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惠山区从2008年开始就以节约型园林绿化思想作为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的指导方针,在项目规划、竣工验收、绿化管养、绿化设计、工程建设、绿化执法等环节实施全程管理监控,真正做到节省财政资金、节约土地资源,让城镇绿化向节约型、生态型进行转变,跃升至规划建绿、生态建绿的层面。
1、“十二五”全区绿化建设成效
2008年,无锡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适地适树、节地节水”建设的新要求,并相继出台了《无锡市城市绿化建设导则(试行)》和《关于加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十二五”期间,按照无锡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惠山区高标准实施了京沪高铁景观廊道、沪宁城铁防护林、洛南大道景观林、惠山新城中央公园、惠山湿地公园、咸塘河游园等30余项重点绿化工程,总投资超过了20多亿,全区新增林地面积800hm2,森林总面积达7666.67hm2,到2015年底,全区林木覆盖率已达23.1%。5年里,为了让惠山大地更绿,各个政府部门规划布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农村、城区、城镇绿色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2、惠山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工作措施
2.1 抓好园林绿化规划
在重点绿化工程确定、规划过程中,惠山区均选择了专业园林绿化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邀请园林绿化专家进行方案论证。所有绿化项目符合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经区规划部门规划定点。每年市绿化会议后,区政府都及时组织农林、建设、城管、交通、规划、国土、水利等部门召开区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下发年度绿化工作意见,出台绿化配套政策。在绿地空间少、绿地空间不足、大面积绿色施工困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墙体、屋顶、桥梁等,使城市的每一个元素都成为绿色。2015年无锡景观研究院成立无锡空间绿化专项研究项目,开展城市三维空间绿化试验研究,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景观部门应积极推进这些科研成果,通过绿化屋顶、墙面、道路桥梁等特殊空间,形成节约土地的绿化城市。
2.2 抓好园林绿化设计
改造绿地,优化植物结构。无锡10年来共种植树木16.2万株,平均成活率92.3%。通过改造和绿化,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黄河风貌线沿线绿地已初步转化为森林景观,成为城市景观轴线和主要生态廊道。惠山区的重点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均符合节约型园林绿化规范,翻案审查程序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在绿化配置、树种选择、种植季节、绿化用水等方面均做到了科学、合理、节约,做到既突出生态效应,又兼顾景观效果,并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园林设计理念,通过地形改造和植物造景,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在植物配置上,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注重营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生态网络体系。在树种选择上,广泛应用乡土树种,节省了造林绿化建设成本。在绿色通道建设中,进一步减少草坪比例,扩大乔木种植,优化树种选择,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树木,营造稳定的城市植物群落。
2.3 抓好园林绿化建设
惠山区在重点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投入的高度一致,确保有限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采取了2项措施:一是做到边栽边查,二是验收坚持农林、审计、财政3、家共同派员实地查验。“四个统一”为建设的进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要根据无锡城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城市景观绿化建设,实事求是,建设适合无锡经济发展的城市园林。加强景观工程管理,降低项目成本。用最少的资金创造最大的生态效益,防止高价设计、高价购买绿色、高价建设绿色,杜绝大量古树名木和外来树种的移植。
2.4 抓好园林绿化管养
惠山区在注重城镇绿地(林地)面积迅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全面推行园林绿化管养市场化运作,继续实行绿地养护末位淘汰制度,实行定期督查考核。惠山区在注重城镇绿地(林地)面积迅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绿地养护管理。根据惠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区道路保洁和绿化养护管理职责的意见》惠府发[2008]161号文件精神,惠山区对重点绿化工程项目管养,均全面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由各责任部门,按规定程序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确定绿化养护单位,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合同条款,出台考核办法,明确具体的实施要求,采用每月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分养护单位,并将此作为养护经费拨付的依据,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到位一处,以考核提高绿化养护的水平。其中:建成镇区范围内各类绿地,以及国道、省道、出入道口和主干道路两侧的绿化养护,由区城管局负责;区级主干道路行道树及中分带绿化由区交通局负责;主干河道两侧防护林、农村村庄绿化和区镇村级道路绿化实行属地管理。
(1)针对城市绿化植物生长场地条件的恶化,采取了土壤改良、土壤施肥、土壤监测、除草、土壤松动等措施,改善土壤条件,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2)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和自然降水情况,及时浇水,充分利用滴灌和喷灌技术,减少水淹灌溉。
(3)根据植物的自然习性和生长规律,合理修剪,促进植物生长,同时注重塑造独特的植物形态,充分展示城市特色文化和园林文化,培养市民情感。
2.5 抓好园林绿化执法
惠山区所有重点绿化项目均得到了有效保护,园林绿化执法到位,树木移栽手续规范。按照部门分工,惠山区建成镇区范围内的绿化执法由区城管局负责,农村范围内的绿化执法由区农林局负责。“十二五”期间,区农林局共完成树木移栽审批32起,区城管局会同区行政执法大队共查处绿化违法行为15起。加大城市绿化和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规范绿地审批和林木采伐程序,规范居住区和新建单位的绿化审批和验收。严格执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的工作原则,对照省、市关于居住区和新建单位绿地建设指标要求,规范绿地建设。加强保护景观绿化成果,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尽一切努力保护城市景观绿化成果,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旧城改造和城市景观建设并行,加大对森林砍伐的现象和非法占领森林土地的处罚力度。同时,应加强保护古树和名木。古树名木是城市的活文物和珍贵的历史遗产。无锡有332棵古树和名木。调查显示,其中60%增长乏力,一些树木正在逐渐走向死亡。因此,应加强保护,采取科学的振兴措施,节约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
