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地区护士灾害准备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护士灾害准备度量表对新疆地区1 082名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进行线上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 082名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均分为(4.67±1.79)分,处于中等水平;维度得分中,救灾技术得分最高[(4.69±1.01)分],灾后管理得分最低(4.58±1.14)分];学历、所在科室、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是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疆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管理部门应重视并加强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体系,特别是灾后管理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新疆地区灾害救护能力。
护士灾害准备度是指护士应具备的防灾、减灾、备灾、灾中救援及灾后重建方面的应对能力[1]。在灾难面前,无论是进行医疗物资储备、制定灾害救援计划,还是实施灾时急救、进行灾后管理等,护理人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护理人员灾害准备度对整个团队的灾害救援质量和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各种灾害事故频繁发生[3],加上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储备发展相对不均衡,全国性灾害准备度的调查结果可能不能直接反映新疆地区灾害准备度的现状。鉴于此,现对新疆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地区护士灾害准备度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的协助下,在微信工作群与其他医院护理部主任进行沟通协作,便利选取新疆地区1 082名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护士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临床工作1年以上的在岗护士;本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轮转和实习的护士。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
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通过临床调研制定,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医院等级、所在科室、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
1.2.2护士灾害准备度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Tichy等[4]于2009年研制,2013年经李真等[5]翻译修订后形成中文版量表用于测量护士在灾前、灾中、灾后的准备度。该量表包括灾害知识(25个条目)、救灾技术(14个条目)、灾后管理(6个条目)3个维度。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5,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0.93,0.9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计1分,“非常同意”计6分,条目均分1~<3分(总分45~<135分)认定为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差,3~<5分(总分135~<225分)认定为护士的灾害准备度中等,5~6分(总分225~270分)认定为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好。
1.3调查方法
征得同意后以“问卷星”发放问卷。通过临床调研结合文献查阅确定调查内容,使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填写方法备注说明。将问卷链接以微信形式发送全疆护理部主任工作群。问卷调查中不涉及姓名、联系方式等隐私问题。自愿参加调查的医护人员通过二维码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填写,独立完成问卷后在线提交。问卷设定为相同IP地址只能填写1次,对填写逻辑混乱、答题时间少于20 min、漏答的异常问卷予以剔除。根据问卷条目5~10倍计算,样本量为270~540人,考虑10%的无效应答,样本量为297~594人。本研究共收回问卷1 125份,有效问卷为1 08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调查时间为2023年5月10日—6月10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定量资料经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人数、百分比(%)表示。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ɑ=0.05。
2、结果
2.1临床护士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1 082名护士,主要来自三级医院(占93.7%),年龄以35岁以下居多(占85.6%),初级职称的护师占89.5%,70.2%的护士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45.1%的护士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
2.2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
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45~270分,均分为(4.67±1.79)分,护士灾害准备度属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按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救灾技术、灾害知识、灾后管理。见表1。得分较高和较分最低的5个条目及所属维度见表2。
表1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n=1 082)
表2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较高与较低的5个条目(,n=1 082)
2.3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3)
表3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1 082)
2.4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以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总分为因变量,将学历、职称、所在科室、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赋值方式:学历,中专=1,专科=2,本科及以上=3;所在科室,以“内科”为参照设置哑变量;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是=1,否=2;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是=1,否=2;结果显示,学历、所在科室、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是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水平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讨论
