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森林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植树造林已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宣传之下,造林绿化有效实施并取得显著的成果,在一些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造林绿化后恶劣天气明显减少,在取得良好进展的同时,如何采取更加高效科学的林业技术措施,巩固造林绿化的成果,长久的共享良好自然环境,是当前造林工作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1、引言
前我国国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造林绿化工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并逐渐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造林绿化工作在取得良好成果后也需要继续实施和维护,要借助一些先进的林业技术,保证前期投入的各项成本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后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实现造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造林绿化后林木的现状
2.1林木的存活率有待提高
近些年来,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生态问题也更加严重,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改善了这种状况,并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造林绿化工程无疑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生态建设中。但绿化造林工程除建设之外,更需要后续的管理,以此保证林木的存活率。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地区主要集中于一些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降水较少,多风沙天气,并且温度变化大,这些自然因素本身就会严重影响林木的成活率。此外,由于植树造林后对林木的管理不够及时,在突发恶劣天气后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重新栽种,植树造林后也造成了较多树苗的死亡。在统计和分析后发现造林绿化后林木的存活率相对较低。
2.2林木管理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
林木种植后,为保证日后砍伐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管理。但实际中,造林绿化后对林木的管理工作往往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林木管理工作在我国属于相对冷门,这一学科的发展在高校科研方面差强人意,一些理论和实践都能够较快的更新和发展,但是具体到林木的管理工作中,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是缓慢迟滞的;另一方面,由于林木管理工作需要经常在户外,从事这一工作的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主,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因此在林木管理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难以有效运用。
2.3林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造林绿化后会带来多种效益,例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以及旅游资源的带动等。但是,大多地区在造林绿化后对林木资源的开发是很有限的,主要是以生态价值为主,这种现象也体现出了人们的“青山绿水”的价值追求,但是,却忽视了对林木资源多价值的运用。造林绿化林木的经济效益也是重要一部分,造林绿化的林木品种较多,像如速生柳,这种树木生长周期快,经济效益高,所以也要做到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同时像银杏树这样的林木,经济效益是相当高的,但这种树木的生长周期是较缓慢的,同时银杏树在秋天落叶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所以对于这种树木要从多方面开发其价值。
3、做好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的措施
3.1多措施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林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造林绿化工作的成效,针对当前林木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首先,要选取高质量的树苗。造林绿化中选取的大多是较小的幼苗,高质量的树苗在种植后生命力较强,有利于保证造林绿化后林木的成活率。如果树苗的质量较低,在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后,会直接导致大量树苗的死亡,使成活率大为降低;其次,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林木,目前的林业科学技术,可以对土壤进行精确的分析,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林木,提高成活率;最后,林业种植中也需要把防治病虫害考虑在内,病虫害对林木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病虫害问题,会造成林木大面积的死亡,严重影响林木成活率。
3.2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林木管理
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理论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管理水平,并加强管理的效率。造林绿化后为加强对林木的有效管理,必须要重视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学习。一方面,要定期对林木管理人员开展技术理论的学习,目前一些林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在管理中也缺乏对新的科学理论的储备,要借助定期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林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与高校建立林木管理人才培养制度,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林木管理中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高校一般都有林业方面的学科,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大量成果的积累,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有利,与高校建立人才的定向培养制度,把一些林木管理人员派到学校进行专门的学习,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储备。多项措施之下,增强林木管理的技术水平。
3.3多渠道开发林木资源
应当意识到造林绿化后林木所具有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要多渠道、多维度充分挖掘林木资源,实现林木效益的最大化[2]。当前对林木资源的开发主要在于生态保护方面,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林木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建立林木资源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在绿化造林完成后初期,树苗需要相对较长的成长期,所以在这一阶段,要以生态保护为主,不能过度开发;在林木成长中期,林木可开发的价值最多,可以根据树木自身特点,开发相关的旅游、药用以及环保科普等方面的价值;在林木成长后期,林木主要用于砍伐售卖。根据林木成长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建立资源开发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不同渠道充分开发林木资源。
4、结束语
造林绿化工作在生态保护及其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必须坚定不移的支持,同时也要认识到造林绿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造林绿化后更需要及时的做好各项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障林木的茁壮成长,及时做好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保证造林绿化工作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连刚.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绿色科技,2015,(8):176-177.
[2]袁凯.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3):088.
康海英.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农家参谋,2020(15):107.
分享:
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分布于陇东、陕北和苏里格地区,总面积约37万k㎡。前线保障点的选址与油田站场的位置及周边环境密切相关,其站址通常选择在靠近油区、向阳、背风、系统配套可依托的场地,场址选择还会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保障点旨在为油田生产提供一线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建筑主要包括宿舍、食堂、办公区等公共建筑。
2024-09-05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隐逸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园林生成阶段,此种精神还未得到完全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文人精神的流行,使得隐逸思想得到推崇。士大夫的隐逸意识从园林中可见一斑,从隐逸中完善人格,在丘壑山水之间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似乎是文人骚客的内心追求。
2024-09-05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零散空地打造口袋公园,为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空气质量,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宜人的生活环境。当前,为了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改善环境质量,打造更宜居、环保的新型城市,我国提出“公园城市”理念,进一步促进了口袋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2024-09-03庭院是指围墙围起来的建筑空间,包括亭、台、楼、榭等四周的场地,其不仅是一种建筑空间形式,更是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的生活艺术。植物作为庭院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作用主要基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不同的植物类型及配置方式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五感体验,同时,植物配置方式也会影响庭院空间设计及人们的体验。
2024-09-03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彰显自身生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可通过科学配置植物资源,改善现有城市环境,持续提升环境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窗口城市,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地域特色和文化引入城市园林绿化之中,是相关工作部门和人员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2024-09-03在公路和市政工程中,通过山体的道路常需采用土石方开挖方式,此法常形成高陡边坡,势必影响边坡工程自身安全和导致环境恶化。为保证边坡稳定和加强环保,边坡需进行必要的加固和绿化。现有的研究对于岩质边坡的绿化防护技术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高陡光滑岩质坡面的绿化防护上,受制于客土稳定、养分补给等因素的影响。
2024-07-22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主要包括工业废渣和尾矿等。基于“绿色引领发展•智造筑梦未来”理念,本文聚焦绿色建造,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导要求,以发展绿色建造为目标,根据甘肃省在“十大生态”产业领域和“新基建”方面的政策导向。
2024-07-04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引发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全球变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力。2021年9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双碳政策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拟定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政策举措;
2024-05-18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人口激增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球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超过55%。中国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60.6%,预计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68.7%。快速城市化及无序建设导致了生境斑块的破碎化、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
2024-01-08自从19世纪初绿地生态网络思想在欧美国家被提出,国内外已有大量城市基于其自身生态环境基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例如美洲各国共同构建起总长约4万km的生态廊道,国内上海、济南、珠江三角洲等城市与区域已初步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作为由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农田、水体、湿地等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
2024-01-08人气:7410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8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1747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5-0756
国内刊号:33-1370/S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