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引发了大众对于环保问题研究越发深入,林业产业的发展状况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林业与生态建设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本文主要是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述,最终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引言
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对生态环境水平的要求,进而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目前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这与社会对林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我国更应该加强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设,使生态发展与我国经济同步发展。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优秀经验,首先,国家在注重推进经济发展速度时更要注重质量,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使各行各业的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其次,要明确林业产业向环保产业发展这一目标,平衡好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方向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关系
首先,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换句话说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存在彼此不同的一面,又相互联系。从开展工作的目的来讲,林业产业的开展其根本目的是提升经济效益,而生态建设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所有生态系统中最为繁复的,它自身的功能体系就已经很完备了,要想开展林业产业工作必然是要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思想技术对其进行融合,提高森林资源的效益,强化森林资源的价值,保护森林资源,这就要在林业产业发展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注重的生态效益之间建立一个平衡,实现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同时取得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
其次,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不论是林业产业工作的开展还是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所以,若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优化生态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由于过去我国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大量砍伐树木,严重导致我国森林资源面积直线减少,所以增强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二,要不断提高我国森林产业的质量,优化林业产业机构;第三,增加林业资源与森林资源的同时更不要忽视其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基础,二者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必须围绕着促进森林资源发展这一目的展开,由于二者目的的同一性,所以二者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可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达到相辅相成的状态。
最后,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相互限制约束的关系。这是因为社会大众在开展林业产业工作时,都会有自身的目的,因此导致关注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大众基于利益取向关注经济效益,基于时间效益希望短期得到回报而关注经济效益,但是只关注经济效益是不对的,过于忽视生态效益,长此以往会影响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生态效益虽然是短期难以获取的,却能在长时间积累后带来更大的改变,所以不能过于注重某一个价值取向,应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建立平衡,相互限制相互约束。
2、分析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两者出现矛盾的原因
2.1森林基础薄弱
森林基础薄弱,就会导致人们所生活的空气中氧气的减少,也破坏了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天然过滤器,导致了近些年气候的不稳定变化,整体气温升高,甚至沙尘暴天气增多,人们呼吸系统出现疾病的比例增大等等问题的出现。在20世纪末我国就已认识到森林资源对于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重点关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林业产业的发展也随之快速兴起。尽管我国早期已迅速制定关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措施,现在已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基础过于薄弱,森林资源的分布也严重不均,所以西部地区沙漠化情况严重,近些年虽然在不断地进行人工植树造林,但由于西部地区过于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树苗成活的几率不大,尚需国家相关部门更加关注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问题。
2.2社会需求量大
中国早期过度开采森林资源,也与当时的国情有关,中国在建国初期,由于一些原因的影响,实施鼓励生育政策,这使得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人们对房屋、家具、纸巾甚至是筷子的需求大幅度提高,树木作为这些产品的原材料,人们对树木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导致很多森林资源被破坏,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程度。
2.3经济投入比重低
为了让我国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能有大幅度提升,国家对各行各业的产业都采取鼓励制度,甚至是资金支持。我国主要是将国债资金投入生态环境的建设,这使得真正用于林业产业投资的资金并没有多少,因此生态建设进展过慢,很多措施也无法推进落实。
2.4多方发展不协调
这种发展不协调首先表现在生态与产业之间的矛盾,产业发展开展工作就需要从森林中获取资源,树木生长缓慢,森林资源的总量限制了林业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开采或者过度砍伐就会导致很多树种灭绝,破坏生态环境。其次,林业产品供不应求,现代社会从纸巾、一次性筷子到建筑等等方面都离不开木材,导致人们对木制品的需求供不应求,然而树木的生长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林业产业的发展。
3、促进林业产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3.1树立正确发展理念
在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要将人与自然都能和谐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林业发展中保障生产者个人的合法权益,相关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得以保证,从物质、心理、文化等多角度保证林业工作人员的需求。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我们要从现有的森林资源入手,重视新的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同时也要对现有资源的合理使用进行监督,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现有资源不遭受迫害,在开采与培育之间建立一个平衡,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发展,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3.2构建生态建设相关机制
