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比较雷替曲塞、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临沂罗庄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41%,低于对照组的52.94%(χ2=3.886,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雷替曲塞+奥沙利铂一线方案治疗效果较好,无论在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还是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优势均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直肠癌是指原发于结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部位是乙状结肠,然后依次为盲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等[1]。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直肠癌疾病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精神、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存在关联性,临床症状表现为消瘦、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上多采用卡培他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雷替曲塞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新型药物,但临床方面关于雷替曲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文比较雷替曲塞、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临沂罗庄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3~80(71.51±4.32)岁;疾病分型:低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11例、高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3例、管状腺癌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4~80(72.31±4.53)岁;疾病分型:低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2例、管状腺癌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断标准[2];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3];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无法正常沟通者;患有其他位置原发肿瘤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禁忌证者。
1.3治疗方法
2组化疗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等,同时需给予护肝治疗,治疗前做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工作。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325)首日3mg/m2静脉滴注15min+奥沙利铂(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336)首日130mg/m2静脉滴注180min,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治疗3个化疗周期。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第1~2周为每天2次,然后配合使用奥沙利铂首日130mg/m2静脉滴注180min,治疗时间同观察组。
1.4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效果;(2)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效果越好;(3)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
1.5疗效评定标准[4]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抗癌联盟(UICC)疗效标准评定:完全缓解(CR):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肿瘤完全消除,且维持时间>4周,无新发病灶;部分缓解(PR):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患者肿瘤消退>50%,维持时间>4周且无新发病灶;病情稳定(SD):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患者肿瘤消退<50%,无新发病灶;病情进展(PD):化疗周期治疗后,患者肿瘤增大>25%,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2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SF-36评分比较
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41%,低于对照组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P<0.05)。见表3。
表3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总发生率比较,a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因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因此疾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因该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老年人多无法耐受化疗药物,故而会影响其生存质量。临床多采用化疗方法治疗,相关研究称采用化疗方法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小肿瘤组织范围[5]。卡培他滨属于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口服给药后肠道可直接吸收,尤其被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大量吸收,吸收的卡培他滨于细胞内代谢5-氟尿嘧啶,因此可作用于细胞遗传物质,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6]。奥沙利铂为第3代铂类化疗药物,在抑制顺铂耐药结直肠癌细胞株方面效果较好,与5-氟尿嘧啶存在协调作用。雷替曲塞属于叶酸类似物,用于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抑制胸苷合酶效果较好,其具有给药简便、有效的优势,于LA120细胞、HCT-8结肠癌细胞生长中应用抑制效果佳。该药物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降低黏膜炎发生率[7]。通过特异性抑制TS酶,利于降低DNA修复、合成需要的三磷酸胸苷,还原型叶酸甲氨蝶呤细胞被叶酸聚谷氨酸合成酶代谢,为多聚谷氨酸类化合物,以此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在细胞中滞留阻断细胞DNA合成[8,9,10]。本结果显示,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雷替曲塞、卡培他滨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但采用前者治疗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雷替曲塞+奥沙利铂一线方案治疗效果较好,无论在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还是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优势均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得堡.雷替曲塞与卡培他滨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11):12-13.
[2]周凤娟,李彩虹,张临泉,等.雷替曲塞联合放疗辅助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可行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4):406-408.
[3]宫爱民,任明智,孙静阳,等.pMMR和MSS表型的Ⅱ期普危结肠癌、高位直肠癌单药辅助化疗的探讨[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8,7(3):246-251.
[4]章群,钱晓萍,聂春兰.83例结直肠癌体外药物敏感性及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76-78.
[5]任铁刚,王小媛.比较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59-60.
[6]尚红娟,钟志刚,黄志强,等.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6):744-746.
[7]周红芬.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2):145-146.
[8]岳顺,冯永,张大红,等.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3):45-47.
[9]冯力.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2):43-46.
[10]潘维,杨虎.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6,18(2):131-133.
王君芳.雷替曲塞、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6):64-65.
分享: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1](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是指术后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胃肠运动状态,以恶心、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困难、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可增加术后肠粘连、吻合口瘘、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3]。
2024-11-21我国是结直肠癌大国,受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仅居高不下,更是逐年升高[1]。结直肠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者大多处于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放化疗等手段虽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却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2]。
2024-11-15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升至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每年新增220万例,死亡110万例[1]。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CR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肿瘤仍可发生复发及转移[2]。CRC的发病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研究CRC预后相关肿瘤标志物,有利于CRC的临床诊治。
2024-10-3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报道,2020年全球新发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病人约193万例,死亡病人约94万例,分别居癌症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3位和第2位[1]。肠造口术是结直肠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因造口形成、排泄方式改变、身体形象紊乱、社会角色中断等,给病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2]。
2024-10-28结直肠癌(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具有发生率、死亡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呈进展性,早期CRC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多数患者病情会由早期逐渐发展到中期甚至是晚期,加大了治疗难度。对于早期CRC患者,其病灶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伴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病灶局限于肠壁内,未累及固有肌层。
2024-10-2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术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结直肠解剖结构复杂且肠壁薄,病人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较高[3];詹致远[4]的研究显示,早期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达8.75%,且其危险因素复杂,导致术后康复进程缓慢。
2024-10-24直肠癌是肛肠科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据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患病人数可达400万左右,死亡人数就超过一半,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直肠癌的治疗方法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中晚期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式,但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使得多数患者化疗并不敏感,导致化疗失败甚至肿瘤进展。
2024-10-24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结肠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基础疾病、接触致癌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后表现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便血、贫血等症状[2-3]。
2024-10-24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10%,其中散发性结直肠癌占80%~85%,遗传性结直肠癌占15%~20%。约12%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可发生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其通常是由于MLH1启动子甲基化导致DNA错配修复基因失活,DNA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 MMRs)表达缺失,DNA错配修复系统无法发挥修复功能。
2024-10-21结肠癌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是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仍有较多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肿瘤复发。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指标,早期预测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显得十分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属于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等作用。
2024-10-04人气:17917
人气:15272
人气:14664
人气:14616
人气:1317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
期刊人气:1047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0904
国内刊号:51-1703/R
邮发代号:62-142
创刊时间:197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