3.1新疆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地区临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总分及各条目均分处于中等水平,得分相对高于徐晓华等[6]对全国8 862名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得分(条目中位得分4.24分),也高于其他相关研究[7‐8]。原因可能是: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后,全国各大医院开始对医护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紧急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灾害准备度。调查中有45.1%的临床护士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新疆地区从2020年年初到年末,经历了规模程度大小不等的3次疫情,参加疫情防控的临床护士通过实践强化了灾害准备的知识和技能;O'Sullivan等[9]报道,接触过传染病发生的护士具备更高的备灾、防灾能力。本研究调查显示,灾害准备度的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救灾技术、灾害知识、灾后管理,与王惠萍等[10]研究结果一致,而薛超莉等[11]研究结果显示灾害知识得分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与王惠萍等[10]调查的护士参与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加大了对防护技能的培训,因此救灾技术在3个维度中得分最高。而我国灾害护理学起步较晚,于2005年才首次使用灾害护理学的概念,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才逐渐规范[12‐13],这可能是灾后管理得分最低的主要原因。而灾后管理也是整个灾害救援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受灾人群的灾后应激反应、身心健康的恢复等都离不开临床护士的照护。因此,管理者应重视灾后管理阶段的培训和实践,充分发挥临床护士在灾后管理中的作用。
3.2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不足
从各条目来看,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均在灾害知识维度,其中条目1与条目7得分均在5分及以上,与刘春梓等[14]研究结果一致,护士对救灾培训课程、演习及相关研究最感兴趣,渴望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灾害准备的相关知识。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主要涉及方案的起草、指南的制定,主要原因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多数临床护士工作年限较短、职称较低有关,这批护士还没有能力参与国家或地区层面相关方案起草或指南制定[15]。临床护士对生化武器灾害应对同样不理想,这与O'Sullivan等[9]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国主要灾害救援技能还是集中在综合急救技术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检伤分类等。但随着社会的快步发展,生化灾害日益增多,因此关于生化灾害的培训救援工作也应得到高度重视。新疆地理位置特殊,地处西部边陲,但临床护士对条目“我知道我所在社区的潜在威胁(如地震、洪水、恐怖袭击等)”得分仍然较低,也反映了该地区灾害教育的不足,管理者应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形势和民情的灾害准备培训方案,以全方位促进护士对各种灾害知识、急救能力、生化武器威胁预防知识的掌握。
3.3灾害救援活动经历和灾害护理培训对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影响
灾害救援经历是护士获得灾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经。灾害救援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亲临救灾现场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过救灾经历的护士灾害准备度高于没有救援经历的护士,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的护士得分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护士,这与其他研究结果[16‐17]一致。有学者提出,想要提升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就应该鼓励临床护士参与到实际救援工作中去[18‐19],但是能真正参加救援的护士往往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护士的需求,因此,应多提供灾害培训的机会或灾害救援模拟演练。刘亚楠等[20]研究结果显示,应急演练后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3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演练前。一项Meta分析显示,要解决护士灾害准备度低的现象,必须增加护士灾害知识方面的培训,其特别强调了模拟灾害救援演练的重要性[21]。张清[22]指出,就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来讲,现高等学校之中只有少数护理学院开设了灾害护理学相关课程,其他更多的院校只是将灾害护理作为急救护理学的一部分或选修课来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学者建议将灾害护理纳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灾害护理课程[23]。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利用互联网、远程视频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灾害护理教育,为更多的护理人提供学习的平台和途径。
3.4学历和科室对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第一学历为中专的临床护士得分高于专科及本科学历护士,这与鲍金雷等[24]研究结果不同,认为学历高的护士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更高,因此得分最高。但湖北省男护士的灾害准备度调查得分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其研究者认为,中专学历护士一般参加工作较早,工作经历丰富,所经历的各类紧急事件较多,虽然入职学历低,但早年中专毕业的护士现已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15]。但李真等[5]研究结果显示,学历对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学历与灾害准备度得分成负相关,一方面与上述原因有关,另一方面与新疆地区极其重视对低学历护士的再培养,鼓励护士加强自我学习获取更高学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有关。鉴于以上结果,可见学历是否会影响护士的灾害准备度不能一概而论。因此,管理者不应以学历水平为依据展开培训,应对各学历层次人群展开灾害救援知识的培训和灾害救援意识及素养的提升。调查科室中,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最高。大多数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的救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11,23]。本调查中,重症监护室人员灾害准备度仅次于急诊科,分析原因为:新疆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设置有紧急救援团队(EMT)并设有专线联系,EMT成员由重症监护室医生、护士和麻醉医生组成,医院内发生任何紧急情况都会在第一时间拨打电话广播呼叫EMT,而EMT成员在听到广播后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进行救援。这些日常工作都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应急救援及反应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考虑到这2个科室的护士有限,医院应该发挥各科所长,根据各科的特点及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应对各种形式的灾害事件,灾害救援队伍也应该纳入所有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加强科室间的相互合作和技能的交流,使每个科室都能在灾害救援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6]。
4、小结
新疆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学历、科室、灾害救援经历及灾害知识培训是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临床护士灾害知识掌握不全面,生化武器相关灾害内容掌握欠佳。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可优先抽调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但管理者仍要加强对其他科室的救援培训以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灾害知识培训及救援经历可以提高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护士救灾培训,注重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护士的救灾及灾害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2]李双,苏靖雯,睢琪玉,等.中国护士灾害准备度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12):2078-2084.
