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本文分析了甘谷县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现状及建设过程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建设及运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1、甘谷县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现状及问题
1.1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现状
甘谷县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9396亩。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总灌溉面积14.907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36万亩,其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04万亩,微灌面积0.096万亩。全县共有农田灌区39条,其中万亩以上灌区5条,千亩以上灌区9条,千亩以下灌区25条。
1.2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责任不明确,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很多小型农田灌溉水利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老陈旧,水利系统带病运作。近年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国家在农业的扶持力度上逐年增高,但同时出现了“多龙治水”和“多龙管水”的局面,致使农田灌溉工程投资标准低,建设管理混乱。全县没有形成统一的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发展规划体系,各部门各自招投标,各自建设,各自为政,造成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遍地开花”,难以形成合力[1]。
1.2.2小型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考虑不周
在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设计中,人们只重视考虑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能够输水到田间的必需设施,而对相应的运行管理设施大都不重视,甚至忽略。
1.2.3水资源利用率低
地表水、地下水开采程度不平衡,地下水超采严重,尤其是最近几年河道乱采乱挖,导致县域内地下水严重的匮乏,对小型农田灌溉用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流域内对调蓄工程修建不到位,致使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农田利用率低下[2]。
1.2.4小型农田灌溉工程重建设轻管理
甘谷县所建大多数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多而零散,给管理工作带来难度,通常是筹建时领导积极性高,一旦投入运行就过问较少。对后续如何管理,谁来管理,如何运作,谁来运作基本不提。只是一味地强调建而忽略管,使建、管分为两家,工程维修问题、质量问题一旦发生,到时无人管问,无非是相互推诿扯皮而已。
2、思考及建议
2.1统一规划,按步实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进行全面摸底,摸清全县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现状和管理状况,制定甘谷县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发展规划,规划中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建议把现有工程的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作为首要任务,对各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项目,按需补充和完善工程基础设施尤其是管理相关设施,并按照水资源状况精确研究制定好管理模式并严格推行,以此先恢复并充分发挥老灌区和老工程的作用,然后再根据国家投资动向发展新的灌溉工程[3]。
2)工程规划实施的成败,关键在于遵循和执行。工程规划制定后,要由县委县政府颁布,不管任何具有投资能力的部门发展农田灌溉,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如此就能够很好地形成合力,使甘谷县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发展和建设的步骤有条不紊,有利于整体推进,同时也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3)不管是老工程改造还是新工程建设,都必须强调节水灌溉,加大调蓄工程建设,让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产出效益。要杜绝大水漫灌和一切浪费水的现象发生,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
2.2建管并举,实现建、管、用有机结合
一是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提高对农田灌溉工程管理的认识。加强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关键在领导能否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转移到建后运行管理工作上来,是否提上日程安排来等。二是加强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弥补设计中考虑不周追求利益现象。三是实现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建、管、用三者有效的结合,把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的“重建轻管”“有人建无人管”变为“建管并重”。
2.3完善建后管护,确保效益发挥到位
工程有效益,项目有生命。建后管护是工程效益正常发挥的坚实基础。要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结合全省的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依托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乡镇设立的基层水务站,采取县水务局+乡镇水务站+用水协会+用水户的四级管理模式,对农田灌溉实行统一集中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田灌溉工程“重建轻管”“有人建无人管”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可以初步解决农田灌溉工程管理难和管养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为农田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2.4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精准灌溉和按量收费
县水利部门应编制水价核定标准,适时组织召开水价听证会,提高泵站及机电井的收费标准。目前甘谷县自流灌区供水成本0.16元/立方米,提水灌区供水成本0.27元/立方米;农业灌溉水价10多年未进行调整,甘谷县物价局谷价字[2005]19号文:磐安镇、大像山镇、新兴镇散渡河以西从年亩12元调整为年亩18元;新兴镇散渡河以东、六峰镇从年亩9元调整为年亩13.5元;其它自流灌区调整为年亩12元。一是在现行按亩收费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计量设施,实施终端水价。二是实行泵站及机电井水价改革。
参考文献:
[1]谢小永.甘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与管理[J].甘肃农业,2014(20):35-36.
[2]卢金叶.探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财政监管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129.
[3]谢小永.加强堤防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J].甘肃农业,2014(21):83-84.
[4]卢金叶.白银上泉水库除险加固设计[J].甘肃农业,2012(10):91-93.
付世全.甘谷县小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机,2020,51(11):75.
分享:
结合甘肃地区的实际情况,从环境气候特点和节水农业现状入手,分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节水农业中滴灌技术的实施要点。实践证实,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满足甘肃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只有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才能提高节水效果,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2023-07-1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极其复杂,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十分重视,已将农田水利工程确定为建设工程中的核心重点,极大地带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进步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稳定开展的核心关键,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22-05-06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地进行着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为了农业经济更好发展,水利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农作物的生长成长都离不开水资源,而干旱、洪涝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又非常大,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就能有效地缓解这种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这类工程的规模都是比较有限的。
2022-01-25农村水利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乎广大居民的生活品质、粮食增产增收以及农业生产安全[2]。2019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并指明了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1]。其中,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必须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总方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其总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2021-12-27水闸施工的前期管理工作就是水闸施工的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整个水闸施工的关键环节。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水闸的施工管理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关键施工环节,复杂多样的水闸施工工序迫使施工人员在施工前不得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施工人员要将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充分的理解,保障施工方案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
2021-12-16宋代民间力量在开展地方公共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发起建设工程:一是积极呼吁并自主进行建设,二是主动倡导,在官府及各方力量参与下组织兴修。这些工程主要涉及农田水利、桥梁道路、学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地方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地方政府行政性工程。
2021-08-28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节水灌溉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以来,实现了由示范推广向规模化推进的转变。全国灌溉面积由2000年8.90亿亩增长到11.12亿亩,节水灌溉面积由2000年2.46亿亩增长到5.56亿亩。
2021-08-28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水利水电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水利水电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对农村饮水安全、小水电绿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农村水利水电提出了相关要求。
2021-08-28曲阜市地处山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尼山风景区儒宫区项目地形复杂,坡面汇流集中,水土保持方案重点分析工程施工中、运行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分并布设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项目竣工验收后,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方案编制工作提供经验。
2021-08-2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中国部分农田分布较散,对于这些农田,大型的水利工程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相关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农田的用水需求,因而工程的建设质量会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
2021-08-18人气:7358
人气:5736
人气:4686
人气:4448
人气:407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
期刊人气:265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3-5404
国内刊号: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