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观察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句容市中医院接受药物干预的糖尿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3个月后,2组FPG、2 hPG水平与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和治疗情况4项DSQ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用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45%(χ2=5.091,P=0.024)。结论 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均有积极影响,并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为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可引发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多种并发症,需积极干预以控制血糖。目前,临床上尚无糖尿病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主要从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应用等方面干预[1]。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糖尿病患者多存在用药依从性较差、擅自停药或增加用量等情况,不仅会影响血糖的平稳控制,而且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2]。近年来,药学服务模式逐渐发生转变,从以往“药品保障供应”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为核心”的模式,通过实施医嘱审核、药学监护、用药教育等服务,可使患者疾病及药物知识有效提升,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进一步提升用药效果与安全性[3]。本研究观察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句容市中医院接受药物干预的糖尿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4]中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确诊;(2)2型糖尿病;(3)年龄18~75岁;(4)接受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伴其他严重原发疾病者;(2)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者;(3)合并恶性肿瘤;(4)并发视网膜病变者;(5)合并精神类疾病者;(6)存在认知或语言障碍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门诊或住院部为开具处方后患者行至药房取药,并由药师指导患者药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定期随访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并了解患者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实施动态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干预:(1)院内药学服务: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调查,了解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依据此咨询专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查询文献,设计糖尿病患者药物健康教育宣传册,包括糖尿病症状与危害、血糖控制目标、降糖药物种类与注意事项、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等,将健康教育宣传册发放给患者,并通过面对面、健康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开展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同时,强化药物联合应用、禁忌证等方面的教育,对于需同时服用≥2种药物的患者,需对医嘱进行审核,若处方中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与医师商讨修改医嘱,并向患者介绍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2)院外药学服务:建立药学服务专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定期推送糖尿病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并开展疾病知识拓展,介绍日常饮食、合理运动、自我血糖监测等方法。药师于固定时间在线,每天2 h左右,鼓励患者就糖尿病用药、病情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提问并作耐心解答。同时,患者出院时,发放切药盒与药盒,指导患者正确分装药物,并规范服用。通过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是否有漏服、多服、少服药物等情况出现,督促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若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咨询药师或医师。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血糖指标: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和餐后2 h时血液样本,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
1.4.2用药依从性[5]: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 8)评估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总分8分,8分表示依从性较高,6~7分表示依从性中等,<6分表示依从性差。计算百分比。
1.4.3生活质量评分[6]: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4个维度:生理功能(条目12个)、心理/精神(条目8个)、社会关系(条目4个)和治疗情况(条目3个),各条目分值均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4不良反应:
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晕等。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FPG、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FPG、2 h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2用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用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比较
2.3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和治疗情况4项DS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4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24),见表5。
表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3、讨 论
糖尿病是常见终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升,血糖水平失衡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阶段,临床主要从降糖药物的应用、饮食习惯与运动指导等方面入手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降糖药物长期使用对患者依从性有较高要求[7]。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并不理想,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实施干预时,也仅实施常规用药指导,临床药师未全程参与,难以有效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及安全性[8,9]。近年来,药学服务在糖尿病干预中的意义逐渐被临床重视,临床药师除参与药学查房、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外,还应该为患者提供用药健康教育、药学咨询等服务,使患者可遵医嘱规范用药。
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FPG、2 hPG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药学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进一步提升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极长,在高血糖症状、长期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影响下,患者极易出现消极心理状态,治疗信心、用药依从性均降低,出现少服、漏服或者擅自增加药量等现象,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而药学服务通过对患者实施院内服务,制作药物健康教育宣传册后,采用面对面教育、健康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全面介绍规范与安全用药知识,可使患者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全面提升,主动坚持规范用药[10];院外服务通过微信推送药物相关健康知识,并在线解答患者疑问、定期随访与指导,可全过程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提供动态的指导,帮助其坚持正确用药[11]。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后,患者可获得更为正确与全面的疾病与安全用药知识,进一步提升药物疗效,平稳控制血糖水平。
表4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依从性指的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临床研究显示,慢性病治疗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即为患者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高,则患者可规范用药,有效提升药物效果与安全性[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时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DSQL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药物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提升其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院内药学服务全面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药物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可使患者充分认识对规范用药的必要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明确不遵医嘱用药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其服药依从性[14]。院外药学服务则通过微信实施延续性的用药指导,推送健康知识、解答患者疑问,可使患者主动正确服用药物,减少漏服、多服药物等导致的不良事件。另外,院外药学服务还实施疾病拓展,予以患者饮食、活动、血糖监测等方面的干预,可使患者积极自主管理病情,规范用药,正确监测血糖,并建立与维持健康行为方式,有效控制病情[15]。予以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干预,不仅可促进患者规范用药,有效控制病情,而且可进一步提升用药安全性,减少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身心不适症状对日常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综上所述,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均有积极影响,并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刘畅,周祎灵,汪洋,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知识、态度与实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6):4593-4598.
