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旨在分析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数据平台、培养专业人才、制定政策措施、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措施,提出了一套综合策略,以期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文章将从信息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1、信息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信息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通过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控,比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从而优化作物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信息化有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进行预测和规划,实现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信息化还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可以更快捷地进入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信息化还能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政府更准确地把握农业发展态势。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首先,农业信息化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如卫星定位、遥感监测等手段,对土地、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作物得到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不仅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还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比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最后,农业信息化还能够通过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避免过剩或短缺,实现供需平衡[1]。
2.2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管理效率,通过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和系统,作物生长环境可以被实时监控并实现精确调控,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信息化还有助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利用互联网平台,农产品可以更广泛地被消费者认知,通过电子商务等渠道直接触及消费者,缩短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信息化还能增强农产品的可追溯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和质量标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2.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能够为农业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农业资源的分布、利用效率以及潜在的风险点,从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同时信息化还能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对接市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拓宽销售路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信息化有助于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能力和市场适应性,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农业从业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3.1 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前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农业这一传统产业而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确保农村地区网络覆盖面广、信号稳定,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包括提高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率,加快4G、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建设,以及推动光纤到户等项目,确保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网络服务。提升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应注重提升农村居民的网络素养,通过开展网络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这不仅包括基本的上网操作技能,还应包括网络信息的筛选、判断和应用能力,以避免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应与农业信息化服务相结合,通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做出更科学的种植决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应用,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此外,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应注重农业电商平台的建设,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电商平台还能够为农民提供市场动态、价格信息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建立统一的农业数据平台
统一的农业数据平台能够整合各类农业资源,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统一的农业数据平台需要覆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包括土地、气候、作物、市场、政策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通过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状况,预测市场变化,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和市场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平台的设计要考虑到用户的易用性,确保农民和农业管理者能够方便地获取和使用数据。
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科研机构提供科研力量,而农民则是数据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通过多方合作,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信息化生态系统。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统一农业数据平台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隐私权,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统一农业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与农业政策、市场机制、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3]。
3.3 加强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而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加强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农业信息化的兴趣和认识。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专门的农业信息管理专业,系统地教授农业经济学、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训练,学校应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农业经营、数据分析竞赛、项目管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和应用能力。通过研究项目、创新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应关注国际视野的拓展,通过国际交流、海外学习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国际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也应注重本土化的教育,结合本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合本国农业发展的信息化人才。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企业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中,通过奖学金、实习机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4]。
3.4 制定支持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对农业信息化项目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降低农业信息化的门槛,鼓励更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基础,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提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推广智能农业设备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确保信息的快速流通和有效利用。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开发适合农业特点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此外,政府应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信息化人才,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提供包括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病虫害防治信息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帮助农民及时获取农业生产所需的信息。
3.5 促进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首要任务,需要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层面进行。基础研究要注重农业信息技术的前沿探索,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应用研究则要关注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应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5]。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此外,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包括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地区的网络全覆盖,以及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3.6 加强与国际农业信息化的合作
加强与国际农业信息化的合作,不仅有助于缩小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与国际先进农业信息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例如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各国可以共享农业科研数据、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等,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决策的科学性,还能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人才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与国际农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为本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现如今,传统的农业政策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与国际农业政策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学习先进的农业政策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本国农业政策的创新和完善。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农产品的竞争日益激烈,应通过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达到拓展本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目的。
4、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的策略旨在通过多方努力,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未来应继续深化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雪芬.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及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20(13):252,255.
[2]王汉利.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探讨[J].棉花科学,2024,46(4):26-28.
[3]徐凤娟.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4):192-193.
[4]梁淑清.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240.
[5]周忠艳.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3):163.
文章来源:丰志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24,(24):140-142.
分享: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推动下,乡村体育赛事开展得如火如荼,“村BA”“村超”等乡村群众体育赛事引起热议,提升了乡村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体育赛事与旅游融合,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发挥群众体育赛事的独特优势,进而助力乡村美丽家园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
2025-02-12据统计,全国草莓总产量由2014年的248.65万t逐年增加至2022年的398.16万t(图1)。国内草莓生产主产区集中在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其中,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辽宁、云南、浙江、湖北草莓种植面积位列前10,合计占全国草莓种植总面积的80.43%,产量合计占全国草莓总产量的87.48%[1]。
2025-02-12在农村电商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体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的精准营销、高效物流和品牌建设。例如,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结合中商情报网数据,2023年达到2.49万亿,同比增长12.9%,显示出农村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2025-02-12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水土不服”现象较突出。因此,立足浙江典型样本花园村实践成效,总结提炼好“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蕴含的思想理念、方法论及普适性经验,对其他地方活学活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5-02-12我国食用菌产量从1978年的5.78万t增长到2023年的4222.54万t,跻身为继粮食、蔬菜、水果之后的第四大种植产业,在农产品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单一品种的食用菌价格剧烈波动不仅会导致产业链其他环节产品价格波动,还可能会影响整个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因此,对食用菌价格溢出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2-12“短视频+直播”农村电商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电商取得了长足发展。这种营销手段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效运用这一营销手段,已经成为农户增收的关键。
2025-02-1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电商直播新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深入探究农产品电商直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有利于各地区、各行业针对性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和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农产品电商直播对激发消费潜力、振兴乡村产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行深入分析。
2025-02-10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为拓展农户收入的新途径与新动力,本文通过对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收入效应进行系统性考察,从而进一步探究农村电商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本文拟采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的样本数据,深入探索农户在农村电商作用下,所实现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农村电商对其的作用机理。
2025-02-10地理标志农产品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供给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有效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这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意味着给农产品插上“品牌的翅膀”,在影响力上“越过山丘”,在财富效应上“水涨船高”。
2025-02-10中国在2020年底,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以经济建设为内核,协同制度升级、人力资本提升、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中国乡村人口基数大、脱贫基础不稳定,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
2025-02-10人气:7328
人气:5714
人气:4674
人气:4438
人气:436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期刊人气:2716
主管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5739
国内刊号:34-1278/S
邮发代号:26-41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影响因子:0.9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