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浅圆仓因其成本低、储量大,近年来在粮食储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因其顶盖多采用锥壳形式的混凝土顶盖,且浅圆仓直径较大,所以浅圆仓混凝土锥顶顶盖的施工是浅圆仓施工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用钢量大、成本高,施工周期长。为此,研发钢索平台系统替代传统满堂脚手架并详细阐述了施工关键技术。实践应用证明,该工艺具有安拆简便、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借鉴。
储备粮库跨度大、圆台的下口直径大,屋面距地面 往往较高,对屋顶刚度、强度和承载力及耐久性要求较 高[1-3],因此,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给模板支撑和混 凝土浇筑等带来很大难度,安全和质量均难以保证。传 统做法是从库底搭设满堂脚手架,工期长、成本高。技 术人员对其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工艺和新方法。杨 翔虎等[4]将型钢通过螺栓连接成杆件,形成可多次周转 利用的圆台形钢架,同时在仓壁预埋钢板,并焊接用作 支撑的钢牛腿,这样可以在钢架上直接支设库顶混凝土 底模,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将钢架拆除。该方法 节省了施工成本且减少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吴英武[5] 采用弹性薄壳理论和ANSYS有限元,分别对钢筋混凝 土覆土罐穹顶壳和锥形薄壳进行了受力分析,论证了 两类不同薄壳结构的使用安全性能。冯波[6]对大直径浅 圆仓滑模施工工艺、施工重点、难点进行了探讨,在大 直径浅圆仓滑模水平垂直度的控制与纠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面给出了有益的建议。陈颖[7]对悬索结构特 点和受力形式进行了分析。史卜红等[8]以某学校体育馆 菱形平面鞍形索网屋盖为例,论述各工序施工工艺及 质量控制要点。张昊等[9]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与 AutoCAD接口的钢筋混凝土筒仓顶盖CAD系统,实现了 从内力计算到施工图绘制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筒仓 仓顶荷载向仓身的自动传递,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郝国然[10]对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对不同钢绞线 间距、预拉力及直径的网平台受荷载后下挠与仓壁应力 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并总结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者们对仓顶混凝土屋面施工工艺的创新,主要表 现为以钢支架替代满堂脚手架。但钢支撑也存在许多不足 之处,如用钢量大、单个构件笨重、施工难度大等。基于 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了采用钢索平台系统替代传统满堂脚 手架支撑的新方法,该工艺避免了传统满堂脚手架从底部 开始搭设,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的缺陷,与钢支撑结构相 比,用钢量少、工序简单、装拆简便、工期短。
1、工程概况
本项目由10个直径达25 m(内径)的钢筋混凝土 浅圆仓,均为独立仓,总体成1×4+1×6排列布局(图 1)。占地面积5 157.78 m2 ,建筑面积10 345.18 m2 ,无 地下室,装粮线+29.6 m,建筑高度38.25 m,单仓容量 1万 t,总仓容量10万 t。浅圆仓分为仓下层结构底板及 仓上层仓身筒体结构,仓顶檐口标高为+32.60 m,仓壁 厚度270 mm,仓顶板下环梁内凸500 mm宽×(1 000~ 1 160) mm高,仓壁混凝土强度等级C35,设计使用年 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浅圆仓顶均为圆锥壳钢筋 混凝土结构,圆锥壳板厚度由下环梁处160 mm渐变至 上环梁处130 mm,锥壳板与水平面成25°,标高范围+ 32.60~+37.60 m,圆锥壳底部+32.60 m标高处设下环 梁〔500 mm宽×(1 000~1 160) mm高〕,锥壳顶部 +37.60 m标高处设上环梁(600 mm宽×900 mm高),圆 锥壳上设HL-1、HL-2〔500 mm×(250~485) mm〕, 仓锥壳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图2)。
图1 浅圆仓平面布置
图2 浅圆仓剖面
2、模板支撑系统
采用钢索封顶平台体系为下环梁及仓锥顶施工提供工作面。在+31.8 m处安装46根直径28 mm钢索形成钢 索平台,钢索平台上搭设普通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施工环 梁及仓锥顶的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解决 了传统支撑脚手架施工速度慢、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 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造价。
