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2018年4月-2019年4月郑州植得口腔医院收治的214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组。参照组采纳常规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附着龈重建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菌斑指数、探针深度、附着龈黏膜宽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治疗3月后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均明显低于参照组,附着龈黏膜宽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附着龈重建可有效改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临床症状,增加附着龈黏膜宽度,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口腔义齿种植是目前临床治疗牙列缺失的常用方法,如何妥善处理植体邻近软组织是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1]。附着龈对牙周组织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可有效减轻口颌运动不良刺激,避免菌斑滞留,确保种植体以及龈缘稳定性。附着龈缺失或狭窄会导致菌斑大量聚集,加重种植体黏膜炎症,影响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附着。有学者认为[2],附着龈重建可改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牙周指标,增加附着龈宽度,对牙周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鉴于上述研究背景,纳入郑州植得口腔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14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定2018年4月-2019年4月为研究时间,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研究对象是本院收治的214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组。研究组(107例):42例女性、65例男性;年龄29~69岁,均值(49.85±5.64)岁;病程3~18个月,均值(10.58±2.64)岁;体重46~92kg,均值(69.52±5.94)kg。参照组(107例):47例女性、60例男性;年龄30~68岁,均值(49.89±5.61)岁;病程4~19个月,均值(10.68±2.61)岁;体重48~90kg,均值(69.49±5.91)kg。两组各项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牙槽嵴顶在2.50mm以上。(3)意识清醒。(4)患者、家属均已签署与本次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处于哺乳、妊娠期女性。(3)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4)未开展研究前2月接受过相关口腔修复治疗者。(5)合并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6)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7)合并重大感染性疾病者。(8)心、肺、肾、肝等脏器合并重大疾病者。(9)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参照组:严格遵循相关操作完成口腔修复治疗,制取种植体印模,制作全瓷或烤瓷修复体,修复相应部位,仔细检查种植体骨接合是否良好。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重建附着龈,仔细观察、评估患者颊侧角化黏膜位置附着情况、牙齿缺失情况,测量角化黏膜宽度。局部麻醉患者,切口位置选择在种植位置颊侧,将牙龈乳头部位尽可能保留,调节黏膜瓣,确保与牙齿缺失膜龈结合根部位贴近,复位多余角化黏膜,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并固定,清理手术部位。2周后制取印模,2个月后进行全瓷或烤瓷修复,随访3月,评估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1)临床疗效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显效标准:附着龈宽度增高2~3mm,与周围健康牙龈缘无显著差异,相关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标准:附着龈宽度增高1~2mm,(会有轻微的0.5~1mm软组织退缩)与周围健康牙龈基本保持一致,相关临床症状明显减轻。(3)无效标准:附着龈宽度、相关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部分患者病情甚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牙周指标:包括治疗前以及治疗3月后附着龈黏膜宽度、菌斑指数、探针深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统计学数据处理选择SPSS23.0软件,以t检验计量资料(牙周指标),以形式表述,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n(%)]表述,P<0.05,即为对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两组对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20%明显高于参照组8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两组对比结果[N=107,n(%)]
2.2牙周指标两组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牙周指标比较(P>0.05);研究组治疗3月后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均明显低于参照组,附着龈黏膜宽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牙周指标两组对比结果
3、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变化,口腔种植人群明显增加,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口腔关节水肿、面部变形、发音异常等症状,及时、有效的修复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附着龈作为牙龈组织的保护屏障,对致病菌的侵袭具有重要抵抗作用,可提高牙齿结构稳定性,防止牙齿疏松,附着龈的纤维结缔组织固有层,可提高牙槽骨外部骨膜牢固性,稳定性以及坚韧度良好。临床有研究表明:如果角化黏膜在2mm以下,则会导致黏膜退缩,影响种植体稳定性、美观性,引发软组织炎症[3]。另外,有学者认为[4],确保附着龈重建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附着点位置,积极改善邻牙牙槽与附着龈之间的协调性。在附着龈重建术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精度研磨并工手术基台,重建附着点,促使弧形龈缘牢牢环抱种植体基台,以达到增强修复效果的作用。
本研究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20%)明显高于参照组(85.98%),研究组治疗3月后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均明显低于参照组,附着龈黏膜宽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李艳平[5]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接近,提示口腔修复种植治疗中附着龈重建应用效果显著。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1)附着龈重建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二次手术概率,避免多次手术影响植体骨结合,无需腭侧供区组织,手术步骤简单,可防止加重患者心理、经济负担。(2)附着龈重建可以提高黏膜稳定性,同时形成的新的角化龈在颜色方面与原角化龈基本接近,取得了理想的美学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接受度均较高。在附着龈重建术前,应注意全面评估患者牙列缺失情况,根据颊侧角化黏膜位置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完成治疗。术中应注意,剥离黏膜时应尽可能保留外部结缔组织以及骨膜,尽可能发挥角化牙龈上皮的诱导作用,翻起半厚瓣后将骨膜肌纤维剥离,尽可能减少对黏膜的牵拉,缝合切口时确保准确对位,防止黏膜卷曲。黏膜瓣缝合之后,应采用生理盐水纱布对黏膜瓣进行轻轻按压,诱导纤维黏连,降低术后肿胀发生率,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口腔种植修复中进行附着龈重建,可改善牙周指标,提高附着龈宽度,治疗效果较佳,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郭文锦,潘巨利,贾斌.两种附着龈重建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28(10):30-34.
