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长春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

  2024-11-26    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评估长春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长春市某养老机构内抽取符合纳排标准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236例,应用健康信息筛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主观认知下降自测卷(SCD-Q9)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DAS-1000)采集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脉搏波速(baPWV)、血压值等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动脉硬化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该养老机构老年人有动脉硬化风险者占比35.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适量运动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增高的保护因素。以上指标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增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关注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情况,控制血压血糖,开展戒烟宣传讲座,增加开展身体活动的频次,降低老年人群体动脉硬化风险。

  • 关键词:
  • 健康风险评估
  • 养老机构
  • 动脉硬化
  • 心血管疾病
  • 老年人群
  • 加入收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全球第一死因。而动脉硬化被认为是CVD早期且可逆的阶段,以动脉硬化为基础的衰老心血管事件链在老年人CVD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1%的CVD疾病负担由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所致[2],特别是老年人群。有研究发现[3],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桑玉[1]研究显示,老年群体脉搏波速(baPWV)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baPWV值随年龄分层显著增高即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更高。所以,针对老年群体的动脉硬化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已成为当下社会的焦点。参考中国专家共识[4]的判定标准,baPWV可用于评估动脉硬化风险,baPWV≥14.00 m/s即判定为有动脉硬化风险,评估动脉硬化风险的理论水平已成熟。本研究旨在以量表研究结合动脉硬化仪器检测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评估,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后,以动脉硬化患病率为67.3%[5]为参考,计算后确定样本量为187例,考虑到可能会出现错填、漏填及无效问卷导致样本含量不足,将样本含量扩大20%,最终样本量为至少224例。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长春市某养老机构内抽取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人236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60~95岁,平均75.8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周岁;②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能够配合问卷调查;③入住该养老院≥3个月;④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精神或认知障碍者;②耳聋或智力存在缺陷,以致无法顺畅交流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精神疾病无法进行自我评价者;⑤患有心脏疾病、进行过心脏搭桥手术者。

1.2调查工具

①应用健康信息筛查问卷进行社会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等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吸烟、饮酒频率、饮水习惯、运动频率等。②应用国际通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总分21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欠佳,≤7分表示睡眠质量良好[6]。PSQI重测信度为0.994,分半信度系数0.824,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845;此外,PSQI的结构效度为0.76,分类效度为0.81,表明其信度效度均良好[7]。③应用主观认知下降自测卷(SCD-Q9),SCD-Q9量表分数≥5分表明其可能存在潜在的记忆损害,中文版SCD-Q9 Cronbachα系数为0.886,分半信度系数亦在0.800以上,提示中文版SCD-Q9内部一致性较好[8]。④应用DA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养老机构老年人baPWV,无创检测人体动脉在压力改变时的波动波形,分析评估动脉硬化程度(包括动脉的弹性情况、下肢动脉阻塞及管腔狭窄程度),同时无创检测心率及四肢血压。参考中国专家共识[4]的判定标准,将baPWV≥14.00 m/s判定为有动脉硬化风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4质量控制

调查员应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并经过统一培训,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询问,保证问卷有效率。调查问卷填写完后须立即进行现场逐项核查,防止错填、漏填,直至确认整份问卷填写合格为止。调查结束后由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将所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录入电脑。


2、结 果


2.1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的单因素分析

该养老机构老年人有动脉硬化风险者占35.6%(84/236)。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对动脉硬化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对动脉硬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动脉硬化风险影响因素[n(%)]

吸烟、饮酒、运动状况对动脉硬化风险有统计学差异(P<0.05),饮水习惯、关注食品成分及饮食口味对动脉硬化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生理指标中高血压、糖尿病、睡眠质量、BMI分级及四肢力量自评对动脉硬化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损害对动脉硬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以baPWV值界定的动脉硬化风险(0=无风险,1=有风险)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即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患高血压、糖尿病、四肢力量自评、吸烟、饮酒、运动、睡眠质量和BMI分级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的危险因素中,患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情况和运动对动脉硬化风险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养老机构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患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运动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患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见表4。

