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学习”的模式开始在教学领域发展起来。结合新疆农业大学汽车拖拉机构造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超星学习通APP引入课堂,探讨如何通过超星学习通开展教学活动,总结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移动教学模式在农业机械类专业课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案例。
混合教学模式,顾名思义,不再完全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而是转换思想,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并配合课堂教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新教学模式[1]。当前“互联网+教育”发展迅速,一张网、一个移动客户端,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教育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2]。超星学习通手机APP包含各种课程教学资源,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丰富知识获取渠道[3]。借助超星学习通,基于移动教学模式对“汽车拖拉机构造学”课程进行探索与创新,为移动教学模式在农业机械类专业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案例。
一、目前《汽车拖拉机构造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是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开课时间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汉语言班第7学期,双语班为第6学期,该课程包含理论课程48个学时、实践课程16个学时,双语班将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至56学时。在理论课的授课中,以汽车与拖拉机的各零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等内容为主,约占四分之三学时,其余四分之一学时,主要讲授发动机特性、转向原理、循环理论、燃烧理论、拖拉机使用性能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4]。实践课主要是通过实物讲授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进行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目前《汽车拖拉机构造学》的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图1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汽车拖拉机构造学》教学组织方式
图2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汽车拖拉机构造学》在线作业完成情况统计
图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在线课堂测试
1.实践和理论教学有很多交叉重叠的内容,课堂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原理机构图等学习汽车拖拉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缺少对实物的直观理解,学生不能及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物有效统一,造成现有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4]。
2.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板书、实物展示、计算机PPT等进行课堂展示,“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考问题片面、应用能力弱等问题。
3.重课堂,轻课下;学生预习、复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将课堂、课下有效的衔接起来,是当下高校《汽车拖拉机构造学》教学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5]。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及其海量信息,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利用“超星学习通”的各组件,吸纳传统教学的优势,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增强了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教学组织方式
《汽车拖拉机构造学》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采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线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并配合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课前、课上、课后的课堂组织如图1所示。
课前,教师将课堂章节所需知识、资源上传至超星学习网络空间课堂,学生根据预习任务要求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测试,教师可随时掌握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课堂授课的重点,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课程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发布的网络操作视频,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减少错误率,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达到事半功倍[6]。
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法”交互式学习[5]。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把讨论主题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到班级,各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之间交互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后台数据考察学生的分组协作能力,实现全方位动态的过程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进度增加如投票、问卷、抢答等环节,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课后,教师发布作业和课后测试,学生在线完成作业和测试并提交等待批阅。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将理论考试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完成理论考试并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课程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重点的课程复习,解决了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加强了学生的过程考核,更能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学生。
三、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模式学习成果总结
对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新型混合式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以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161(双语班)、动物科学172、动物科学176班作为试点班级,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混合式教学的成果:
(一)学生参与度
如图2所示,动科172、176班前三章作业的完成率较高,而农业机械化161班完成率较差仅72%,主要原因首先是该班为双语班,对专业词汇的理解难度较大,从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方面
1.互动方式更多、更高效。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师生互动方式再也不限于传统师生之间只能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交流,通过线上讨论,线下留言,线上进行适时的签到、选人、抢答、投票、直播等功能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非常有效的方法。
2.实时反馈。学生在进行试题测试时能实时获取答案反馈。如图3所示,可随堂进行课堂测试,加强课程的过程考核,学生提交试卷,教师批阅后学生可查阅试卷答案。
3.签到更方便。尤其对于合班授课,授课教师较为方便的使用扫码或者填写邀请码的功能来完成学生签到,及时掌握课堂考勤情况。如图4所示,农业机械化161班平均签到率只有76%,说明有个别学生对学习通的使用存在抵触心理,导致学习通的使用在该班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图4农业机械化161班使用超星学习通的平均签到率统计
4.采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评价,更加细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5所示,教师可随时查看并统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图5学生学习情况统计
5.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同学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基本没有出现放弃课程学习的现象,因而学生的成绩相对传统教学模式下也有所提高。
(三)不足
1.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师生互动都是通过手机来完成,有可能会出现学生忘带手机或手机不能用的情况;另外,教室的通讯信号的好坏也直接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可能有学生课上使用手机去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而教师难以发现,基本全靠学生自觉。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从传统面对面授课、在线学习(MOOC、SPOC)、翻转课堂,到现在以“雨课堂”、“超星学习通”为代表的新型混合式学习和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超星学习通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还为学习者学习过程提供了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极大促进了课程教学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超星学习通的使用也并不万能,能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模式,除了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手段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学生身上。
参考文献:
[1]田甜.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9(25):67.