[3]都丽萍,李春英,王睿韬,等.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现状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2,20(1):57-6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王越,孙安修,特日格乐,等.从药师角度评价哮喘患者用药技能、依从性和有效性[J].中国药房,2022,33(13):1642-1646,1659.
[6]韩倩倩,张宛月,石玥,等."宣畅汤"联合常规方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1,53(4):44-47.
[7]黄利娟,查君敬,梁学柱,等.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DRGs分组研究[J].中国病案,2021,22(8):21-24.
[9]付乐宸,宋智慧,董蕊,等.基于电话随访的药学监护对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1,23(6):298-303.
[10]王雪,聂恒卓,刘海平.OTO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74-81.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417.
[11]李婷,欧阳晓俊,陈宝宜,等.基于"江苏健康助手"数字医疗技术平台的慢病签约管理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群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1):52-54.
文章来源:冯薇.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9):143-146.
分享:
心力衰 竭(heartfailure,HF)是 指 心 脏 泵 血 功能失常性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再住院率高等特点。HF患者因血液中糖代谢速率减慢,2型糖尿病风险上升,住院患者中有40%均伴有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会进一步引起代谢紊乱,加 剧心肌损害。研究 统 计 显 示,合 并2型 糖 尿 病 的 HF患者再住院率明显高于 HF患者。
2025-02-15卡培 他滨是氟尿嘧啶的前药,单药方案:口服,1 250 mg/m2 , bid,用药 2 周后停药 1 周(d1-14),3 周为 1 个化疗周 期。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是卡 培他滨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发生率高达 53%~ 77%。HFS 通常呈自限性,很少导致住院或危及 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约 17%~26% 的患者因 HFS而中断或终止治疗[3] 。
2025-01-23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长且具有多样化特点的慢性乳腺病,主要由乳腺导管分泌物增加,刺激乳腺导管扩张造成分泌物溢出导管外导致,以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等为典型症状。传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通常是在急性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在脓肿形成时进行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处理,直至炎症得到控制、肿块处于稳定状态。
2025-01-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特征为持续、进行性发展气流受限。稳定期COPD是指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但此阶段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治疗与干预。呼吸功能锻炼能够缓解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
2024-12-13跟骨骨折为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2%,大多为高处跌落,足跟遭受垂直撞击的高能量损伤,骨折易累及关节面,约占75%。跟骨为足的主要负重骨,在人体站立、行走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多予以手术治疗,常选择跟骨外侧切口,但足跟部皮下组织覆盖相对较少,血运营养较差。
2024-11-08慢性支气管炎属于支气管黏膜、气管及周围发生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可引起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如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诱发病情急性发作,使咯痰等症状加重,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因而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其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疾病症状,包括止咳、平喘、稀释痰液等治疗。
2024-11-08围术期血糖不达标,将导致患者自身抵抗力降低,修复组织能力下降,影响伤口痊愈,加重病情,并提高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威胁其生命安全并延长住院时间。围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常会发生低血糖,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风险更大于非住院期间[2]。
2024-10-11新生儿撤药综合征(neonatal abstinence syndrome, NAS)是指孕期妇女大量或长期使用镇痛、镇静、麻醉药物或致幻剂等,药物通过母体胎盘,导致胎儿对该药物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性,患儿出生后由于药物在其血中浓度逐渐降低,从而出现神经、呼吸和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
2024-10-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分别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方及相关部门分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创新评价方式,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评价改革。
2024-10-02据调查,我国的HBP患病人数已接近2亿,其中老年人HBP发病率占患病总数的60%~70%[1]。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升高的主要手段,正确用药对控制患者疾病发展存在积极影响。石青萍等[2]研究显示,云南地区HBP患者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3.9%、8.3%。其中影响血压控制的主要因素是用药依从性,尤其是老年HBP患者,其用药依从率仅为5.9%[3]。
2024-09-12人气:18302
人气:16255
人气:15694
人气:15192
人气:1492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期刊人气:2292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0070
国内刊号:21-1516/R
邮发代号:8-36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