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立德树人目标下立体化多环节医古文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4-07-0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文章从优化医古文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探寻医古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建设资源开放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医古文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构建全过程可追溯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论述了立体化多环节医古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关键词:
  • 专业课程
  • 医古文
  • 学校教育
  • 立德树人
  • 课程思政
  • 加入收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1],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各个方面,教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行教学,学生要依照课程思政的目标进行学习。

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指各类专业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课程思政在高等学校的重要地位,要求高等教育领域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纲要》精神,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2]。所有学校、教职员工都要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的关键作用,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同时要用好课程建设的“主战场”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课程育人是课程领域对新时代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诠释[3],将知识传授、能力培育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在知识传授、能力培育中,突出价值引领。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导者,具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发挥着核心作用[4]。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来源于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大医精诚的道德观念,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追求。中医专业必修课程医古文内容涵盖了各时期的古代医药文献,反映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医古文教师应通过全面分析课程的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与充足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拓展,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医古文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


1、优化医古文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德育元素的挖掘是深化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是凸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内在要求[5]。按照《纲要》的要求,鉴于医古文课程内容兼具医学与文学的课程属性,我们把医古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聚焦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德医风教育三个方面。结合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论治、取象比类的特点,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和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等丰富的思政元素,围绕爱国精神、人文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确保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医药精华和医者仁心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重点落实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目标。科学设计中医学专业课程中反映救世济民、仁爱友善、生命至上、厚德载物、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潜心研究、淡泊名利、诚实守信、尊重患者等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把思政元素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探寻医古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课程的每个细节都含有融入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找到契合点,也就找到了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关键。为此,我们将思政元素融入分为天然与自然两种途径。

天然就是指课程中的固有成分,例如,中医经典文献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宝命全形论”出自《黄帝内经》,论述了人体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华夏民族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认知方式。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展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我们应教育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文化。从“医术实工,人命所悬”的外科圣手华佗[6](《华佗传》),“一代医宗功侔良相,千秋遗爱泽被神州”;到“志存救济”的唐代药王孙思邈[6](《大医精诚》),“志在救人,剂温凉寒暖,而万姓感德;心欲济世,诊沉浮迟数,乃千古扬庥”;再到“内行修备,交友以忠信”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叶天士(《叶香岩传》)。以古代医学家救世济民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精研医术、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仁爱诚信、尊重患者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精研医术、不懈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传承中医药精华的责任感。

自然就是通过知识点联想到相关专业领域,通过知识点与案例的融合,介绍中医药发展的趋势和成就。例如,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然而然联系到中医药的作用和研究进展。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面对伤寒等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影响痛心疾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撰写出被后人称为“医方之祖”的临床诊疗专书《伤寒杂病论》。中华民族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的《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在历次防疫抗疫中功不可没。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在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如清肺排毒汤,来源于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宣肺败毒方由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不换金正气散五大古代经典名方化裁而成。中医药全过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7]。以此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鼓励学生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3、建设资源开放的课程思政案例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强化传承,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中医经典是中医基础和临床的精华所在,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要内容,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更是贯彻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理念的核心和根基。挖掘提炼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内蕴的以生命至重、厚德载物、仁爱友善、道法自然、和合致中、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诚实守信、潜心研究为主题的思政案例,结合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主题案例,建设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中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立足于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把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授课、作业论文各环节,指导学生从医古文课程知识点,拓展到文选著作,以点带面,凝练思政教育案例,编辑中医药文化学习小报;并从中医学专业角度收集新闻报道中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编写与课程内容思政主题相互配合的案例,建立主题突出、类型丰富、线上线下融合、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的思政教育案例库。让学生参与“千古中医故事”和“新中医故事”视频资料录制,开放资源、持续更新医古文课程思政案例库,为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搜集编辑中医药思政案例的过程中,了解中医药的辉煌历史和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深入思考中医药理论,汲取中医药思想精华;既能提升中医经典能力,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获得丰厚的道德滋养,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坚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的信念,实现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层融合[8]。


4、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医古文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依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医古文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指导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提供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及教师推送的教材解读和拓展阅读资料,进行探究式个性化学习;课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呈现视频案例资料,通过故事讲述、情景再现、角色体验,以鲜活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比如在医家传记单元的教学中,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收看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相关影视视频如节目《百家讲坛·大国医》《典籍里的中国·李时珍》及电影《李时珍》等,完成学习任务。线下面授环节,教师在讲解文选内容时,借助新媒体进行课程思政情景教学,以情景再现的方式,通过“精彩五分钟·讲述中医故事,领略中医之美”,带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生动传神的李时珍“标准肖像”,并非其真人画像,而是画家蒋兆和根据《本草纲目》序言所绘制。教师以介绍蒋兆和为李时珍画像与《本草纲目·序》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出李时珍是如何不畏从医难、著书难和出书难,历经近39年修撰巨著的动人故事。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籍中存在着不少错误,为了本草使用的安全与有效,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为此他多次离家外出到各地进行考察,进深山入深林,广泛向人请教,对每一种草药都进行了认真的核实,同时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药方,三易其稿,花费了将近30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药物学巨著。以此致敬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华医者“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意志,传承中华传统科学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李时珍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运用智慧教学工具随堂测验、选人、抢答等新科技手段,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医古文课程思政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和实践,自主编写思政案例、录制思政微视频、编辑中医药文化小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实践中增长对中医药思想精华的认识[9],在案例整理过程中增长专业知识能力、提升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塑造。


5、构建全过程可追溯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


把课程思政评价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综合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标准与非标准、常规与附加四种评价方式,结合过程性成绩与终结性成绩,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成绩中过程性成绩(平时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互动、课程任务点、课后作业、章节测验四个部分,权重分布为课堂互动30%、课程任务点30%、课后作业20%、章节测验20%;终结性评价(期末笔试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60%。

从学与用、知与行四个环节,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设计心得体会、文化小报、名医故事等开放性作业,增加非标准化、综合性课程思政学习评价,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既能增强医古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又能使学生在经过刻苦学习后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10]。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关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必然选择[11]。贯彻落实《纲要》,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12]。医古文课程思政立体化多环节建设措施,体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对医古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探索,为医古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以期在医古文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全程融合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的目标[13]。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3]高树仁,郑佳,曹茂甲.课程育人的历史逻辑、本质属性与教育进路[J].中国大学教学,2022(S1):107-112.

[4]郭昱珍.霍耐特承认理论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师生关系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5]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1):70-74.

[6]王兴伊,傅海燕.医古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102.

[7]申少铁.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救治能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N].人民日报,2022-04-26(2).

[8]周路红,王蓓,李俊.医古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4):3-5.

[9]周路红,王蓓,李俊.以文化人明德惟馨:医古文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3):13-15.

[10]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N].华侨大学报,2019-11-12(2).

[11]黄高.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专业育人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20-11-23(3).

[12]王英龙,李红霞.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成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69-73.

[13]王翠翠,陈一凡,杨东方.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医古文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22,41(5):72-76.


基金资助: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No.2022761】;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No.GH-220025】;


文章来源:周路红.立德树人目标下立体化多环节医古文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4):27-3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期刊人气:460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5304

国内刊号:11-3519/R

邮发代号:82-670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