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溃疡应用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的6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甲硝唑组给予常规甲硝唑,联合用药组开展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口腔溃疡复发率。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口腔溃疡复发率对比常规甲硝唑组有优势,P<0.05。结论: 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实施效果显著,可控制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从而有效加速口腔溃疡的愈合,降低口腔溃疡复发率。
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在发作期间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及时进行治疗十分重要[1]。口腔溃疡的发生和精神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元素缺乏等有关,目前无特效疗法。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的6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甲硝唑组给予常规甲硝唑,联合用药组开展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口腔溃疡复发率,分析了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有效性。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的6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组,联合用药组年龄23-68岁均(47.24±2.56)岁。男18例,女12例。口腔溃疡分级:0级4例、Ⅰ级13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3例,口腔溃疡发病的时间1~22d,平均(6.63±2.31)d。常规甲硝唑组年龄21-62岁均(47.68±2.21)岁。男19例,女11例。口腔溃疡分级:0级4例、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2例,口腔溃疡发病的时间1~22d,平均(6.68±2.37)d。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常规甲硝唑组给予常规甲硝唑(国药准字H41023496,上海金不换兰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口服40mg,每天3次。治疗1周。联合用药组开展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在常规甲硝唑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其中,给予适量维生素C在溃疡创面涂抹,并给予棉签蘸取适量西咪替丁注射液在溃疡创面涂抹,每天2次。半小时内避免漱口和进食。两组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口腔溃疡复发率。显效:口腔溃疡1周内愈合,进食正常,无疼痛;有效:口腔溃疡7-9天愈合,疼痛减轻,进食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4.0统计实施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疗效
联合用药组的疗效高于常规甲硝唑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数(%)]
2.2 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
治疗前两组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优于常规甲硝唑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x±s)
2.3 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
联合用药组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优于常规甲硝唑组,P<0.05,联合用药组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是8.25±2.15天,而常规甲硝唑组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是6.21±0.21天。
2.4 口腔溃疡复发率
联合用药组口腔溃疡复发率更少,P<0.05。联合用药组口腔溃疡复发率有1例,复发率是3.33%,而常规甲硝唑组口腔溃疡复发率有6例,复发率是20%。
3、讨论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一些患者使用传统的含激素药物将轻度或中度溃疡转变为难治性溃疡[3]。在疾病期间,溃疡面积增大,粘膜下层位置较深,其特征是剧烈疼痛和影响口腔功能[4]。在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加用维生素C+西咪替丁联合使用,可有效促进黏膜愈合。其中,维生素C的应用可促使碱性唾液分泌而对口腔环境进行中和,有效杀灭溶菌酶,且可增强羟化酶活性,促使胶原蛋白以及细胞间质合成速度加快,有效实现对口腔溃疡面产生保护作用。而西咪替丁可有效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可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并加速溃疡愈合[5-6]。
本研究中,常规甲硝唑组给予常规甲硝唑,联合用药组开展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更高,P<0.05。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是100%。治疗前两组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优于常规甲硝唑组,P<0.05。联合用药组口腔溃疡黏膜愈合的时间优于常规甲硝唑组,P<0.05。
综上,口腔溃疡患者实施甲硝唑联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效果确切,可控制口腔的炎性因子指标,加速口腔溃疡的愈合,降低口腔溃疡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王素杰.云南白药联合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3):517-518.
[2]石庆显.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8):114-115.
[3]李雪.云南白药粉、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涂擦创面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08):1035-1037.
[4]丛日升.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94-95.
[5]王秀梅.口腔溃疡治疗采用云南白药、维生素C与西咪替丁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06):4-5.
[6]邓斌.云南白药联合维生素C和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9):37-38.
马建.维生素C+西咪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有效性[J].特别健康,2020,(14):54-55.
分享: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微生物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炎性反应,导致牙周袋形成及牙槽骨吸收,是成人失牙的重要病因。研究表明,口腔感染源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在牙周炎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CD4+辅助性T细胞(Th)是一种可调节免疫应答、诱导其他免疫细胞分化的T细胞亚群。
2024-11-19光动力疗法(PDT)为新型无创牙周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靶体内特定波长的光敏剂生成活性氧,进而对细菌及其产物产生毒性和破坏作用,达到杀灭牙周致病菌的治疗目的,已逐渐成为牙周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3-4]。然而,现阶段临床关于PDT对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菌群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缺乏有效参考依据。
2024-11-15目前,临床多选择根管治疗进行干预,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仍有较多因素干扰治疗结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其中以细菌清理效果作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2]。此外,根管系统存在一定复杂性,针对部分根管通过预备及冲洗消毒较难彻底清除根管中细菌,针对此,临床需选择其他物理或者化学方式清除细菌,从而达到无菌目的[3]。
2024-10-28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时,及时行盖髓治疗可保存牙髓活力,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病,避免进行创伤相对较大的根管治疗。盖髓治疗分为间接盖髓术(indirect pulp capping, IPC)和直接盖髓术(direct pulp capping, DPC),两者都是活髓保存治疗的常用方法,通过放置盖髓剂于近髓牙本质或暴露牙髓处来保护牙髓组织的健康和完整性。
2024-10-25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牙齿周围的细菌感染引起,是牙周组织逐渐受损的结果,可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龈红肿、口腔异味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牙齿移位甚至脱落的现象[1]。临床中主要以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和保护牙周组织为主要目标。
2024-10-24年轻恒牙外伤后继发性牙髓坏死是指恒牙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根尖孔,极易因各种外伤、龋病等因素出现牙髓感染的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预防,情况严重时导致牙髓坏死,牙根的生长发育会被迫停止。牙髓坏死不仅会使年轻恒牙的管壁变得薄弱,也会让根尖孔长期呈现出开放的喇叭口状,导致管腔变大,增加恒牙治疗难度。
2024-10-14口内扫描(intraoral scanning,IOS)技术是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近年来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IOS技术是指应用小型探入式光学扫描探头获取口内软、硬组织表面的三维形貌和颜色纹理等信息,存储为数字格式,并能生成数字化印模的扫描技术,具有用户友好、患者友好、准确且多功能等诸多优势[2]。
2024-10-08目前,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均是以各分支学科(牙体牙髓、牙周、修复、正畸、颌面外科等)进行讲授,但患者是按照疾病症状及体征为主诉来医院就诊,导致广大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患者就诊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关联,也难以根据患者主诉及时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2024-10-08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1],其发生并非由变异链球菌等单一致病菌所致,而是口腔菌群失调的结果[2-3]。频繁的糖摄入被认为是诱发口腔内正常菌群向致龋菌群转变的主要危险因素[4-5]。在各种膳食糖类中,蔗糖已被证明更易导致龋病发生[6-7]。然而目前有关蔗糖刺激作用下健康人群和高龋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研究仍然有限。
2024-09-18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发病人群主要为40岁以上中老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规模扩大,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4]。
2024-09-18人气:15279
人气:14806
人气:14671
人气:14459
人气:1318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146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749
国内刊号:51-1698/R
邮发代号:62-19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40
影响因子:0.980
影响因子:0.786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8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