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进行研究,患者入院后均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具体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均符合手术成功标准,术中无死亡患者。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心律失常表现,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d恢复正常。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3±2.5)d。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介入治疗得效果明显,这种治疗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恢复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对于心血管疾病,临床上采取介入治疗已经十分广泛,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机体情况和康复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实际临床效果。希望能为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一些帮助和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有36例,女性有24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年龄为(57.1±2.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症状,且均存在持续性胸痛表现,胸痛时常超过30min。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一般。心电图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有ST段上抬情况。本组患者中有24例下壁心肌梗死、27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前壁间心肌梗死、3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
1.2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利用十二导联心电图确定患者发病时间,评估患者心功能。在此之后均采取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口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心肌酶等相关指标,并做碘过敏实验,经护理人员备皮后,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内。患者入导管室后,采取左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情况,然后实施球囊扩张治疗以及支架植入治疗。手术后静脉注射10000u肝素治疗。
1.3 评价标准
手术成功标准[1]:残余狭窄<20%,同时TMI3级,且患者无相关临床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均符合手术成功标准,术中无死亡患者。且患者经过治疗后,冠状动脉残余狭窄未超过20%,TMI试验3级,无相关临床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其余患者在手术后5h内,其症状均有所缓解,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d恢复正常。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3±2.5)d。
3、讨论
心肌梗死是指患者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管内血流中断,总而引发局部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所以,临床中对于此病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心血管介入治疗时当前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且临床中有实验证明[2],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快速、充分、持续、有效的早通梗死相关血管,能够改善血管内血流情况,就可以改善更多的缺血心肌,从而保障左心室功能。介入治疗的方法安全便捷,对施术者和医疗设备的要求较低,所以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相关研究证明[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h内治疗效果最佳,且患者治疗后发生的并发症几率最低,心血管再通率较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均符合手术成功标准,术中无死亡患者。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心律失常表现,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d恢复正常。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3±2.5)d。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恢复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参考文献:
[1]潘德锋,薛同能,刘杰,吴皖灵,罗园媛,朱红.不同年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6):52-56.
[2]王倩.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21):24-25.
[3]刘国兵.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7):974-976.
辛志国,田玉英.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3):31.
分享: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社会和医疗系统构成了巨大负担[1]。免疫炎症在MI及随后的心室重塑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组织损伤的程度、心功能和疾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2]。
2024-11-22急性心肌梗死(AMI)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1],尽管采取了再灌注策略,但在最初的缺血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组织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和坏死后被触发,并涉及先天免疫的所有成分。之前许多旨在减轻AMI炎症的治疗尝试都出现了愈合受损、心脏破裂风险增加的问题。
2024-11-18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经历重大身体或心理刺激后,出现创伤经历、警觉性增强、持续回避或麻木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理障碍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反过来还会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调查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从急性期到出院后3个月PTSD发生率高达20.40%~33.10%。
2024-11-15心肌梗死是由于部分心肌组织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而导致其供氧减少,最终造成了心肌细胞的坏死[1]。心肌细胞膜破裂之后胞质内容物释放到周围的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2-3]。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巨噬细胞是心肌损伤部位的主要炎症细胞类型,参与心肌的损伤、修复和心室重构[4]。
2024-11-15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对动脉血氧饱和度<95%的可疑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吸氧治疗[1],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氧疗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无益处甚至有害,因此,目前2023 ESC指南不推荐给血氧饱和度正常的可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吸氧治疗[2]。
2024-11-15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阻塞,心肌缺乏血液供应而坏死,使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急性病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风险高等特点。大量数据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等,我国AMI病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2024-11-1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最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是T2DM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2]。AMI合并T2DM多采取介入治疗,恢复血管再通,此外,还需联合胰岛素、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防止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导致病情加重。
2024-10-25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AMI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溶栓、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但PCI风险大、费用贵让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又会诱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其预后[1]。
2024-10-25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闭塞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心肌严重性缺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1]指出,据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为3.3亿例,其中冠心病病人达1 139万例,且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2024-10-1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2024-10-10人气:10558
人气:10082
人气:9839
人气:9038
人气:88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
期刊人气:214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410
国内刊号:11-3805/R
邮发代号:80-928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