[2]姚沛琳,董增,徐礼生,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以“食品添加剂”课程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9(12):118-120.
[3]莫玲,陈桂维,姚屏,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线教学资源建设[J].轻工科技,2019(10):185-187.
[4]周福阳,师帅兵.打破实践和理论教学的界限——“汽车与拖拉机”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103-104.
[5]张野.超星学习通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19):201.
[6]曹峰,宋小红.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为例[J].办公自动化,2018,23(4):37-38.
董远德,郭辉,黄薇.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汽车拖拉机构造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18):96-99.
基金: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8HJXG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能力导向、校企协同、提高创新创业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编号:XJJG201606).
分享: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可观,其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与此同时,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副产品,每年产量高达约1.5亿吨。然而,由于处理方式不当,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焚烧或堆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025-04-14研究认为农机对畜牧生态环境会产生直接影响,农机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在畜牧业生产中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越显著,而农机技术应用密度、地方财政支持水平又会影响农机技术发展水平。需要各地在做好城市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合理调节各类因素,不断提升农机技术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机技术改善畜牧生态环境的作用。
2025-02-11全程机械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 题。尤其在大规模农田的耕作、播种和收割过程中, 机械化设备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农业生态 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的发展,机械化作业已成 为实现精准农业的基础。
2025-02-10从2017年以来,卓资县借助农业机械化转型契机,大力推动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现已引入大量饲草料加工机械、畜牧饲养机械和畜产品加工机械等[1]。2021年以来,卓资县畜牧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除畜牧养殖机械外,其青贮饲料收获机、牧草收获机、打捆机等机械数量大幅提升,畜牧业机械总动力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5-01-12棉花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现阶段棉花打顶作业强度大、人工作业效率低下,机械打顶对棉桃破坏较大,易造成减产。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棉花打顶机器人来代替传统的棉花打顶作业方式,以达到精确打顶的目的。视觉系统作为棉花打顶机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是实现棉花打顶机精准去除棉花顶芽的重要前提。
2024-12-05林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大、回访时间短、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林地的类型、分布、面积、结构、质量和林地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及时地获取精细林地信息,对森林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05随着城市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维护管道正常运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管道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始凸显。目前,城市管道的工作重点从工程建设转为维护保养。其中,排水管道的检测和维护主要依赖于人工作业或人机结合的方式作业,况且管道一般修建在地下,维护十分困难。
2024-11-09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领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主要采用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农业生产环境。
2024-11-09葡萄是我国广泛种植的水果品种,随着农业生产中自动化大棚技术的普及,葡萄的栽培逐渐突破了季节限制,葡萄成为一年四季高产稳产的热门水果。葡萄采摘约占整个葡萄种收作业量的40%,具有季节性强和劳动密集的特点。设计制造葡萄自动化采收系统,对降低葡萄采收劳动强度和提高采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4-11-08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业技术带来了新的创新,实现了数字技术和农业机械之间的深度融合[2]。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新兴技术移动支付、区块链等,不断拓宽传统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边界,突破了传统金融限制,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3]。
2024-10-31人气:7153
人气:4564
人气:4223
人气:3488
人气:309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期刊人气:592
主管单位: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农机学会拖拉机分会,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6-0006
国内刊号:41-1222/TH
邮发代号:36-28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