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CT angiography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定量参数的危险分层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22例,其中非缺血组(CT-FFR>0.8)66例,缺血组(CT-FFR≤0.8)56例。对两组数据斑块特性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关系。结果 CT-FFR>0.8血管218支,CT-FFR≤0.8血管174支,两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及狭窄度>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出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及狭窄度>50%为局部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CT-FFR可以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斑块性质进行危险分层,能够从解剖学狭窄及功能学层面评估局部心肌血情况,优化诊疗措施。
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是排除和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影像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及较高的阴性预测值。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CA)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是ICA和CCTA都只能观测到解剖学狭窄度,不能从功能学角度评判心肌血供情况。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的标准,FFR≤0.8提示为缺血病灶[1],可积极进行临床干预;FFR>0.8提示该病灶引起心肌缺血的概率较小。但是,FFR是基于ICA的有创检查,其会增加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并且费用较高,难以推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及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无创性CT-FFR诞生,且与传统FFR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3]。文献报道,通过CCTA获得的斑块特征分析与血管内超声对比,斑块的特征如脂质斑块、正性重构等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可作为局部冠状动脉狭窄与局部心肌缺血的潜在联系[4]。本研究探讨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定量参数的危险分层及其临床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行CCTA检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122例,男性72例,女性50例,年龄(59.9±8.6)岁。其中非缺血组(CT-FFR>0.8)66例,缺血组(CT-FFR≤0.8)56例。本研究CT-FFR计算由中国科亚医疗公司的深脉分数(DeepVessel FFR)软件进行。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团队的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DeepVessel FFR软件与有创FFR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血管水平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度为88.73%、敏感度为97.56%[5]。因FFR的测量方法为有创检查,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根据CT-FFR进行分组有一定临床意义[6]。
纳入标准:①CCTA图像质量合格;②经CT-FFR软件计算,反馈得到有效数据;③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完整。排除标准:①DICOM软件无法识别;②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史;③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且支架与靶病变位于同一支血管。本研究已获得徐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320排CT(Aquilion ONE及ViSION,日本Canon公司),Volume扫描模式,探测器宽16 cm。采用高压注射器以4.0~5.0 mL/s的流率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含碘370 mg/mL,拜耳先灵公司)40~60 mL,然后相同流率注射30 mL 0.9%NaCl溶液。扫描时受试者仰卧位,常规心电监护。扫描参数:准直320×0.500,重建层厚0.500 mm,球管转速Aquilion ViSION 0.275 s/转,Aquilion ONE 0.35 s/转,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400 mA,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曝光。对采集后图像进行最优图像质量重建,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
无创CT-FFR测量:所有患者的标准DICOM格式CT数据传输至专业CT-FFR测量软件(DeepVessel FFR),由专门操作人员在不知道其他检查结果的情况下进行CT-FFR测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斑块分割及定量分析模型,采用人工标注的斑块数据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斑块的自动检测和分割模型训练,并对分割结果进行斑块体积、斑块成分、斑块长度、重构指数等定量指标计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不同特征与局部心肌缺血性病变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资料比较
共纳入392支血管病变血管,前降支168支,回旋支56支,右侧冠状动脉120支,第一对角支16支,第二对角支10支,钝缘支10支,中间支12支。非缺血组CT-FFR>0.8血管218支,血管狭窄>50%的46支,平均血管狭窄48.29%;缺血组CT-FFR≤0.8血管174支,血管狭窄>50%的90支,管腔平均狭窄58.91%。见图1。
图1CPR图像与CT-FFR图像
①左前降支CPR及短轴位图,前降支中段多发点状小钙化斑及非钙化斑块,局部管腔重度狭窄约80%(白箭示钙化斑块,红箭示非钙化斑块。半自动化斑块分析软件测量斑块总体积为124.35 mm3,其中钙化斑块体积为12.48 mm3,非钙化斑块体积111.87 mm3);②为CT-FFR图像,左前降支中段病变远端CT-FFR值为0.75
CT-FFR≤0.8组与CT-FFR>0.8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各项血脂参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与CT-FFR均无相关性(P>0.05),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分别与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具有相关性(P<0.05),总胆固醇与钙化斑块体积具有相关性,其余各参数间无明显相关性。
表1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斑块特征比较
CT-FFR≤0.8组与CT-FFR>0.8组患者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及狭窄度>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几种危险因素更易造成局灶性心肌缺血。两组非钙化斑块总体积及正向重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冠状动脉斑块不同特征与CT-FFR相关性
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导致局部心肌缺血的因素有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及狭窄度>50%,与局部心肌缺血性病变相关。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和狭窄度>50%仍是最主要因素,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CT-FFR≤0.8组与CT-FFR>0.8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各项参数均与CT-FFR没有相关性,提示血脂代谢异常不是冠心病发生的绝对因素,其可能在冠心病发展的某个阶段起着重要作用[7],也可能与部分患者服用降脂药物有关,需要今后对研究对象进一步分层、细化,这也提示不能忽视血脂正常而有冠心病症状的患者。与粥样斑块性质相关分析显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分别与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具有相关性,总胆固醇与钙化斑块体积也具有相关性,说明脂质代谢异常在粥样斑块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粥样硬化斑块,由血管内膜反应性增生演变至纤维钙化斑块,稳定性各不相同。随着计算机自动化软件的应用,CCTA不仅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进行分析,还能够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包括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重构指数等,在对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定量分析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斑块长度及管腔狭窄>50%是局部心肌缺血CT-FFR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冠状动脉狭窄时,血流通过该段消耗的能量增加,FFR值降低,伴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节段的延长,FFR值降低越明显。有研究证实狭窄长度是影响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决定因子[8]。本组研究中,管腔狭窄>50%是局部心肌缺血中主要影响因素。血管狭窄程度与血流动力学关联性欠佳可能是由于脂质成分的存在,脂质斑块引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性质不稳定,容易出现破裂或侵蚀,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9]。纤维或钙化为主斑块代表斑块的愈合过程,性质相对稳定,斑块侵蚀破裂较少发生,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管腔狭窄程度,常引起慢性局部心肌缺血[10]。本组非钙化斑块体积和正向重构不是局部心肌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文献[11]报道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纳入样本斑块的多样性,以及本组病例皆为稳定性胸痛。