3、工艺技术原理
钢索系统设计是保证上部仓锥顶施工成败的关键。该技术工艺原理是通过钢索埋件的布置,采用钢索方格 方式布置,受力均衡避免绳子重复叠加;上部支撑系统和混凝土浇筑荷载通过钢索平台传递给仓壁。主要施工 流程有:钢索拉环预埋,钢索系统设计,脚手架搭设及 拆除,测量、监视体系设计。其中,钢索系统设计是整 个封顶系统设计的关键,钢索的布置是重中之重,以分 布均匀、荷载均衡为原则,钢索采用直径28 mm软绳封 头锁环处理,按照钢索相关技术参数,每根钢索破裂拉 力为41.04 t,按照图纸计算上部钢筋混凝土自重及施工 荷载437 t,在仓壁四周布置46根钢索分担上部力量,每 根钢索分担的力量远小于钢索自身设计拉力。
现场仓壁混凝土强度为C35,仓壁顶部环梁钢筋 很密,需要计算埋件握裹力高于设计值即可。钢索呈 交织、网格状布置,考虑到钢索的质量及受压后产生 的挠度,钢索设计相对直线长度对绳长加大430 mm, 中心轴绳索长度为24 970 mm,中心部位的下垂高度为 2 000 mm,钢索与水平线夹角为18.5°,故脚手架搭设 需考虑下支撑面为曲面的影响(图3、图4)。
图3 钢索平面布置
图4 钢索布置剖面示意
4、施工重难点
4.1 拉环埋件安装
浅圆仓仓壁滑模施工在下环梁底面位置结束,滑 模设备拆除后进行环梁施工,环梁底面向上200 mm为 拉环预埋件安装作业面,考虑到环梁钢筋较密,不便于 拉环预埋件安装,在环梁水平钢筋布置前拉环预埋件先 简单布置到位,水平钢筋绑扎完成后,将埋件调整准确 就位,拉环预埋件部位钢筋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 求,拉环预埋件为直径25 mm高强圆钢(图5)。
图5 埋件钢索定位
4.2 仓顶钢索施工
钢索由厂家按图定制,在地面按照编号逐个编号,对应拉环预埋件编号布置。进场的钢索需要再次测量长 度,与设计长度一致。钢索分为主索和副索,纵横向钢 索合计46根。从水平轴线中心轴A开始,上下对称11根 (B~P),主索共计23根(长度从中心轴开始递减); 副索为纵向轴线,中心轴为1轴,左右对称11根。
4.3 仓顶脚手架搭设
1)中心网片及通道搭设。脚手架在地面搭设安全 通道及中心区域6 m×6 m网片骨架。搭设安全通道宽度 2.2 m×6.0 m,在地面完成后用塔吊吊运放在紧邻侧壁 一端,为中心区放置网片提供行人通道。
2)中心网片安装。中心脚手架网片在地面搭设并 挂防护网后用塔吊吊运到仓体中央,吊运中钢丝绳四角 固定脚手架网片,靠其自重形成一定弧度。网片在钢索 会存在弧度不一致,所以在地面上脚手架网片只搭设一 个方向。网片坐落在钢索上与安全通道紧邻,工人通过 通道进入网片上部做上部杆件加密。中心脚手架定位安 全通道完成后,在中心架体四周延伸架体,架体搭设顺 序为先固定水平杆,因钢索成弧形状态,水平杆直接在 中间搭设的核心筒上辐射,待纵向杆件连接后逐步搭设 立杆及其他(图6)。
图6 仓顶脚手架搭设平面布置
4.4 顶板混凝土施工
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木工开始支设模板,然后 进行仓顶板钢筋绑扎,再进行仓顶板混凝土施工。
1)仓顶梁板混凝土浇筑。仓顶板、梁混凝土采用 预拌混凝土,采用汽车泵与塔吊相互配合进行浇筑。钢 筋绑扎、模板支设完毕并加固牢固,预埋、预留准确, 并经检查认可后浇筑。浇筑混凝土连续进行,一次浇筑 成型。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 件确定,超过2 h设施工缝处理。
2)顶板混凝土浇筑。仓顶混凝土需严格控制坍落 度,选用坍落度160 mm左右的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流动 性过大,往斜坡底部坍落,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浇筑 顺序为:由外到内、由下到上(图7)。
4.5 钢索封顶系统拆除
待仓顶板、梁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先拆除模板、脚手架,然后 进行钢索拆除。上部支撑脚手架拆除完成后(以顶板与 脚手架完全分离后为前提),在三角平台上将钢索卸扣打 开,一端先落地,另一端按照安装顺序逐根打开后使其落 入仓内,钢索拆除前,仓内的脚手架网片必须拆除完成,对零星部分钢管可以落入仓内,后期再进行分拣。
图7 混凝土浇筑顺序示意
5、结语
在钢索网支撑的大直径浅圆仓锥顶混凝土顶盖技术中,钢索系统设计是整个封顶系统设计的关键,其中钢 索的布置是重中之重。钢索系统的安全性,重点在于: 环梁混凝土的强度及埋件的稳定性、钢索的封头环及钢 索质量、上部脚手架钢管与钢索的支撑稳定性。该项目 按上述方法施工,单仓顶盖16 d完成,比传统脚手架施 工提前20 d,且未出现模板支撑变形、下沉现象,同时 减少了周转材料使用量50 t,经济效益25万元。混凝土 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牢固,无变形,施工质量良好。 对浅圆仓锥形混凝土屋盖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总结,编制 《浅圆仓锥顶混凝土顶盖支撑施工作业指导书》用于指 导施工,同时进一步形成《基于钢索网支撑的大直径浅 圆仓锥顶混凝土顶盖施工工法》,经评审被批准为企业 工法,在企业内部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文宾,娄晓斌,张亦江.浅圆仓超高仓顶结构支模体系施工技 术[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4,53(2):98-102.