表2行为生活方式对动脉硬化风险影响因素[n(%)]

表3生理指标对动脉硬化风险影响因素[n(%)]

表4动脉硬化风险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动脉硬化风险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 论


本研究人群中有动脉硬化风险者占总数的35.6%,低于桑玉[1]、屈芳[9]、纪荣荣[10]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该养老机构日常开展集体活动频次高、日常监测血压血糖情况、帮助老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措施有关。

通过生理指标与动脉硬化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高血压是影响动脉硬化风险的因素之一[11],桑玉[1]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平均动脉压与baPWV呈正相关趋势,血压越高,动脉硬化风险越大。董奥奇等[12]研究显示,在芜湖市参与健康体检的5 822例中,有1 072例高血压,其中865例同时患动脉硬化,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80.7%。在开滦研究2010年度随机抽样的907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7±6)岁]中,374人收缩压<140 mmHg,其动脉硬化患病率为76.1%;533人收缩压≥140 mmHg,其动脉硬化患病率为97.6%[13]。柯钧弋[14]通过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49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独立危险因素。与莫剑梅等[15]研究结果一致,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baPWV与高血压病程正相关。裴德根等[16]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升高时,血管壁内皮屏障功能受损,而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类物质沉积于内皮损伤处形成动脉硬化。同时,糖尿病也是动脉硬化患病影响因素之一,与柯钧弋[14]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是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董奥奇等[12]研究结果显示,在芜湖市参与健康体检的5 822例中,患糖尿病529例,其中418例患动脉硬化,占糖尿病患者的79.0%。与诸莹菲等[17]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壁弹力蛋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丢失,纤维变性加重,血管弹性下降,硬度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度也会随病程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对动脉的保护作用消失。

行为生活方式与动脉硬化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吸烟也是影响动脉硬化的因素之一。冯玥琪等[18]研究表明,吸烟在动脉硬化的进展上也起到显著作用。Doonan等[19]分析了39项吸烟对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后提出,吸烟可导致动脉硬化程度显著增加,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影响。同时吸烟也是包括肺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等众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20,21]。有研究表明,烟草烟雾可通过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进而损害动脉血管的舒张功能[22,23],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进而损伤血管内皮。此外,缺乏运动也是患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蔡维维等[24]研究结果一致,其选取蚌埠市某社区的65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力活动不足的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大多存在动脉硬化。中国居民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负关联[25]。

本文结果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运动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的影响因素,因此建议养老机构更加重视老年群体日常血压、血糖监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吸烟的危害,劝阻吸烟的老年群体早日戒烟,同时增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开展的频次,帮助老年群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参考文献:

1桑玉.老年人脉搏波传导速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2.

2张梦妮,李茂婷,职心乐,等.1990-2019年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疾病负担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10):1797-803.

3吴利,朱红,曹长春,等.2型糖尿病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3):96-9.

4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专家共识起草组.同步四肢血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6):521-8.

6韩严敏,王琢,孙浩冉,等.不同中医体质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4):6119-21.

7刘芮.老年便秘体质因素的回归分析及危险体质调护方案构建[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

8郝立晓,胡笑晨,韩璎,等.英文版主观认知下降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6):3238-45.

9屈芳.贵州农村老年人APOE4基因及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D].贵阳:贵州医科大学,2022.

10纪荣荣.老年高血压患者人体成分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承德:承德医学院,2021.

11张亚静,吴寿岭,李慧英,等.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56-63.

12董奥奇,杨正霞,武艳,等.芜湖市健康体检人群动脉硬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4;45(10):958-63.

13赵华灵.老年人群诊室、随诊间、动态收缩压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7.

14柯钧弋.川东北地区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D].南充:川北医学院,2022.

15莫剑梅,钱静,黄荣杰,等.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23;45(17):2068-73.


基金资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3年度主题案例”项目(ZT-231019915);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20203117SF);


文章来源:孙浩冉,郭宇航,王琢,等.长春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动脉硬化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22):5589-559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老年学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期刊人气:570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吉林省卫生厅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9202

国内刊号:22-1241/R

邮发代号:12-7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