表2CT-FFR>0.8组与CT-FFR≤0.8组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比较
表3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关系的回归分析
近年来,CT-FFR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发了基于不同原理的CT-FFR技术。本研究采用科亚医疗深脉分数,已取得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三类证。本研究中非缺血组46节段血管狭窄程度>50%,CT-FFR>0.8,且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侧支形成,导致其CT-FFR值并未降低。相反轻度狭窄患者狭窄度<50%,却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因此,冠状动脉狭窄单因素定量不能准确反映心肌缺血状况,也不能对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做出较准确的预警。本组研究对象管腔狭窄多集中在50%~70%,CT-FFR特别适用于低中危患者如稳定性心绞痛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评估,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能够精准定位罪犯血管,减少患者不必要的ICA,节约成本,改变治疗决策[12-14]。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关注在这灰色区域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更准确的治疗决策,当CT-FFR>08时,并未出现心肌缺血情况,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推迟有创ICA的检查,当CT-FFR≤0.8时,提示心肌存在缺血情况,这时支架治疗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15],确实使CT-FFR成为ICA和血运重建术的看门人[16-18]。
综上,CT-FFR能够同时完成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及功能学评价,对管腔狭窄程度及粥样斑块进行危险分层,能够精准定位罪犯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2]杨国建,孙福成.无创CT血流储备分数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387-391.
[3]郭欣,李树斌,张旭霞,等.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717-720.
[6]张晓蕾,唐春香,李建华,等.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定量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8,33:1261-1265.
[7]陈少伯,赵季红,梁国庆,等.光学相干断层显象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77-180.
[8]崔孔勇,吕树铮,宋现涛,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422-425.
[14]单冬凯,杨俊杰,窦冠华,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8,43:33-37.
[16]张龙江,唐春香.中国CT血流储备分数的创新研究和应用之路[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563-2566.
基金资助:江苏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KC19176);
文章来源:高永广,夏平,师毅冰,等.CT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狭窄危险分层及功能评价的临床初探[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4,33(09):956-960.
分享:
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多数因体检发现,病理虽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不适宜早期筛查。双源螺旋CT是基于普通CT而来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1]。本文分析双源螺旋CT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2024-10-1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累及咀嚼肌系统和(或)颞下颌关节出现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疾病。颞下颌关节盘移位被认为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或阶段,是指盘-髁位置关系不正常或错位,髁突前斜面与关节盘中间带不正对,干扰下颌运动时髁突滑动,可以导致不同阶段的临床功能障碍。
2024-09-30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是排除和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影像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及较高的阴性预测值。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CA)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是ICA和CCTA都只能观测到解剖学狭窄度,不能从功能学角度评判心肌血供情况。
2024-09-24肺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这导致患者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期,因此早期筛查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 dose computer tomography, LDCT)技术因敏感、辐射剂量等优势,已成为肺癌早期筛查最常用的临床工具。早期肺癌在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肺结节,放射科医生可以通过分析CT图像中的肺结节来诊断肺癌。
2024-09-04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指肺或支气管被真菌侵犯后发生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引发肺部和气道黏膜出现炎症性肉芽肿,进而影响患者肺部通气功能。IPFIs多继发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但早期无特征性症状、体征,加之病情发展迅速,是导致多种危重疾病如恶性血液病、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4-08-28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具有密度分辨力、纵向分辨率高以及可定量分析等优点,是临床常用诊断类设备,其中多排螺旋CT (multi-slice CT,MSCT)在全身多种疾病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CT是常用的医用X射线诊断项目,临床上CT检查应用频率日益增加,CT设备常常带“病”运行,存在不规范使用、维护的现状。
2024-08-19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MR)成像技术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能够提供血管形态、斑块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的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局限性。
2024-08-01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居世界癌症发病率的第5位和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GC新发病例108.9万人,死亡病例76.9万人,其中我国新发及死亡病例约占全世界的44%和49%。由于我国未建立成熟的早期GC筛查体系,因此多数患者来院就医时已经进展到中晚期。
2024-07-19肺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是全球癌症死亡主要原因。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对肺癌的认识及早期诊断得到很大提高。然而,由于肺癌多态性及对该疾病认知有限,漏诊及延迟诊断仍较为常见。
2024-07-10骨化性肌炎是一种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性骨科疾病,可累及全身性肌肉组织及骨关节,病因尚不明确。骨化性肌炎是儿童或青年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先天性斜颈、颈部扭转、肌肉肿胀变硬、软组织肿块等症状,虽不伴发疼痛,但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不仅会累及全身肌肉,严重时甚至会致残[1,2,3,4]。
2024-06-18人气:17879
人气:14630
人气:9850
人气:8996
人气:808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期刊人气:154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8001
国内刊号:44-1391/R
邮发代号:46-221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