[2]彭冲,项琳怡.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牙齿种植周附着龈宽度、牙龈边缘外形及美观度改善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1(4):169-172.
[3]贺小吉,秦孝鹏,孙贵峰,等.附着龈重建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美容,2017.7(12):80-82.
[4]李海霞.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44-46.
[5]李艳平.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109-110.
周俊.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04):90-91.
分享:
口腔正畸治疗在咬合关系、上下颌骨关系、面部形态、口腔功能、颞下颌关节及功能、口腔健康等内容的诊断中,需要收集颅面■资料,包括上下■模型、头颅X线片、口内口外照片等。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口内三维扫描及模型打印技术、数字化头影测量分析技术、面部三维照相及分析技术等。
2025-04-01锤凿劈冠法术以凿、锤、劈、撬等手段的反复应用达成智齿拔除的目的,该方法可对患者牙周组织、牙槽骨造成较大损伤,且所需时间较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预后恢复缓慢,患者痛苦增加,拔牙体验感差,出现恐惧心理[3]。微创拔牙术属于牙槽外科的一种新技术,术中通过小切口拔牙,该手术操作能够有效减轻牙龈损伤程度,一定程度上加快术后恢复[4]。
2025-03-25牙周病主要侵害牙齿周围的组织,涉及牙龈、牙槽骨及牙周韧带。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牙菌斑及牙石的累积紧密相关[1]。牙周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为牙龈红肿、出血和口臭。病情进展可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最终可能脱落[2]。
2025-03-04微生物感染细菌是牙体牙髓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细菌经牙体缺损处感染,导致牙齿硬组织受到破坏,引起硬组织脱矿和有机质的形成,从而发生牙髓病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患儿可出现牙齿疼痛、肿胀、敏感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直接影响口腔结构,致使患儿咀嚼功能下降。
2025-02-18上颌窦的解剖形态、气化程度、与相邻组织的空间关系等,都是决定种植牙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3]。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其气化程度、外侧壁的厚度、窦壁上血管的粗细等生理特征,以及窦腔内黏膜增厚、囊肿、积液等病理状态,均可能对种植牙手术造成显著影响[4,5]。
2025-02-06口腔正畸治疗是纠 正错颌畸形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可通过调整颌面部组织 结构,纠正颌面部形态,促进患者口腔正常发育,并改 善患者外观。临床在口腔正畸过程中,多采用经口外弓 支抗,其可产生较强的矫正力量,但稳定性偏低,因此 患者耐受性较差 [1]。
2025-01-21新型牙周药剂是指在牙周袋内放置缓释药物的治疗方式,与口服用药相比,能更好地提升局部的药物浓度,而且缓释药物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将药物浓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提高局部持续杀菌能力[5]。近年来,新型牙周药剂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在治疗慢性牙周炎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5-01-17残根残冠是口腔科比较常见情况,多由龋坏等原因导致[1-2]。残根残冠发生后,患者牙齿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引发根尖炎症等情况,严重甚至导致创伤性溃疡、口腔恶性肿瘤,危害严重[3]。近年,残根残冠疾病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需积极进行拔牙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4]。
2025-01-14上颌前牙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发音和进食,还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传统的延期种植修复需要等待3~6个月,而长时间的牙齿缺损会引起牙龈和牙槽骨的萎缩,导致后期修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拔牙后即刻种植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还有利于保存牙龈组织。
2025-01-06乳牙龋病是儿童口腔科的常见病和高发病,我国儿童患龋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1]。如不及时干预可进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早失、恒牙萌出异常等,严重影响牙列正常功能[2]。近年来对于乳磨牙深龋的治疗推荐采用间接牙髓治疗(indirect pulp therapy, IPT)[3]。
2025-01-03人气:18552
人气:15575
人气:15088
人气:14845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278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1634
国内刊号:42-1182/R
邮发代号:38-11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40
影响因子:0.980
影响因子:0.786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8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