3、惠山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惠山区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求相比,与国家制定的规范标准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在游园建设中,尤其是镇、村级游园建设中,绿地率达不到指标要求(70%),乔木树种种植较少,建筑、广场铺地面积过大,绿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绿地对市民四季活动的需求。
(2)在树木种植上,仍存在“过度追求一次性成景”的急功近利思想,树木株行距过小,树种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阳光,造成了实际上的“生态浪费”。
(3)在绿化养护上,存在验收标准不一、管护质量参差不齐、监管主体多头、监管难以到位的现象。
4、结语
无锡园林绿化的节约型建设是无锡园林绿化建设和美丽无锡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锡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加强节约景观绿化和植物多样性的关键技术,推广节约景观绿化的替代技术,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大力支持和合作,动员社会力量相互关注、相互参与。
王伟.贯彻节约型园林绿化理念建设高标准景观绿化工程[J].现代园艺,2019,(20):162-163.
分享:
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分布于陇东、陕北和苏里格地区,总面积约37万k㎡。前线保障点的选址与油田站场的位置及周边环境密切相关,其站址通常选择在靠近油区、向阳、背风、系统配套可依托的场地,场址选择还会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保障点旨在为油田生产提供一线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建筑主要包括宿舍、食堂、办公区等公共建筑。
2024-09-05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隐逸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园林生成阶段,此种精神还未得到完全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文人精神的流行,使得隐逸思想得到推崇。士大夫的隐逸意识从园林中可见一斑,从隐逸中完善人格,在丘壑山水之间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似乎是文人骚客的内心追求。
2024-09-05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零散空地打造口袋公园,为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空气质量,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宜人的生活环境。当前,为了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改善环境质量,打造更宜居、环保的新型城市,我国提出“公园城市”理念,进一步促进了口袋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2024-09-03庭院是指围墙围起来的建筑空间,包括亭、台、楼、榭等四周的场地,其不仅是一种建筑空间形式,更是根植于国人心灵深处的生活艺术。植物作为庭院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作用主要基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不同的植物类型及配置方式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五感体验,同时,植物配置方式也会影响庭院空间设计及人们的体验。
2024-09-03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彰显自身生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可通过科学配置植物资源,改善现有城市环境,持续提升环境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窗口城市,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地域特色和文化引入城市园林绿化之中,是相关工作部门和人员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2024-09-03在公路和市政工程中,通过山体的道路常需采用土石方开挖方式,此法常形成高陡边坡,势必影响边坡工程自身安全和导致环境恶化。为保证边坡稳定和加强环保,边坡需进行必要的加固和绿化。现有的研究对于岩质边坡的绿化防护技术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高陡光滑岩质坡面的绿化防护上,受制于客土稳定、养分补给等因素的影响。
2024-07-22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主要包括工业废渣和尾矿等。基于“绿色引领发展•智造筑梦未来”理念,本文聚焦绿色建造,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导要求,以发展绿色建造为目标,根据甘肃省在“十大生态”产业领域和“新基建”方面的政策导向。
2024-07-04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引发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全球变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力。2021年9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双碳政策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拟定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政策举措;
2024-05-18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人口激增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球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超过55%。中国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60.6%,预计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68.7%。快速城市化及无序建设导致了生境斑块的破碎化、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
2024-01-08自从19世纪初绿地生态网络思想在欧美国家被提出,国内外已有大量城市基于其自身生态环境基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例如美洲各国共同构建起总长约4万km的生态廊道,国内上海、济南、珠江三角洲等城市与区域已初步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作为由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农田、水体、湿地等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
2024-01-08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林业与生态科学
期刊人气:1014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4749
国内刊号:13-1425/S
邮发代号:18-256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