示[5-6],给予呼吸道感染患者PDCA循环干预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
2025-04-07目前,现代医学对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以常规经验性广谱抗菌治疗为主,辅以氧疗、镇咳化痰等支持性疗法[2];而物理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提高肺部通气效率,减轻炎症反应[3]。然而针对部分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辅以物理疗法效果并不显著。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在支气管镜指导下,利用生理盐水对肺泡进行清洗,
2025-04-03肺部感染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带来了困难[1]。早期准确地进行抗病原学治疗,能使医生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提高用药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2]。
2025-03-25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该病以咳嗽、咳痰或伴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喘息为特点,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损伤或呼吸衰竭。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证”等范畴,多因外邪侵袭、内脏亏损导致肺失宣降而引发。
2025-03-17肺部感染(pulmonaryinfection,PI)是一类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P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20%~70%,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1,2]。PI起病隐匿,一些患者为症状不明显的轻度感染,此类感染发病症状具有一定非特异性,容易导致患者漏诊或误诊,耽误治疗。
2025-03-14采用雾化吸入将药物通过雾化器制成气溶胶颗粒进入到呼吸道,可达到湿化呼吸气道的目的,有利于患者呼吸道的痰液排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促进患者康复。而在患者雾化吸入时,雾化器的管道位置不同,则会造成雾化湿度、温度、气流方式等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对雾化效果存在影响。
2025-03-13既往临床常通过肺炎严重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等评估患者严重程度,但其涉及多个指标,检测评估过程较繁琐,如APACHEⅡ评分需要收集和计算多个参数,且对于老年或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导致评估准确率降低[2-3]。
2025-03-04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579
人气:15302
人气:148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呼吸杂志
期刊人气:461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36X
国内刊号:13-1368/R
邮发代号:18-12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939
影响因子:0.996
影响因子:0.767
影响因子:0.96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