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战争也将会朝着军事通信对抗发展,因此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导致世界各国对于军事技术的研究中也逐渐将抗干扰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保证本国军事发展与国家安全。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定义及特点,然后对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探讨和分析。
一、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概念
军事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指在军事应用中通信系统通过增强信息系统对敌方通信干扰的防御能力来防止军事信息被窃取或终止传达的一项现代技术。通过增强军事通信的抗干扰能力,来达到通信的保密性与信息传播的流畅性。
二、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特点
(一) 对抗性较强
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对载波频率、时间信道、空间信道等的改变,从而使对方干扰信号与自身传输信号不在同一三维空间重叠,使干扰信号不能感知通信信号,阻止其截获军事通信内容。于是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这里的对抗性指的是信号之间的对抗。敌方为截获军事通讯中的内容,也会使用不同的干扰方式,同样针对己方的抗干扰技术,不断变化干扰方式来达到干扰目的。而己方为防止敌方干扰,也会不断采取不同的抗干扰技术与敌方进行信息对抗,这也就是意义上的信息作战。
(二) 难度系数高
信息作战难度就在于其无形化,作战形式主要是信息的对抗,也要求作战双方都有着较高的信息通信技术。为了保证己方军事通信安全,双方都会不断完善自身军事通信系统,提高抗干扰能力,于是干扰难度与抗干扰难度成正比上升趋势不断增加。在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也是军事科研领域的重要难关之一。
(三) 应用广泛且发展空间巨大
如今,军事领域的对抗不断转变为核对抗、电子对抗等新兴方式,于是军事通信的抗干扰技术也不断在实际领域应用着,跳频技术、时间域抗干扰等多种抗干扰技术在军事通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它们自身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缺点与不足,于是抗干扰技术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有许多未知世界等待人们的探索。
三、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分类
(一) 跳频技术
跳频技术相对于定频技术有较好的的隐蔽性,只有清楚通信频道的跳转规律,才能截获其中通信的内容。因此,它也成为军事通信中抗干扰的常用技术手段。而其中跳转的频率指的是无线设备的载波频率,接收与发送信号的双方无线设备将载波频率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律进行离散变化,使载波频率受数字信号的控制,改变码序列就能改变载波频率。由于载波频率的不断变化,使得干扰频率无法一直与通信频率保持一直,就不能截获军事通讯信息。其中自适应频率技术与跳频技术原理大致相同,是系统自动识别改变载波频率,从而达到抗干扰效果。
(二) 时间域抗干扰技术
时间域抗干扰技术主要通过在时间轴上改变通信信道的工作时间,科学有效的抗干扰。只有干扰信号源源不断的发出并长时间干扰才可能截获传输信息。跳时通讯技术、碎发通信技术等就是有效的时间域抗干扰技术。跳时技术指的是将时间分为不同的区域,使信号在这些区域中不断变化跳动,从而使信号不断发生改变,达到抗干扰的效果。而碎发通信技术则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出去,时间域狭窄短暂且变化不断,也可以达到抗干扰的效果。时间域抗干扰技术就是使通信在时间上发生变化,最终实现其抗干扰。
(三) 空间域抗干扰技术
空间域抗干扰技术比较典型的就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和自适应天线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在通讯的输出与输入的通讯端口,安装多台信号发射与接收设备,在空间上扩大信道,从而使信道的传输能力大大增强,也可以提高其传输的抗干扰能力。自适应天线技术则是自动改变天线方向,从而调整信号的传输方向,使信号传输在空间上呈现多方位的特点,从而在多个方向都能实现抗干扰的效果。空间域抗干扰技术运用时间较为短,是近年来才研究出的抗干扰技术,但在应用中却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四、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发展
随着世界国防建设的日益完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军事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备的水平,但各国仍将研究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作为国际军事科研的重要项目之一。时代不断进步,战争形式由最开始的冷兵器战争逐渐到现在的信息化战争,未来电子信息战争将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那么抗干扰技术将成为军事战争中的主要通信技术,而军事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本身也在朝着智能化发展,无论是收发信号、识别信道还是调整频道都将朝着智能化发展,在未来抗干扰技术将不断演变为通信系统的自动抗干扰功能,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军事通信的隐蔽与安全。
五、结语
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军事通信的地位显著提高。军事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需求性广泛,应用价值高。于是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当今军事科研的重要内容,我国军事要想在世界军事方面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就要加强对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发与开拓,才能在信息化作战中保卫国家信息安全,在世界军事之林中屹立不倒。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朝着智能化发展,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也要顺应其发展趋势,真正提高我国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爱民.梁书剑,马志强等.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综述[j].通信技术,2011(8)
[2]廖康云.陈思锦.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7(11)
[3]杨同茂.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通信技术,2014(7)
[4]卢美玲.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
李欣烨.军事通信中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9,25(2):15.
