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文化资源、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府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资源整合与优化利用、创新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品质提升与人才培养等对策,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中,乡村旅游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使中国乡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乡村旅游既是对传统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为构建美丽宜居乡村,各级政府不断推动乡村改革与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和生态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为乡村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挖掘乡村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改善其生活质量[1]。
乡村振兴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推动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乡村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不仅推动了农业从传统的生产导向向生态和服务导向转变,还促进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乡村旅游也是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而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游客可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活动亲身体验乡村文化,使当地文化得以弘扬,同时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2]。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既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及作用
1.1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1)乡村旅游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撑。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能够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可以有效吸引游客到此观光、休闲、度假,从而使农民能够参与旅游产业链,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可改善乡村环境,推动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从而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生活品质。
2)乡村振兴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文化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社区,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不仅可以大幅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可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乡村地区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3]。
3)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可促进城乡交流与互动。同时,乡村政府可以借鉴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推动乡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繁荣。通过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可以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另外,乡村旅游业发展还可以为乡村地区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1.2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驱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乡村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扩大了消费者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需求,进而激发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了以旅游为引领的全域农业发展模式。同时,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在内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另外,乡村旅游通过吸引游客流入提升了乡村地区的知名度,还为当地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
2)创造就业机会。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如民宿、导游、餐饮等,直接为乡村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从事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等的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创业和就业的新途径,这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还提高了农民的创业意愿。乡村旅游的兴盛为当地社区带来了可持续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4]。
3)提高农民素质。乡村旅游以“乡风文明”为核心理念,能够促进乡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旅游能够将城市的先进技术、观念、技术等引入乡村,从而拓宽农民的视野和思路,提高其整体素质水平,推动乡村社会发展进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生产、经营、管理和营销等领域的人才回流乡村,促进不同领域人才之间的深度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批新时代高素质农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4)改善生活环境。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与市政设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紧密相连。乡村旅游对地方设施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对住宿、餐饮、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实现“三清三改”的目标,即清理垃圾、清理污水、清理河道,同时要改建公共厕所、改造厨房、改造畜禽栏舍等,以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适应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够为来到乡村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游玩体验,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2、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模式
2.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是指以农村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改善乡村环境、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建设过程。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近年来,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依托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效益。同时,政府将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监管,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将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改善环境等措施,乡村旅游将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2.2乡村旅游主要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模式之一。依托乡村的自然资源,游客能在农田、果园中参与农事活动、亲近大自然。该模式强调为游客提供农业体验,如采摘水果、耕种田地等,从而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农业文化。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通过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家乐或客栈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该模式注重为游客提供本土化的住宿体验,并融入传统文化,让游客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当地的乡土氛围。
3)村落小镇旅游模式。村落小镇旅游模式着眼于整个乡村社区的建设,通过规划乡村风貌,打造有吸引力的特色小镇,包括修缮古建筑、开发特色商业街区等,使游客在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具有乡村特色的历史文化。
4)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通过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如温泉、庄园度假村等使游客放松身心。该模式注重提供舒适的住宿、美丽的自然风光,从而使游客能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悠闲时光。
5)科普教育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主要通过建设农业科技馆、农业示范基地等向游客传授农业知识。该模式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业科技,还可提高游客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有助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3、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3.1缺乏系统规划和管理
部分乡村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忽视长期规划,导致乡村旅游项目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资源。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使乡村旅游陷入无序的市场竞争,并导致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游客投诉频发,严重损害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影响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6]。
3.2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足
许多乡村面临交通不便、通讯网络覆盖不全、水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游客进入乡村的难度较大,乡村旅游体验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与服务不完善,会导致游客的旅游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严重降低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建设,以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3缺乏文化和特色挖掘
当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因素。一些乡村旅游产品未能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和特色,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单一。文化的缺失会使乡村旅游失去“灵魂”,而缺乏特色则会导致乡村旅游产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4资金和人才短缺
乡村旅游资金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乡村地区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又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许多优质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严重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团队和营销人才,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的推广和营销效果不佳,许多优秀的旅游资源不为外界所知,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7]。
