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现在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遵循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价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包括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3个步骤。从而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优化配置的提高。为我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实力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密不可分:海洋资源环境为海洋经济提供物质和空间保障,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海洋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
随着沿海地区人口及其活动的剧增,海洋资源过度消耗和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降低、滨海湿地锐减以及重金属和溢油污染等严重制约海洋经济发展[2-3]。海洋经济须在海洋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4],科学评价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
Quicoy等[5]评价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Nam等[6]评价韩国西南海岸海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孟昭彬[7]基于渤海海域的环境和生态特点,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张洁[8]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2000—2010年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状况,并进行预测分析;李爱等[9]基于边际效应模型构建评价模型,评价我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淑青等[10]采用单项评价法,评价环渤海地级市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马玉艳等[11]结合短板效应和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对天津市汉沽海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试点评价和监测预警;盖美等[12]在环境EKC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可变模糊识别算法,研究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和协调性的时空演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对我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评价,从而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1、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遵循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3个要素层和18个指标层组成(表1)。
表1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海洋资源环境供给能力反映海洋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发挥基础性和保障型作用,由人均滨海湿地面积等6个评价指标构成。海洋资源环境承压能力反映海洋资源环境的实际运行状态及其承受的人类活动压力,由海洋生物多样性等6个评价指标构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反映人类活动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支撑,由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等6个评价指标构成。
2、评价方法
较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本研究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进而评价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包括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3个步骤。
2.1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18个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且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数值代表不同的含义,因此采用极差法对原始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公式(1);
(1)式中:X'ij为第i个要素的第j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第i个要素的第j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Xijmax和Xijmin分别为第i个要素的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步骤通常包括计算要素层组合权重、计算评价指标熵值、计算评价指标差异系数和计算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公式为:P(Fij)=X'ij∑nj=1X'ij(2)ej=-k∑mi=1[P(Fij)]ln[P(Fij)](3)gj=1-ej(4)Ij=gj∑nj=1gj(5)
式中:P(Fi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所属第i个要素层的组合权重;e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的熵值,其中k=lnm;g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的差异系数;Ij表示评价指标权重。
2.3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
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T=∑nj=1[P(Fij)]Ij(6)
综合3个要素层的评价结果,可得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其中:海洋资源环境供给能力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构成指数的正值结果;海洋资源环境承压能力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关系,即构成指数的负值结果。
3、结语
研究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应用于海域、海岛和海岸带等特定区域或不同区域之间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我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舒鸿,孙晓丽.海洋产业现代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5-26.
[2]沈满洪.海洋环境保护的公共治理创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84-91.
[3]霍素霞,邢聪聪,朱超祁,等.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时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7(10):42-49.
[4]爱军.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问题探讨[J].环境保护,2018,46(11):55-58.
[5]孟昭彬.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8.
[6]张洁.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7]李爱,杨正先.基于边际效应分析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4):46-52.
[8]严淑青,朱庆林,余静,等.环渤海湾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8(6):46-53.
邢聪聪,赵蓓,刘娜娜,刘向群,孙莉莉,杨琨.我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36(8):33-35.
分享:
海洋在全球资源供应、气候调节、经济发展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球层面来看,全球蓝色运动正在兴起,围绕海洋资源配置、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据预测,到2050年占比将达到五分之一[1,2]。
2024-12-06随着陆地资源的消耗与短缺,使得人类对地球表面近3/4面积的海洋有了更多的期待,海洋资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24-08-29海洋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资源。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海草床作为一项重要的海洋资源,不仅发挥着维持全球碳汇等生态功能,还是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2021-03-05远洋渔业即作业范围超出大陆架范围的大洋水域,或离本国基地甚远且跨越大洋在另一大陆架水域作业的渔业活动,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资源战略型外交活动。目前,中国远洋渔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依旧面临国内外形势的严峻考验:国际海洋管理日趋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加强,成熟渔业资源开发接近饱和,省际竞争日益激烈等均增加了远洋渔业进一步发展的难度。
2020-12-14日本每年以MSY理论为指引,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测算下一年的捕捞强度并对海洋捕捞业进行产出管理。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生态分布(鱼龄、体长等生物指标)以及产卵亲鱼量进行统计,并根据资源评估结果提出TAC数值。日本每年严格根据TAC制度下的数值对海洋捕捞业进行产出管理,TAC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12-14利用辐射计和高度计等各种卫星传感器,可以获取大量的海洋表面信息,包括海表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等。虽然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具有覆盖面积大、精度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征,但仅通过它们无法获得海洋表面以下的信息用于研究海洋内部结构和变化规律。海洋垂向的观测资料主要来源于船只走航、站点观测、潜标、水下滑翔机和浮标等,其中以实时地转海洋学漂流浮标阵列(Argo)获取的观测资料最多。
2020-09-05伴随现代世界的快速发展与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及盐差能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波浪能作为海洋中分布最广、总量最大、分散程度最高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伴随卫星高度计和海浪数值模式的快速发展,结合有限的调查和浮标观测资料,越来越多的波浪能资源评估工作得以开展。
2020-09-05我国是海洋农业大国,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面临环境恶化、资源衰退、生态系统失衡、灾害频发等问题,亟需转型升级。海洋牧场是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养护和海洋渔业于一体的海洋农业新业态,是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方式之一。
2020-07-07海水淡化是水资源开源增量技术,是解决沿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海水淡化发展应用先进地区之一,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49.07万m3/d,占全国总规模的40.83%。天津、河北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分别为31.72万m3/d和17.35万m3/d[1],并以大型工程为主,典型工程如表1所示。
2020-07-03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以及曾经的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既有先天的优势,又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雄厚的产业、技术基础。据统计,2017年英国海洋产业增加值规模在欧盟首屈一指(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西班牙、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六大成熟产业共创造了361.11亿欧元的增加值,提供了51.62万个就业岗位。
2020-07-03人气:7413
人气:6209
人气:4548
人气:3245
人气:263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
期刊人气:181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9-5470
国内刊号:44-1500/P
邮发代号:82-8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80
影响因子:0.4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41
影响因子:0.33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