分享:
当前,美陆军战术互联网骨干网为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将全球信息栅格(GIG)拓展至一线作战部队,为军至连级指挥所提供国防信息系统网络(DISN)服务。WIN-T能够无缝传输不同类型数据,有效连通各类任务指挥系统,为美陆军在非对称反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军事强国的崛起,美陆军面临的主要威胁发生变化。
2021-06-12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全国警用无人机功能开发、数据共享、成熟场景应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警用无人机已具备了航测摄像、夜航夜视、远距离喊话、高精度物品投放、自动跟踪可疑目标、三维重建、超大范围现场信息采集、基础地图数据采集等八项功能;警用无人机的数据能够达到局部共享。
2021-03-16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人机的性能发展越来越全面[1]。近年来,无人机不论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潜能也逐渐被挖掘[2],具有自主执行任务能力的无人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路径规划则是保证无人机自主飞行,提高生存能力和安全指标的关键技术[3]。
2020-11-1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信息通信部队围绕备战打仗和军事训练进行改革转型,人工电话交换台站(简称“人工台”)以人性化的服务,在部队作战指令传递和日常通信联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通信部队从保障打仗的后方走向了前方战略支援战场,通信兵成为了一支新型作战力量。
2020-09-19有线光纤通信是许多设备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装备作战使用的效能。在作战使用中大多光纤处于条件恶劣的环境和气候,其传输距离远、支线多,设备故障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经常造成故障频发,一处小的问题就会间接地影响整个战斗行动,在提升装备损管能力水平上,准确及时地判断和定位故障是其重要内容。
2020-08-22其中,随着海军装备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步伐的加快,无人平台逐渐在海战场环境中崭露头角。无人平台具有隐蔽性好、生命力强、造价低廉、不惧伤亡、收发简单和操作灵活等优势,可深入恶劣、危险环境执行任务,可担负多种军事作战任务,将深刻影响和改变未来海上作战方式,已成为国际强国争相发展的海上军用装备[1,2]。
2020-08-22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网络在军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与此同时,军事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1]。我国军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已初具规模和能力,但应对大规模、高强度网络攻击的能力仍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应对以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APT)攻击[2,3]为主要形式的网络作战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020-08-22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所谓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一种结合射频识别、GPS、传感器以及感应器等多种装置与技术,以达到“万物联网”目的的新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又一次信息产业的大浪潮[1]。201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值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20-08-22卫星通信是当今军事斗争信息化浪潮中最重要的军事信息系统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承载国防、政治、外交和经济等信息传输的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以美国为例,据文献报道,“美军70%以上通信、80%以上的情报侦察与监视、90%以上的武器制导……都依赖于空间系统”,其中信息传输必须靠通信卫星完成。
2020-08-22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信息的出现让身处信息汪洋的我们更加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信息化战争,全域多维的海量数据信息爆发,透过信息迷雾掌握战争脉动的一方将占据信息制高点,夺取制信息权进而控制战场态势并赢得战争。
2020-08-22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期刊人气:1264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主办单位: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2-8211
国内刊号:11-4662/E
邮发代号:无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48
影响因子:0.447
影响因子:0.674
影响因子:0.568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