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一些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普遍存在理工 并重、理重于工的现象。教育部要求环境工程专 业的实践学时要满足20%学分的要求[8],其中包 括设计、实习和实验环节。由于条件所限,实 际教学中存在实践课程设置不够系统、规范和 合理,课程间关系不明晰,学时分配不够合理, 与实际完成任务不匹配等问题。
28
0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 量。2023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 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 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50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要求[3-7]。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号召,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探索,研究显示,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对职业教育建设效果显著,具有积极影响[8-10]。
49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1-2]。应用型创新人才既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服务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通过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可以实现国家、地方和产业链各个重要环节的相互适应,让高校真正培养出国家、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3]。
36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由中国不同地区的区域文化所构成。拥有鲜明特色与内涵的吉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吉林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也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省份,省内居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各少数民族人民,从文化视角来看,其文化极具多样性。
45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当前农文旅人才培养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校企政合作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适应农文旅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既重视基础又技能精湛的“三农”专业人才[2]。
67
作为医改政策的前沿传达者、执行者,医院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医院未来改革发展的态势,建设一支符合医院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医院管理人才队伍是推动医疗卫生政策落地、促进医院可持续运营发展的重要推手[1]。
54
科研思维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整个心理活动的呈现过程。提升科研思维及核心创新能力,对于医学水平的提升及未来疾病的探索和攻克具有深远意义,能够保证医学的不断进步,为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等做出贡献,并实现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新农科教育是以现代农业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教育体系。在这一背景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不仅需要传承中药学的精髓,还需紧跟时代步伐,培养能够解决中药资源保护、种植、加工、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等领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65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高校为培养设计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与艺术设计类课程相比,园林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水平,注重对其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掌握一定的园林设计能力和基本的设计表达技巧。
46
智能制造是当前产业转 型和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也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力 量[5-6]。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急需应用型人才[7-8]。 因此,顺 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是助力我国产业升级、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 研究方向。
在碳中和背景下,高端制造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愈发凸显。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探索出一条符合碳中和背景的高端制造业服务型人才培养路径,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同时推动高端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48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药学专业作为医药领域的关键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医药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近年来,“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过程存在学校与市场之间的需求不对称现象,难以实时把握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的变化,导致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跨境电商市场发展对于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1]。
47
影响因子:0.427
影响因子:0.216
影响因子:0.213
影响因子:0.724
影响因子:0.330
影响因子:4.36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