4、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4.1政府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出台各类资金扶持计划,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乡村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人才引进、融资支持等措施吸引更多资本和企业投资乡村地区,促进乡村地区产业发展。
在规划引导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乡村发展的统筹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监管,确保乡村旅游开发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政府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依托高校和机构的先进技术和智力支持为乡村旅游提供理论指导和问题解决方案。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为乡村旅游提供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支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8]。
4.2资源整合与优化利用
坚持适度开发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整合各类资源,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确保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应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乡村旅游理念,引导游客树立环保意识;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种类,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优化利用地域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产品中,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魅力。同时,注重乡村特色景观的保护和修缮,以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和观赏价值,并保护乡村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展现乡村地域独特的文化遗产和风貌[9]。
4.3创新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优化
在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方面,可通过挖掘乡村的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和风俗习惯等资源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同时可引入现代化的乡村旅游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展示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成果使游客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与科技的结合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在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方面,应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并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旅游人才,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0]。
4.4服务品质提升与人才培养
要注重引入现代化农业元素,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出新型乡村旅游模式。通过展示现代化农业技术和成果,让游客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感受科技与农业的结合,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乡村旅游体验。同时,要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通过加强建设与农业相关的乡村旅游项目相关基础设施,如农业观光设施、农耕体验基地等,让游客可以获得农耕生活的独特体验,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项目和服务的满意度。
培养乡村旅游管理营销人才,提高乡村旅游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并为工作人员提供现代化农业知识培训,让从业人员了解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地区从事乡村旅游事业,这将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和吸引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升级和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推动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惠农工程,不仅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文明建设,还促进了乡村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同时,乡村旅游的兴起使乡村地区的多元化经营模式逐渐取代了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并促进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业以保护生态和深度挖掘乡村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这不仅契合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也促进了乡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柔,姚宁萍.江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及未来展望[J].现代农业研究,2024,30(9):45-48.
[2]冯娟.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农场经济管理,2024(10):47-49.
[3]鲍荣雯.黔南州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9):117-120.
[4]黄丽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及深化研究趋向[J].南方农机,2024,55(8):184-187,191.
[5]吴利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分析[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4(1):127-129.
[6]王健,韩存,刘鑫.统筹城乡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扩大内需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4(增刊1):155-162.
[7]李情民.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24(1):56-59.
[8]韩磊,徐菲菲.共同富裕视域下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理论框架、典型案例与对策建议———基于“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J].改革与战略,2023,39(6):91-104.
[9]李艳雷.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4(11):101-102.
[10]李得发,邵长芬.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3(7):70-73
基金资助: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乡村振兴与互联网经济体的战略耦合及实现路径研究”(AHSKY2020D65);
文章来源:束赛娅,李晓东,牛永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5,(03):52-55.
分享: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能源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可以为低碳农业发展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因此,文章旨在基于能源经济学视阈,深入探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04-22近年来,农业企业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让不少事务所因审计失败遭到了各方人士的质疑:指出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与事实不符,不具有参考性,没有发挥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多人思考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会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
2025-04-14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升级,而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对于促进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作为乡村资源的承载体,与二三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生产食物及原材料的同时,农业还具有生产观光景观、农业文化遗产及优化生态的功能[1]。
2025-04-14以黑龙江省为例,其农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劳动力供给短缺、技术革新滞后以及农业资源相对减少等问题,已逐渐显现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如何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维持农业持续增长、确保农业经济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2025-04-13新型城镇化是构建国内循环系统的关键基础,也是推动形成新的发展格局的关键路径。[1]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审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集体土地征收中的房屋补偿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议题。
2025-04-13依托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有效改善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存在的弊端,对于降低农业种植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深远意义。对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农业种植业生产的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2025-04-13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与监测设备,无人机能够实现对林草区域的全面和实时监测,捕捉灾害发生前的微小变化,为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抵达灾区上空,执行物资投放、通讯中继、人员搜救等任务,为应急响应与灾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2025-04-13农艺技术涵盖了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在该过程中,加强农机的运用,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有助于提高玉米种植质量,推动玉米种植工作获得良好的发展。
2025-04-1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评价是确保工程效益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系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对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具有一定意义。
2025-04-13沙美村位于琼海市博鳌镇的南部海滨,坐落于金牛岭脚下,面朝生态湿地沙美内海,被九曲江、龙滚河所环绕。沙美村村域面积近万亩,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景观为一体。乡村旅游项目以民俗文化商业街和精品民宿为主,是海南乡村旅游的“琼海样板”。
2025-04-11人气:7688
人气:5961
人气:4727
人气:4581
人气:434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研究
期刊人气:871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1073
国内刊号:23-1596/S
邮发代号:14-41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