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5-02-10    6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市场竞争国际化等多重挑战,传统农业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国家层面对“三农”重视程度空前,智慧农业借助精准管控、全程追溯优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为农业生产的优质高效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本文在论述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智慧农业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最后实例分析了智慧农业对生产效果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 “三农”问题
  • 乡村振兴
  • 农业农村现代化
  • 农业变革
  • 智慧农业
  • 加入收藏

1、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承载着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历史使命。在这一宏伟蓝图之下,智慧农业凭借其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特质,正逐步成为农业变革与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对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桎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意义深远,深入探究其发展路径极具时代紧迫性与现实价值。


2、智慧农业发展内涵与特征概述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依据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智慧农业融合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状况的智能化监测、预警、决策与分析,同时提供专家在线指导,推动农业向精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迈进。相较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展现出诸多优势,如高效精准、节能环保、生态友好等,其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智能灌溉施肥、环境控制、无人机植保、物流追溯、育种育苗及养殖管理等。随着科技持续进步,智慧农业正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1]。


3、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智慧农业的意义


3.1赋能产业升级,筑牢兴旺根基

传统农业长期受困于“看天吃饭”与“经验主导”,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智慧农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重塑农业生产流程。在田间地头,智能传感器如同敏锐的“触角”,24小时不间断监测土壤湿度、肥力、酸碱度以及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经精准分析后,精准指导灌溉、施肥、调光等农事操作,实现“节水、节肥、节药”超30%以上,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

3.2助力生态宜居,实现绿色发展

乡村生态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智慧农业是守护这笔财富的“忠诚卫士”。一方面,智慧灌溉系统依据土壤墒情与作物需水规律精准供水,滴灌、微喷灌取代大水漫灌,减少水资源浪费与土壤板结;智能施肥设备依据作物生长阶段“量身定制”营养方案,避免肥料过度施用造成土壤、水体污染。无人机植保利用高精度定位与图像识别,精准施药,农药使用量降低约50%,极大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3.3带动人才回流,激发内生动力

曾经,农村因产业单一、发展机遇匮乏,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智慧农业携创新活力与广阔前景,成为吸引人才“归巢”的强磁场。一方面,智慧农业催生农业大数据分析师、农业机器人运维师、智慧农场运营经理等新兴职业,岗位薪资与发展空间颇具竞争力,为返乡青年、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提供多元就业选择,仅在一些大型智慧农业园区,每年就能吸纳上百名专业人才扎根乡村。


4、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4.1强化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夯实智慧根基

技术是智慧农业的“硬核”支撑,要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筑牢智慧农业发展底座。在研发层面,高校、科研院所应聚焦农业传感器精度提升、农业大数据算法优化、智能农机装备国产化替代等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设立专项课题,联合攻关。像攻克土壤多参数传感器长期稳定性不足难题,让数据监测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为农事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研发适配国情的小型、多功能、智能化农业机器人,实现播种、除草、采摘自动化作业,填补劳动力缺口、提升作业效率。强化技术集成示范,以各地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为载体,整合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农田样板间”。

4.2完善基础设施与人才培育,补齐发展短板

基础设施是智慧农业的“经脉”,要加大乡村网络通信、电力供应等建设力度。推进5G基站向农村偏远地区延伸,保障数据高速传输,确保智能设备实时在线、流畅运行;升级农村电网,满足大型智慧温室、烘干仓储设施等大功率用电需求,稳定支撑农业电气化、智能化转型。人才是智慧农业的“大脑”,针对当前农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人才短缺现状,多管齐下“引才、育才、留才”。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下乡挂职、创业,投身智慧农业建设;另一方面,依托农广校、职业院校,开设智慧农业相关专业与培训班,对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分层分类培训,传授智能设备操作、电商运营等实用技能,每年培养专业人才数以万计[2]。

4.3推动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拓宽增值空间

立足智慧农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发展业态。以智慧种植、养殖为基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智能加工生产线,精准把控产品品质,提升附加值;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渠道,打破地域局限,拓宽销售半径,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高效流通,部分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增速超50%。深挖智慧农业文旅功能,融合乡村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打造智慧农业观光园、科普研学基地等,游客通过智能终端预约、导览,沉浸式体验农耕乐趣、感受农业科技魅力,年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增收,实现“农业+文旅”跨界增值。


5、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发展效果分析


5.1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与乡村经济收益增长的相关性

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如同乡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与经济收益增长紧密相连。当乡村积极接纳智慧农业技术,如物联网精准感知农田墒情、肥力,大数据指导种植规划,乡村经济运作模式得以重塑。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细节来丰富表格内容,包括不同地区、年份以及具体采用的技术类型等因素。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与乡村经济收益增长之间的关系[3]。

式中:Y代表乡村经济收益增长率(%),X代表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Z表示其他影响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β0是截距项,β1和β2分别为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和其他因素对乡村经济收益增长率的影响系数,e为随机误差项。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及其他因素对乡村经济收益增长率影响实例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在所有观察到的案例中,随着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的提高,乡村经济收益增长率也呈现出正向增长的趋势。

5.2自动化种植系统对农作物产量及成本效益的影响

自动化种植系统给农作物产量和成本效益带来颠覆性改变。于产量而言,其打破传统种植局限,营造作物生长“理想国”。播种时,依预设精准参数,确保种子入土间距、深度均匀适宜,为发芽、扎根筑牢根基;生长全程,自动化灌溉根据土壤干湿自动补水,智能控温、补光契合作物各阶段需求,规避气候异常等不良影响,让作物在稳定、优渥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果实饱满、产量显著提升。成本效益方面,产出优质高产还能抢占高价市场,收益大幅增加,重塑农业投入产出比,增强农业竞争力[4]。自动化种植系统通过精准控制水肥供给、环境监测等手段,能够显著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为了评估自动化种植系统对农作物产量及成本效益的影响,可以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

表1.不同地区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及其他因素对乡村经济收益增长率影响分析

设:P为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kg/ha);

Cauto为采用自动化种植系统的总成本(元/ha),包括设备折旧、维护费用等;

Cmanual为传统人工种植方式下的总成本(元/ha);

R为农产品销售价格(元/kg)。则:

表示由于引入自动化系统导致的产量变化。

表示两种模式之间的成本差异。

收益增加量可表示为:

其中,G>0意味着自动化种植系统带来了正向的经济效应。自动化种植系统与传统种植方式对比效果如表2所示。

表2自动化种植系统与传统种植方式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虽然自动化种植初期投资较高,但得益于更高的产量,其最终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在本例中,自动化种植使得每公顷土地上的作物产量提高了1,000公斤,而净收益增加了3,000元人民币。


6、总结


在乡村振兴中,智慧农业正扬起创新之帆破浪前行,虽征途不乏挑战,诸如技术适配磨合、人才扎根困境,但前行步伐不会停歇。展望未来,持续深耕,以科技解锁农业潜力,让智慧农业在田野“开花结果”,定能绘就乡村产业旺、生态美、农民富的斑斓长卷。


参考文献:

[1]吕爽,蔡珊珊.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农机装备,2024(10):28-30

[2]刘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0):75-78.

[3]刘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农业引领农村产业振兴的可行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1):96-97

[4]郑建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20-23.


文章来源:张梦宇.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农机装备,2025,(02):128-13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智慧农业(中英文)

期刊名称:智慧农业(中英文)

期刊人气:197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8094

国内刊号:10-1681/S

创刊时间:2019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