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模式。蚌埠花生产业作为蚌埠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蚌埠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
近年来,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模式。蚌埠花生产业作为蚌埠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蚌埠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蚌埠花生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蚌埠花生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蚌埠花生产业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一、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一)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蚌埠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及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内涵还包括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注重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和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此外,高质量发展内涵还体现在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蚌埠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蚌埠花生产业将能够实现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和高效产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加,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蚌埠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动力、以融合为形态、以协调为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追求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功能,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推动蚌埠花生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演进,使蚌埠花生产业实现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二)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蚌埠花生产业在蚌埠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蚌埠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蚌埠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技术驱动: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数字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智能化农机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传统模式到现代化生产的转变。技术驱动推动着产业的提质增效,提升花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融合发展: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产业链上实现融合发展。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环节,各个环节之间需要紧密衔接,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建立农田种植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技术共享,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
3.协同发展: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多方合力协同发展。相关部门发挥决策引导的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与优化,农民作为生产者,通过参与技术培训和合作组织,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双效”提升: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推广有机种植、节水灌溉和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水源和环境的压力,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数字化赋能是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和工具,提升主体能力、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自身转型和发展的过程。数字化赋能主体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决策能力和竞争力,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协同合作和创新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蚌埠花生产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以从效率、协同和激励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释。
(一)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的效率提升机制
数字化赋能在蚌埠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降本增效的作用。首先,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帮助农户和种植团队进行科学决策,通过数字化农业管理系统,蚌埠花生产业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通过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蚌埠花生产业可以实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操作。通过减少了人力投入和操作误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劳动力利用率。最后,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提供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通过采集大数据和应用数据分析技术,蚌埠花生产业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
在数字化赋能下,蚌埠花生产业能够通过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从而提升整体效能和竞争力。第一,数字化赋能下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了蚌埠花生产业内部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蚌埠花生产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协同发展和共同提升。第二,通过数字化技术,各个环节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建立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全流程跟踪和管理,蚌埠花生产业能够加强与上下游环节的协同协作,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能,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第三,数字化赋能下的协同发展机制还促进了蚌埠花生产业与多方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通过数字化平台,蚌埠花生产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强科技创新的对接;科研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了解蚌埠花生产业的创新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协同创新,蚌埠花生产业能够获得科研成果的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可以促使相关主体主动参与和积极发展花生产业,同时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建立奖励机制,激励花生产业相关主体积极参与高质量发展。通过设立奖项、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花生产业相关企业和个人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第二,建立惩罚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通过建立监管体系和违规行为惩罚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第三,建立信息公开和透明机制,提高行业从业者的规范意识。通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行业从业者提供相关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增强行业参与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同时,加强对行业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第四,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形成有效约束。鼓励公众、消费者、社会组织等对花生产业的发展进行监督,通过舆论监督、投诉举报等渠道,对不合法、不规范的行为进行曝光和制约。公众的参与可以促使花生产业相关主体更加重视规范发展,注重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蚌埠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蚌埠花生产业效率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蚌埠花生产业效率的重要路径。第一,通过建设和完善高速网络能够为蚌埠花生产业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进而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第二,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比如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蚌埠花生产业的生产管理、销售预测、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第三,数字化平台可以整合蚌埠花生产业的相关信息和资源,为各个环节提供统一的数据交互和流程管理。通过数字化平台,花生种植者、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提高生产和销售的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蚌埠花生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推动协同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对于蚌埠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蚌埠花生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交流,推动各方资源的协同发展,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首先,建立蚌埠花生产业数据收集和整合机制。通过设立统一的数据收集渠道和标准,将蚌埠花生产业相关企业、农户、市场等各方产生的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和整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其次,构建蚌埠花生产业数据共享和交流平台。在数据收集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和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共享自己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共享,不仅可以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帮助他们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价值提升。通过运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蚌埠花生产业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和规律性。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和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预测和经济趋势分析,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推动各方协同发展。
(三)推进蚌埠花生产业组织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蚌埠花生产业组织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是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第一,打造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推进蚌埠花生产业组织建设,应立足于构建协同共赢的发展模式,促进各个产业链环节的互相衔接和优势互补。可以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合作社等形式,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运作能力。同时,还需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其自主参与和决策能力,从而推动花生产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是激发蚌埠花生产业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设立补贴政策,对优秀的花生种植户和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各参与主体的合理竞争,激发其创新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推进蚌埠花生产业组织建设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支持。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加大对花生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培训项目,提供培训课程和实习机会,提高农民和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进而推动蚌埠花生产业实现更加可持续、高效和有竞争力的发展。
四、结语
蚌埠花生产业数字化赋能是推动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当前,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现“规模”与“效益”的统一、“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为目标,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完善产业组织建设等方面增强数字化发展对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
基金资助:2021年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编号:SKL-2021-1188);
文章来源:陈文礼.数字化赋能蚌埠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22):237-238.
分享: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能源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可以为低碳农业发展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因此,文章旨在基于能源经济学视阈,深入探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04-22近年来,农业企业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让不少事务所因审计失败遭到了各方人士的质疑:指出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与事实不符,不具有参考性,没有发挥审计的作用。越来越多人思考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会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
2025-04-14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升级,而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对于促进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作为乡村资源的承载体,与二三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生产食物及原材料的同时,农业还具有生产观光景观、农业文化遗产及优化生态的功能[1]。
2025-04-14以黑龙江省为例,其农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劳动力供给短缺、技术革新滞后以及农业资源相对减少等问题,已逐渐显现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如何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维持农业持续增长、确保农业经济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2025-04-13新型城镇化是构建国内循环系统的关键基础,也是推动形成新的发展格局的关键路径。[1]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审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集体土地征收中的房屋补偿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议题。
2025-04-13依托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有效改善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存在的弊端,对于降低农业种植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深远意义。对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农业种植业生产的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2025-04-13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与监测设备,无人机能够实现对林草区域的全面和实时监测,捕捉灾害发生前的微小变化,为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抵达灾区上空,执行物资投放、通讯中继、人员搜救等任务,为应急响应与灾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2025-04-13农艺技术涵盖了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在该过程中,加强农机的运用,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有助于提高玉米种植质量,推动玉米种植工作获得良好的发展。
2025-04-1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评价是确保工程效益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系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对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具有一定意义。
2025-04-13沙美村位于琼海市博鳌镇的南部海滨,坐落于金牛岭脚下,面朝生态湿地沙美内海,被九曲江、龙滚河所环绕。沙美村村域面积近万亩,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景观为一体。乡村旅游项目以民俗文化商业街和精品民宿为主,是海南乡村旅游的“琼海样板”。
2025-04-11人气:6932
人气:6639
人气:5904
人气:4667
人气:429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业技术经济
期刊人气:3473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0-6370
国内刊号:11-1883/S
邮发代号:82-257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199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1.493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0.27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