在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过程中,应该增加市场运营这一概念,令生态效益能够用货币化或者资本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在林业产业发展或是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发展导致的对资源的消耗计入在成本之中,对其进行相应的计提折旧。例如,在开采资源时使用的费用要计入成本,恢复资源或者合理损坏的资源这部门也要计入成本。在经过多行业的经济利益比较之后扶持经济效益更高的行业,在此基础上保障森林资源的合理采伐,林业保护和造林得以实现。
3.3提升森林物种丰富度
丰富树木的种类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制定不同的丰富物种计划,在丰富物种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抚育,提高现有的林业资源产量。针对老林可以将存在年龄较长的树木保留下来,因为这类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更强,也更适应当地的环境,在此基础上丰富老林的物种。对于新林,要在开始建设之前,对林区进行造林设计,改变传统使用的技术,使用幼林抚育等多种造林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为生存的植物,保证新林的物种可以顺利的生存下来,减少二次种植的次数,利用最低的成本完成对森林的改造工作。
3.4加快林业科技研究速度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开科技的不断创新,在林业产业中,可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树种选育和木材加工中去。使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科学种植可以加速树木的生长,提高树种的存活率;使用先进的木材加工技术,可以提高对木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上提高产量,在使用中节约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森林资源不足的问题。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家若想推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目标,合理使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加强对林业资源的投入力度,丰富森林资源物种数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视,最终实现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洪威.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05):134-137.
辛保东.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8):76-77.
分享:
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分布于陇东、陕北和苏里格地区,总面积约37万k㎡。前线保障点的选址与油田站场的位置及周边环境密切相关,其站址通常选择在靠近油区、向阳、背风、系统配套可依托的场地,场址选择还会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保障点旨在为油田生产提供一线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建筑主要包括宿舍、食堂、办公区等公共建筑。
2024-09-05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隐逸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园林生成阶段,此种精神还未得到完全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文人精神的流行,使得隐逸思想得到推崇。士大夫的隐逸意识从园林中可见一斑,从隐逸中完善人格,在丘壑山水之间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似乎是文人骚客的内心追求。
2024-09-05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零散空地打造口袋公园,为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空气质量,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宜人的生活环境。当前,为了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改善环境质量,打造更宜居、环保的新型城市,我国提出“公园城市”理念,进一步促进了口袋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2024-09-03庭院是指围墙围起来的建筑空间,包括亭、台、楼、榭等四周的场地,其不仅是一种建筑空间形式,更是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的生活艺术。植物作为庭院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作用主要基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不同的植物类型及配置方式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五感体验,同时,植物配置方式也会影响庭院空间设计及人们的体验。
2024-09-03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彰显自身生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可通过科学配置植物资源,改善现有城市环境,持续提升环境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窗口城市,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地域特色和文化引入城市园林绿化之中,是相关工作部门和人员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2024-09-03在公路和市政工程中,通过山体的道路常需采用土石方开挖方式,此法常形成高陡边坡,势必影响边坡工程自身安全和导致环境恶化。为保证边坡稳定和加强环保,边坡需进行必要的加固和绿化。现有的研究对于岩质边坡的绿化防护技术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高陡光滑岩质坡面的绿化防护上,受制于客土稳定、养分补给等因素的影响。
2024-07-22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主要包括工业废渣和尾矿等。基于“绿色引领发展•智造筑梦未来”理念,本文聚焦绿色建造,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导要求,以发展绿色建造为目标,根据甘肃省在“十大生态”产业领域和“新基建”方面的政策导向。
2024-07-04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引发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全球变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力。2021年9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双碳政策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拟定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政策举措;
2024-05-18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人口激增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球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超过55%。中国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60.6%,预计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68.7%。快速城市化及无序建设导致了生境斑块的破碎化、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
2024-01-08自从19世纪初绿地生态网络思想在欧美国家被提出,国内外已有大量城市基于其自身生态环境基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例如美洲各国共同构建起总长约4万km的生态廊道,国内上海、济南、珠江三角洲等城市与区域已初步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作为由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农田、水体、湿地等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
2024-01-08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林业与生态科学
期刊人气:1024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4749
国内刊号:13-1425/S
邮发代号:18-256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