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很大。新冠肺炎疫情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很大冲击,疫情控制后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当前河北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破解这些关键性问题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1、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基本现状
2020年河北省接待游客3.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00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经济稳定复苏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河北省现有5A级景区11家,4A级景区140家,分布较为广泛。客流量主要集中在4A级以上景区,虽然当前比较流行的周边生态游、自驾野游、古村镇游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但是4A级以上景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号召力,回头客较多,相比之下4A级以下景区则客流量较少。河北省旅游游客主要来自省内和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在内的周边省份,远距离省份游客数量相比先进省份的知名景区明显较少。景区大多分布在城市外围,员工主要以本地中青年为主,尤其是中小景区,员工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近些年河北省不断加大旅游业支持力度,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2021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空间很大。
2、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相关因素
(1)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北接大草原,内部分布众多河流、湖泊,又是新中国成立的摇篮,加上城市周边不断兴建的古镇,悠闲采摘研学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可以说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创新特色服务,辅助以合理宣传和政策支持,将会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河北省进入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各项事业、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思维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细致,旅游将成为居民放松身心、释放情怀、联络感情等享受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居民美好生活的主要体现。随着河北省“三农”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物质生活丰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给农民增加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传统思想观念不断转变,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了旅游大军中来,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消费群体。
(3)后疫情时期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各景区人流量骤减,利润下滑,旅游业进入了短暂的低潮期。随着疫情的控制,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进入正轨,外出旅游再次成为人们热衷的精神享受方式,并且成为居家隔离后释放身心的重要手段,旅游人数将会在近些年成倍增长,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河北省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做好相关支持和保障工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迎接旅游黄金期的挑战,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
3、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投入力度不够
当前旅游业发展还是缺乏相应的重视,尤其是对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后出现的旅游热和将要到来的旅游发展黄金时期分析不够充分,对4A、5A级以下景区投入力度不够,支持性政策较少,对五一、暑期、十一等特殊时期的鼓励措施较少。很多中小景区都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自身收入渠道单一,运营成本较高,没有多余资金对景区进行改造升级,很多基础设施都陈旧老化,绿化、美化不到位,景色、项目、服务等综合体验吸引力差,很难得到发展。一些景区思想意识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存在等、靠、要思想,没有资金就维持现状,不愿意过多投入,不懂得统筹全局,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一些修边幅、补漏洞、填边角等小规模投入都置之不理,严重缺乏发展竞争力。
3.2资源开发不足
不管是草原、山脉、湖泊、海洋,还是红色教育,各景区可使用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周边配套资源同样很多。但是很多景区没有进行统筹规划,眼光短浅,缺乏“一盘棋”思想。景区将更多精力放在主要景点开发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忽略了周边其他资源,开发力度较小或基本没开发,所进行的投入远远小于重点资源。很多景区过度盲目跟风,什么受欢迎就开发什么项目和服务,未深入开发自己的特色,突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忽视了景区发展的内涵,一直走平庸路线。一些景区存在重利益轻服务思想,对旅游业的本身特性存在理解偏差,对特色服务的开发缺乏积极性,导致景区出现景色重复、项目简单、服务质量不平衡、体验范围受限、景点联动性差等降低游客旅游体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3管理不到位
规范管理是景区良性发展的基础,管理缺失会给景区和旅游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秦皇岛山海关景区被摘牌的例子足可说明其重要性。很多景区管理部门职责划分混乱,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畏难心理,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游客意见反馈渠道不畅通。景区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日常管理办法、监督管理机制、员工管理办法、奖惩管理机制等不够完善,运营模式不够规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景区管理普遍存在侥幸心理,为应付检查而管理,巡查检查程序简单松懈,监督范围覆盖不全,基础设施养护维护更新不及时。景区基层党建工作不到位,党员凝聚力较差,工作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敢做和敢当的精神。景区安全设施不完善,警示设施不明显,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检查不及时,存在敷衍现象,协调联动体系不够完善,突发应急措施不到位,后期处理流程不规范。与旅游发展和景区管理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的综合管理治理能力较差,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严重制约旅游发展快速发展。
3.4景区环境较差
很多中小景区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影响游客旅游心情。景区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存在走过场、看表面等现象,对边缘角落和缝隙疏于检查。景区垃圾桶数量不足,相隔距离较远,覆盖范围有限,垃圾分类标识模糊。经常有景区由于人员和设备不足,垃圾清理次数较少或不及时,垃圾桶出现外溢现象,风一吹容易散落周边树林、绿地、河流等地方,严重影响景区整体绿化、美化经管效应。环卫工人清扫清理范围覆盖不全,景区边缘和角落经常被忽略。景区非景色区域缺乏整体规划,空地闲置率较高,土地裸露区域较多,游客公共通行道路缺少相应维护养护,道路损坏,凹凸不平,路边栏杆参差不齐,缺少美化效果。
4、对策建议
4.1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要提高认识,统筹协调。充分认识旅游发展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后期的旅游热潮,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积极迎接挑战,纠正不良风气,改进工作作风,调动旅游服务积极性。全省各地文化和旅游局要积极做好本地旅游规划,树立全局意识,统筹推进发展,高标准高要求建设景区。不断完善各相关管理规定,制定绩效考核目标,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制,构建激励机制。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本地旅游资金投入力度,逐步追加专项资金,积极探索企业投资、农民集资等社会资源引入渠道,大力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通过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宣传力度,积极打造旅游品牌。
4.2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借鉴外省先进旅游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一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意识,打造微笑服务、舒心服务、放心服务。对标A级景区标准,优化管理格局,加强直接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杜绝层层外包。强化硬手段管理,加大惩罚力度,重拳打击景区内部及周边违规现象。加快景区内居民综合素质提升,规范旅游市场个体经营环境。纠正推诿扯皮,逃避责任,重利益轻管理,重脸面轻内涵,为应付检查而管理等错误思想,纠正无人投诉就平安无事,无人检查就可以疏于管理,日常运营得过且过等侥幸心理。构建日常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巡查机制,畅通游客意见通道。加强旅行社和导游监管力度,统一规范旅行社运营标准,建立旅行社黑白名单和导游信息数据库,定期评选优秀旅行社和导游进行奖励和宣传。二是统筹协调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办法,理顺事故处理流程,加快应急反应速度,定期组织景区进行安全培训,完善景区安全宣传展示平台,构建各类景区安全设施巡检机制。旅游和文化局要积极协调当地公安、消防、气象、地震、林业等部门,构建联动机制。