[2]鲁昌伍,钱艺柏,丁平,等.整体提升桁架式胎架大直径浅圆仓混 凝土穹顶屋盖支模施工[J].建筑技术,2020,51(11):1352-1355.
[3]李强,秦龙翔.浅圆仓锥形壳结构体系的选择与施工关键技术 [J].建筑工人,2023,44(11):15-19.
[4]杨翔虎,王金星.筒仓圆台型钢筋混凝土顶盖底模钢架支撑施 工技术[J].安徽建筑,2017,24(5):116-118,236.
[5]吴英武.混凝土覆土罐锥形顶盖与薄壳穹顶的安全性能[J].安 装,2020(12):54-56.
[6]冯波.大直径浅圆仓滑模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24, 43(19):150-153.
[7]陈颖.悬索结构特点及主要形式[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2):79-82.
[8]史卜红,崔甫.探以实例说明索网屋盖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 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4):104-105.
[9]张昊,王录民,梁醒培,等.关于钢筋混凝土筒仓顶盖CAD系统的 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82-84.
[10]郝国然.基于钢绞线索网支撑的大直径浅圆仓仓顶盖建造技术 及有限元分析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22
文章来源:龚良勇,李文涛,李庆庆,等.基于钢索网支撑的大直径浅圆仓锥顶混凝土顶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24,46(12):2079-2081.
分享: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是一种尖端的新型水泥基材料,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热点[1-2],由于其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等特点,在性能上全方位的超越普通混凝土,UHPC正在重大工程(如桥梁[3]、铁路[4-5]、超高层建筑[6]等)上越来越多的替代普通混凝土。
2025-02-17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治水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快转变治水思路,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为城市发展提供供排水以及防汛排涝、水质污染管控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1-4]。因此,进行水务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智慧水务物联设计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2025-02-17我国城市道路排水检查井大部分采用砖砌体结构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检查井采用红砖砌筑,承载能力低容易导致井周沉陷、井墙破损;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造价高、开挖范围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其均不符合国家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对城市环境和交通安全影响较大。
2025-02-17沉管挤密碎石桩技术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液化倾向的土层和地质复杂区域。这项技术通过振动或挤压作用使碎石材料在土层中形成桩体,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尽管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过程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设备适应性、施工质量控制等问题。
2025-02-17随着桩基技术和工程规模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灌注桩已经向“超大”“超长”方向发展,这些对于桩基检测如何做到安全且适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桩的质量检测分为承载力和完整性两项内容,通过承载力检测验证预期使用功能是否能实现,通过完整性检测发现某些可能影响承载力或耐久性的缺陷,最终达到减少安全隐患并对整体施工质量进行可靠的判定的目的。
2025-02-17目前常见的目标式和定点式加密方法虽然能完成任务,但是缺乏针对性与稳定性,为此提出并验证了基于AES算法的水质工程学教学数字化资源敏感数据库加密方法。所谓AES(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算法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通过迭代分组密码实现加密[3]。
2025-02-17锅炉在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热量,在南方地区通常为露天设计,但是在北方地区,为保证冬季锅炉的正常运行,会对锅炉进行封闭设计,这样就会造成夏季锅炉房内温度过高,为了保证锅炉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需要设计通风系统,由于锅炉房体量大、高度高、锅炉散热量大,考虑运行经济性,通常采用自然通风。
2025-02-17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凸显传统制造行业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依赖性强、项目全过程沟通协作不强、项目管理决策缺少科学评定依据等问题,为突破传统建造弱点,推动建筑业向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因此基于BIM系统参数化设计、数字建造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2-16我国沿海地区多为软土地基,其土壤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呈现不稳定状态,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变形现象不可避免。文献[1]从软土地基基坑支护力学状态入手,对深基坑围护侧向变形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献[2-3]则通过工程实例,探究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围护侧向位移等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
2025-02-16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污水管道中的氧气液传质过程,揭示氧气在管道内的传质规律及溶氧分布情况[1-2]。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污水管道中氧气传质与溶氧分布的内在机制,为优化污水管道通风设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此外,研究成果还可为城市污水管网管理、维护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02-16人气:10218
人气:9403
人气:7332
人气:6248
人气:404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期刊人气:735
主管单位: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7-7359
国内刊号:34-1124/TU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