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研究

  2024-09-0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如何实现协同发展。首先,结合相关理论系统分析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效应;其次,指出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乡村生态环境面临破坏压力、农村居民参与度不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最后,提出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协同发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本研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乡村旅游
  • 农业生态保护
  • 协同发展
  • 品牌建设
  • 基础设施
  • 加入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向往,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对农业生态的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化、协调化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可能导致生态灾难,同时,乡村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因此,研究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如何实现协同发展,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1、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效应


1.1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这种协同效应具体体现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方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符合经济理性人假设。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提供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对绿色、健康、和谐的追求,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农民在保护农业生态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投资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长期收益。这种经济行为符合经济学中的投资理论,即在短期内,农民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来保护农业生态,但在长期内,这种保护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符合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在保护农业生态的前提下进行,这就要求人们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此外,生态系统理论还告诉人们,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依靠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过度开发和破坏。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符合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认为,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建构出来的,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中,农民、游客、政府等各方通过互动,共同构建了一种绿色、和谐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生态保护。

1.2 农业资源的市场化与保护共收

农业资源的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农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农业资源得到更高效、更合理的利用,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中,市场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体而言,市场化手段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等来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业资源的保护也是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关键,农业资源的保护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在农业资源保护中,需要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等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实现农业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农业资源保护的目的。

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中,农业资源的市场化与保护共收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市场化手段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而农业资源的保护则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这种良性互动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市场化与保护共收的协同效应。

1.3 农业主体的新型化转型

农业主体的新型化转型是指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中,通过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改善农民生产方式等途径,实现农业主体的现代化和新型化,这既是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1]。

从农民个体角度来看,新型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中,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农业产值;新型化转型还有助于转变农民的观念,使农民更加关注农业生态保护,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农业产业角度来看,新型化转型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值。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中,新型化转型可以促使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农业产值;新型化转型还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农村社会角度来看,新型化转型有助于改善农民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效率。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中,新型化转型可以促使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型化转型还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2.1 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例如,乡村道路、水利设施、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给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部分地区存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例如,乡村旅游中的餐饮、住宿、娱乐等设施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农业生态保护中的环境监测、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配套设施也不完善,这给农业生态保护的实施带来了诸多困难[2]。

以某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诸多困难。乡村道路不平整,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水利设施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能源设施不完善,给旅游设施的运行带来了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项目的实施,影响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2.2 乡村生态环境面临破坏压力

部分地区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能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渗入土壤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可能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带来环境压力,如垃圾乱扔、水资源过度使用等问题。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可能会过度开发和利用乡村资源,如过度开发旅游资源、过度利用土地等,这可能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某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一个秀丽的农村地区。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农民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也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3 农村居民参与度不高,参与意识薄弱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许多农村居民并不清楚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价值,甚至可能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存在误解和偏见,这种认知程度不高可能会导致农村人口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度较低。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实际过程中,许多农村居民可能并不积极参与其中,甚至可能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参与度不高可能会影响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实际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实际过程中,许多农村居民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参与意识,甚至可能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采取被动和消极的态度,这种参与意识薄弱可能会影响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参与效果和参与质量。

2.4 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滞后,市场竞争激烈

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中,品牌效应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我国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相对滞后,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统一、明确的品牌形象,这可能导致游客对乡村旅游项目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兴趣,品牌化建设滞后还导致乡村旅游项目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影响整体竞争力[3]。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各类乡村旅游项目纷纷涌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项目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品牌化建设滞后,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吸引和留住游客。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可能会采取价格战来吸引游客,这可能导致乡村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不仅会影响乡村旅游项目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导致整体乡村旅游市场的秩序混乱,影响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3、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为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投入,重点关注乡村道路、水利设施、能源设施和通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注重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保护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例如,要建设起一条良好的交通网络,确保游客顺利抵达乡村旅游区,同时也要保证农业生态保护区的交通畅通,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便利,注重水利设施的建设,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保护所需的水资源供应和农田灌溉问题,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农田水利的高效利用。

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可以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并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旅游部门和乡村社区应积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便民设施,如公共厕所、供游客休息的座椅等,同时还要加强景区的环境整洁和维护工作,提供优美的旅游环境。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也需要注重合理规划与有序管理。政府应加强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符合旅游和生态的要求。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保护的运行,推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确保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4]。

3.2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协同发展

1)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政府部门应充分了解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5]。例如,制定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项目;制定支持农业生态保护的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态保护工作。

2)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例如,建立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协同发展中的问题;建立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合作平台,促进各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3)加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政策宣传与培训。政府应加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政策宣传,使农民和旅游从业者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同时,应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和旅游从业者的政策意识和业务能力,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1)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广大农民和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6]。例如,可以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座谈会等活动,使农民和游客充分了解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深入开展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组织开展各类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实践活动,让农民和游客亲身体验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实际效果,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例如,可以组织农民和游客参观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示范项目,让他们亲眼看见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实际效果;可以举办乡村旅游农业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活动、农耕体验等,让农民和游客亲身体验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过程和成果。

3)加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培训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培训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农民和旅游从业者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等,使农民和旅游从业者充分了解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远程培训,方便农民和旅游从业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帮扶等方式,激发农民和旅游从业者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7]。例如,可以设立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奖励基金,对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农民和旅游从业者给予奖励;可以制定和完善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和旅游从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

3.4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1)加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可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可以加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推广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推广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广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例如,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可以组织举办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展览、推广活动等,展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形象。

3)加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培育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培育,通过提高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质和水平,提升品牌的价值和竞争力[8-10]。例如,可以加大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投入,提高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设施和服务水平;可以加强对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管理,提高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质量和效益。

4)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合作与交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提升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例如,可以组织举办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合作与交流活动,促进各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可以鼓励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品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


4、结束语


未来,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乡村旅游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为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未来的研究工作应深入探讨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空间布局和整合,合理规划和布局乡村旅游项目,同时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加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政策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和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民和旅游从业者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下转第113页)展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杰,陈长月,孙倩,等.湖南张家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商展经济,2024(2):62-65.

[2]魏斌,马玉堂.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2):110-113+120.

[3]刘莉.乡村振兴视域下“露营+”模式探析以四川省大邑县为例[J].当代县域经济,2024(1):52-55.

[4]高发群,鲁晓璇.乡村振兴背景下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市场周刊,2024,37(1):49-52.

[5]刘莹莹.产业融合视角下农业旅游生态转型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3(12):143-144.

[6]定艳秋.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11):86-88.

[7]许光凝,吕东珂,任康瑞.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省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辽宁经济,2023(11):68-72.

[8]向慧容,卢志海.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坑贝-莲塘村历史风貌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1):106-109.

[9]黄甜,郭青海,邹凯,等.乡村复合生态系统中村庄的社会经济生态位研究[J].生态学报,2022,42(1):105-115.

[10]屈昂,魏冰青,屈勇,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模式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9):109-113.


基金资助:河南省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市乡村旅游文化优化发展路径研究——以新县田铺大塆为例”(2023SH037)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刘凤,王梦琦.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7):102-105+11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旅游研究

期刊名称:旅游研究

期刊人气:159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昆明学院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4-5841

国内刊号:53-1212/K

邮发代号:64-7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