4.3优化景区环境
综合环境是景区的门面,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干净整洁的环境对景区整体形象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各景区要不断加大环境卫生宣传力度,通过宣传牌、宣传册向游客展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加强景区内卫生监管力度,完善卫生管理办法,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和分片责任制,制定惩罚措施。增加景区内卫生巡查次数和卫生清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显眼位置垃圾桶数量,合理配置卫生间数量和位置,缩小单个垃圾桶和卫生间功能覆盖范围。优化垃圾转运流程,切实做到垃圾清理不留缝隙和边角,景区卫生维护全覆盖、全达标。二是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绿化、美化、硬化。统一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增加景区内道路维护养护次数,消除坑洼不平、硬化泥泞的土路。统筹规划消灭景区内裸露闲置空地,实现空地绿化使用。不断完善路边栏杆、房屋墙面等设施美化,利用现代化灯光、多媒体等技术打造宜人旅游环境。
4.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合理配置景区管理层人才结构,积极引入高学历、高水平管理人才,完善人才管理规定,建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构建激励机制,畅通人才晋升渠道,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轮岗机制,充分调动管理积极性。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畏苦难的优秀管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提升景区普通员工综合素质,保障员工权益,完善培训体系。利用讲座、视频、读书等方式,通过现场面授、网络教学等手段,定期对员工进行政治、技术、服务培训,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技术水平过硬、理论知识丰富、服务意识超前、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不断提升景区员工在游客心中的整体形象,进而提升景区整体服务品质,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完善员工管理体系,建立员工完整信息库,完善在职员工和临时工权益保障体系,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减少人才流失。
4.5打造个性化服务
各景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各景区要积极协同各级文旅局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准确把握当前热门旅游项目,大胆创新未来热门趋势,深入了解当前游客心理及需求,及时调整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古镇游、红色游、民俗游等比较受欢迎旅游项目的创新开发。认真做好个性化服务整体规划,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加快统筹推进速度,加强景区服务覆盖范围,建立后期服务跟踪随访机制。坚决抵制盲目跟风、无序扩建等形式作风。要根据不同人群特性,打造亲子服务、夕阳红服务、情侣服务等不同套餐类型的服务项目,着力打造一对一服务、定制服务、定点服务等高端品质服务项目。加强景区周边农家乐、民宿等个体经营服务项目管理,逐步纳入景区一体化管理范围,建立统一服务管理标准,建立信用白名单,不断提升景区边沿个性化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仙莲.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初探[J].现代农业研究,2021(7):24-25.
[2]韦子军高铁对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品牌与标准化,2021(4):105-107.
[3]陶丽丽,伍声凤,王燕基于文化传承的广西民族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22(5):90-91.
[4]陈丹.疫情后旅游业的重建与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20(35):62,66.
[5]于荣舵新冠肺炎疫情对林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2(5):76-77.
文章来源:李伟.河北省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2,(12):66-68.
分享:
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自然的保护与开发,并以此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湿地资源有着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功能,在促进能量转换、物质生产、气候调节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都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娱乐活动与旅游经济,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价值。
2024-11-05生态旅游被视为一项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理念,它远不止是关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而是渗透到了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旨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理念以多种形式体现,从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到旅游者的行为和供给者的服务,都将生态旅游理念贯穿其中,努力实现对环境、社区和经济的双赢[1]。
2024-11-05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和旅游者对休闲度假旅游的多样化追求,乡村旅游备受旅游者青睐。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乡土风情、舒适的住宿环境和独特的当地服务成为了旅游者体验乡村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然而,在乡村民宿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
2024-11-01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留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发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提高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质量、促进古村可持续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
2024-11-01农村旅游凭借其强大的市场优势和活力,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起到重大作用。首先,发展农村旅游产业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旅游业具有相互关联性高的特点,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农村基建、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2024-10-31党的革命足迹从乡村开始,乡村所蕴含的红色资源是巨大的,巨量的珍贵红色资源有待被挖掘利用,因此,我们应积极探寻红色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多角度的融合,力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的乡村发展目标。
2024-10-30农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1].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 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凸显, 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实现农村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成为一种挑战[2]. 旅游经济的发展往往带来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 包括水资源、 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3].
2024-10-21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生态旅游作为绿色、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结合传统旅游要素,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人们不同的旅游体验,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
2024-10-142015年3月,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旅游设施建设,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和文旅融合。沿线各省份旅游业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1]。
2024-09-3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放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位置,更加明确地完成战略部署。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吉林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使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乡村人口流失、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特色的旅游品牌成为制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9-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旅游学刊
期刊人气:2427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002-5006
国内刊号:11-1120/K
邮发代号:82-396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