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2024-06-25    3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地方高校要积极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拓展人才培养领域、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着力资源开发研究、开展乡土人才培训是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的主要路径。文章总结了路径实施的背景、成效和启示,以期为同类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 关键词:
  • “三农”问题
  • 乡村产业振兴
  • 乡村振兴
  • 地方高校
  • 服务路径
  • 加入收藏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1]。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服务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具有优势。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陇南师专”)是甘肃陇南山区唯一一所高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37年的成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十三五”以来,学校继承乡村师范传统,积极对接陇南农业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实施背景


1.1陇南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独特优势,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草食牲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始终是当地农户创收的重要来源。由于地处西部山区,陇南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造成特色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发挥不充分、增收效益不显著,陇南仍是甘肃乃至全国发展最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万元,脱贫不稳定人口占全省的1/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而振兴乡村是陇南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2]。

1.2陇南师专服务三农的独特优势。

陇南师专的前身是1937年始建的成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是甘肃南部乡村师范教育的发源地[3]。乡村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养成适于农村生活之小学教师,指导农村教育,改进农村社会之人才,兼有师范学校和农业学校双重性质[4]。作为甘肃原有三所乡村师范学校的唯一延存高校[5],陇南师专不仅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更是加快地方改革发展的“引擎”,始终坚持乡村师范教育传承,不断面向“三农”拓展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课题和重大战略背景下,陇南师专立足自身独特优势,抓住乡村产业振兴龙头,为陇南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营销、研发等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


2.1拓展人才培养领域。

产业人才供给升级是提高产业质量效益的关键。“十三五”开局,陇南师专在内培外引基础上,合并陇南农业技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论证院系和涉农专业设置。学校在征求相关专家和地方政府意见建议后,相继组建了农林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开设了农业生物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电子商务、艺术设计、会计等一批对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专业,侧重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陇南农业特色产业人才供给升级。

2.2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认为“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龙头,倒逼产业链升级”是陇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十四五”开局,学校打破院系限制,立足甘肃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打造以农村电商为龙头的高水平涉农专业群。以“互联网+农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知识和技能,具有“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情怀,能够从事现代植物组织培养、设施栽培、食药用菌生产等农产品生产;能够结合地方农产品资源优势进行微生物发酵、果品加工、调味料制备等农产品加工;能够进行农产品设计、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推广和运营;能够开展基本食品检验检测、农产品质量保障、财务管理等农产品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图1为专业群组群逻辑图。

图1 涉农专业群组群逻辑图

2.3着力资源开发研究。

学校着眼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2017年成立了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遴选具有“三农”背景和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领域的校内专家,组建了陇南油橄榄资源研究与高值化利用研发团队,陇南核桃种质创新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发团队,西秦岭地区植物多样性及资源植物保护利用研究研发团队,农产品贮藏保鲜及精深加工研究研发团队,绿色无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研发团队,陇南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陇南花椒、大蒜、羊肚菌、万寿菊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研发团队等7支研发团队。

2.4开展乡土人才培训。

提高乡村人力资源素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学校拥有可使千名乡村振兴人才同时培训的教育资源,在电子商务学院加挂了乡村振兴学院的牌子,整合培训学院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加大乡土人才培训。主要开展东西部协作电商人才培训、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电商讲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镇农技员培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等多方面乡土人才的培训工作。


3、实施成效


3.1产业人才培养方面。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曾专门记载学校为适应山区教育需要,定向招收山区学生,毕业后仍分回原地区小学任教的培养方式[6]。受此影响,学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十分注重“因地制宜”。适度扩大市内中职学生转段招生规模,一方面为陇南山区学子开拓了“增持”技能的一片新天地;另一方面,这些本土生源对家乡有特殊感情,愿意留在家乡。以“德青源金鸡项目”为例,陇南礼县、宕昌、西和3个厂区的一线技术骨干有50%以上来自陇南师专的陇南籍毕业生,并且已经成为了陇南养鸡产业现代化的“带头人”。

3.2资源研究开发方面。

学校围绕油橄榄、核桃、花椒、中药材等陇南重点产业链及药用动植物自然资源,开展了全国中草药普查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采集制作了2.2万份植物标本和0.9万份土壤样品,取得了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2023年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了“全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此外,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帮扶涉农企业和合作社的工作,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真正把科技果实从校园带到了田园[7]。

3.3乡土人才培训方面。

“十三五”以来,学校年均培训乡土人才5 000余人,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2019年成为全国工商联农村电商人才实训基地,2023年成为中央网信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并遴选成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培训基地。2016年学校电商孵化基地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培育孵化了如陇小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批数字农业综合体。


4、经验启示


总结陇南师专服务乡村振兴,特别是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实践成果,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启示。

4.1明确自身办学特色,准确定位服务目标。

相关涉农高校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主战场”,但众多地方非农林类院校如陇南师专,拥有涉农专业师资队伍,理应肩负起为地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着眼自身特色优势,明确地方迫切需求,有规划地培育“三农”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4.2创新人才培养环节,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是带动农民增收、吸引人力资本回乡、拉动企业兴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地方高校应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围绕产业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产业环节代替专业类别,适当摆脱教学标准,打破院系专业限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融合。

4.3积极开展产品研发,深化农业科技服务。

充分发挥自身在专家人才和农业科技上的优势,引导研究人员开展对接乡村产业的科学研究,鼓励形成和转化应用型成果,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现实需求开展技术服务和专家咨询工作。

4.4开展农民继续教育,释放当地人口红利。

应当鼓励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通过自主招生、自考、函授等形式招收符合条件的学生,搭建起农民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并扩大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把当地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惠志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0.

[2]刘永革.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1-12-15)[2023-3-20].

[3]蒲向明.论西北联大学子对陇南乡村师范教育的开创之功[J].社科纵横,2016, 31(09):138~142.

[4]顾伟.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乡村师范的历史嬗变[J].生活教育,2007(03):13~16.

[5]甘肃省政府教育厅.甘肃省中等教育设施方案[M].兰州:甘肃省政府教育厅,1939.

[6]张健.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7]白杨,李廷贤.陇南科技特派员下乡[N].甘肃经济日报,2007-03-20(003).


基金资助: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GS [2022]GHB1733); 陇南市级社会化出资科技计划项目(2023-S·SZ-26); 陇南师专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XGG2019001);


文章来源:宫峥嵘,许菡,杨军.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24(07):111-1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农村科技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期刊人气:345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4-5329

国内刊号:13-1394/S

邮发代号:18-9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