[3]方娴,张秀敏,王齐,等.新疆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风险评估[J].医学与社会,2019,32(9):52-57.
[5]李真,绳宇.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99-703.
[6]徐晓华,绳宇,李真,等.中国护士灾害准备度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03-908.
[10]王惠萍,周霏,刘卫红,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况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4):229-233.
[11]薛超莉,常淑文,窦英茹,等.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横断面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6):51-54.
[12]包安竹,白晓霞,夏琴,等.灾害救护手术室梯队的构建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9):1043-1046.
[13]叶磊,成翼娟.汶川地震灾后十年我国灾害护理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7):870-874.
基金资助:中华护理学会2022年度立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ZHKY202212;
文章来源:王娟,马晶,彭晓红,等.新疆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4,38(17):3171-3175.
分享: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所接受的由急救人员提供的紧急医疗救治,包括现场抢救、转运途中救治和监护等。院前急救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水平、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为加快院前急救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院前急救医师队伍尤为重要。
2024-10-28。研究发现,在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上,急诊科护士与一般的临床护士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工作量更大、医疗资源紧张、面临的突发情况更多、常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以及常经历病人严重创伤或突然死亡等,使急诊科护士相较于其他科的临床护士面临着更为沉重的职业压力[4‐5]。
2024-10-28护士灾害准备度是指护士应具备的防灾、减灾、备灾、灾中救援及灾后重建方面的应对能力。在灾难面前,无论是进行医疗物资储备、制定灾害救援计划,还是实施灾时急救、进行灾后管理等,护理人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护理人员灾害准备度对整个团队的灾害救援质量和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4-09-09院前急救是事故、疾病等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服务的首要环节,急诊科是紧急救治的关键场所,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急救都要求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专业的医疗决策,将突发事件对人的生命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院前急救护士及急诊科护士是医学急救的主要力量,也是灾害医学救援团队的主要抽调对象,其灾害护理能力关乎受灾人群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康复。
2024-08-27急救是临床上急危重症病患开展诊治的初步措施,对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急救合作能力、急救技能和急救意识等有较高要求。急诊科接收大量的急危重症病患,病患危重程度、疾病类型和年龄等会对急救效果产生影响,导致临床急诊护理难度增大。目前护士群体年龄两极分化,缺乏中干力量,低年资护士比例不断升高。
2024-07-26自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新的学科目录将护理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后,护理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期间护理科研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这也对护士各项能力的提升和临床工作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作为医院救治病人的首要窗口,对护士的能力要求更高,但急诊科护理人员由于临床任务繁重、轮班频繁、岗位风险高等原因,往往更加重临床而轻科研。
2024-06-27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卫健委推出“二孩政策”和“三孩政策”,旨在鼓励更多的育龄期夫妇生育子女,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延续。不仅在国民中掀起了生育高潮,就连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加入了生育大军。
2024-05-09急诊科是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急诊科护士工作强度更大,职业风险更高,心理问题更严重[1]。研究表明,急诊科护士的抑郁症状、共情疲劳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2,3]。此外,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会导致职业倦怠、离职率增加,进而影响护理质量与安全[4]。
2024-04-19《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2]为护士制定了三级职业发展阶梯,即通科护士、专业护士和专科护士。专业护士是指在通科护士的临床实践后,在某个专业领域能初步运用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
2024-04-19突发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可导致或可能产生公共威胁、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及环境安全,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和应对的一系列事件,主要涵盖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1]。急诊护士在医疗机构救援队伍中占重要地位,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够减少人员伤害及降低灾害损失[2]。
2024-04-19人气:15224
人气:14544
人气:14398
人气:13044
人气:109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期刊人气:1277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7088
国内刊号:21-1501/R
邮发代号:8-88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