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高等学校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定,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重要反映,是国家文化、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一部优秀的教材,能够把知识、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在一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04
0
2020年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作为常年授课的一线教师,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教学,如果不记录下来,将会是十分遗憾的事。兄弟院校的几位相关老师一起远程商讨疫情下的教学工作,并将教学工作过程整理成文。以《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为例,课程在教学周第二周开始,每周三次,共进行六周,32学时。
229
景观设计学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智能化、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挑战[3],传统教学中存在学生缺少实践知识,计算机设计操作不熟练,合班上课人数多管理困难,教师很难精准地知道学生对课程预习等任务完成情况[4]。
465
随着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也在21世纪的头十年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深入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简化工作程序,降低工作量,更好地保证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中国依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出了电子招投标。国家于2013年推出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明确了鼓励使用电子招投标,并于2017年修改《招标投标法》增加电子招投标相关条款。
145
2020年5月底,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概念起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论述[1]。权威调查表明,大学时期对学生思想品行、价值观念、成长成才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教师。
162
2018年,教育部司长吴岩明确了金课打造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吴岩指出,课程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软肋。要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每个学校都可以建、可以用、可以学,充分应用线上“金课”进行本地化改造,探索线上“金课”的多种应用模式,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金课”[1]。
130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铺开,在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盾构行业亟需高素质高水平的盾构专业复合型人才,“盾构与掘进机施工”课程作为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盾构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要求学生掌握盾构机的特点、组成、选型、施工工艺流程,技术重难点及典型地层掘进施工技术等。
152
“化工设备与机械”是滁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化工设备的基本结构知识和操作原理,掌握一些典型化工设备如填料塔、换热器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教学中,教师把课程思政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较为巧妙地融入了课程教学过程,创新了本课程的教学形式的同时又强化了思政育人功能,取得了良好的讲授效果。
179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深入运用和发展,BIM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非常严重。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土木类专业高校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实践类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提出了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进而促进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标。
273
“BIM”技术是指基于不同的建筑信息,针对建筑过程中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全部工作环节所建立的建模类数字化信息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相关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后期运输到施工现场,再通过合理的安装方法完成装配的建筑。建筑业转型升级问题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故此,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师而言,完善“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的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大,而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的能耗占比迅速增长。据统计,2016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99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62%[1]。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曾表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2030年同比2005年下降60%~65%[2],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
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建筑学是为数不多的学制一般为五年的一级学科之一,这足以看出建筑学教育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阶段,随着我国多年城市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教育却仍然延续着十几年前的教育模式,这导致目前的建筑教学的方法方针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
132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知识点繁杂,教学学时紧张。文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推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改革,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
210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推动思政课程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是新时代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278
将思政教育思想融入钢结构施工课程中,是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利于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构建模块化内容,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根据教学技能模块内容深度挖掘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型拼装等教学方法进行实施,实践表明,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具有向同类课程推广的价值。
32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779
影响因子:0.794
影响因子:0.908
影响因子:0.348
影响因子:1.16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