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抽取2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和空腹血糖,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102人,发生率为46.3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15,95%CI:1.071~1.868)、年龄≥50岁(OR=1.468,95%CI:1.170~1.842)、无配偶(OR=1.361,95%CI:1.112~1.665)、有吸烟史(OR=1.513,95%CI:1.191~1.921)、有糖尿病家族史(OR=1.696,95%CI:1.281~2.243)、有糖尿病并发症(OR=1.714,95%CI:1.267~2.319)、糖化血红蛋白>7.0%(OR=1.531,95%CI:1.170~2.004)、病程(3~5年OR=1.483,95%CI:1.119~1.966;>5年OR=1.529,95%CI:1.168~2.004)、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OR=1.425,95%CI:1.138~1.784)、胰岛素抵抗指数≥2.69(OR=1.153,95%CI:1.175~1.948)、超重或肥胖(OR=1.475,95%CI:1.070~2.033)、有心血管疾病史(OR=1.679,95%CI:1.165~2.418)、空腹血糖未达标(OR=1.525,95%CI:1.080~2.153)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3]。睡眠障碍对血糖调节产生负面影响,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同时也增加体重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加重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而影响生活质量[4-6]。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生活方式、疾病及治疗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7-8],但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因此,为识别影响因素,实施精准干预措施,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预防、管理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9];年龄≥18岁;确诊时间≥6个月;能正常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及药物滥用者;合并有恶性肿瘤或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情况者。本研究通过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编号:2023KYLL042)。
1.2方法
1.2.1样本量估算
采用横断面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10]:n=(Z1-α/22×p×q)/d2,p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预期发生率为71%[2],q=1-p,Z1-α/2为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当α为0.05时,其值为1.96;d为容许误差,一般取0.1p,经过计算n=[1.962×0.71×(1-0.71)]/(0.1×0.71)2=157人,考虑到10%~20%的失访率和抽样误差,样本扩展到220例。
1.2.2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病史状况(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治疗情况(治疗方案)。
1.2.3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11]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用药情况和日间功能7个部分,每部分得分0~3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障碍越严重,总分>5分为睡眠障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836。
1.3质量控制
由研究者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本次研究。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介绍本次研究目的、意义及调查问卷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或在调查人员协助下完成问卷调查。调查员对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如发现错项、漏项,应及时改正或补全。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率或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102人,发生率为46.36%。研究对象中男性122例,占55.45%,女性98例,占44.55%。年龄<50岁为74例,占33.64%;≥50岁为146人,占66.36%。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3例,占42.27%;高中或中专74例,占33.64%;大专及以上53例,占24.09%。婚姻状况:有配偶146例,占66.36%;无配偶74例,占33.64%。居住地:城市101例,占45.91%;农村119例,占54.09%。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88例,占40.0%;2 000~4 000元106例,占48.18%;>4 000元26例,占11.82%。见表1。
2.2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数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
2.3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是否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变量赋值表
表3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讨 论
3.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6.36%,高于刘威等[12]报道的深圳市老年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7.90%,低于林秋燕等[13]报道的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0%,也低于吴燕[14]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5.09%。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究其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病因机制十分复杂。首先,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是目前已知的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其次,糖尿病加重患者内分泌的紊乱,容易出现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肢体端出现烧灼刺痛、不宁腿等,从而影响睡眠。建议护理人员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实施预防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陈欣佳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女性生理差异有关,其体内的过氧化合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α表达水平较低,导致其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女性患者抗压能力普遍较男性差,且其工作和家庭负担比较重,容易影响其睡眠质量。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杨梓含等[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生理功能和代谢水平发生变化,如容易出现夜尿频繁,导致患者起夜多,影响睡眠;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合并症、并发症增多,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多,导致睡眠障碍发生较高。有配偶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低,与段卉妍等[1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原因可能是有配偶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安慰,拥有较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而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低。而无配偶者,长期精神孤独和缺乏支持,容易感知压力,生活作息不规律,夜间处于高警觉状态,影响睡眠质量。有吸烟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陈旭儿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吸烟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道阻力,导致不正常的打鼾和呼吸暂停。吸烟影响人体神经递质功能正常发挥,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会引起神经系统兴奋,会增加吸烟者的睡眠潜伏期,诱发睡眠障碍的发生。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田甜等[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目睹家族成员患糖尿病后发生的并发症有关,其自身过于担忧自己疾病进展,发生类似的并发症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睡眠。此外,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家族基因易感性比较高,容易使血糖升高、睡眠质量下降,加之糖尿病治疗周期长、终年需使用胰岛素治疗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担心、恐惧心理,导致睡眠障碍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种数越多,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与田甜等[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多,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睡眠质量。此外,并发症种数越多,治疗费用越高,患者经济压力越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睡眠质量。糖化血红蛋白>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与王玉琴等[20]的结果相一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为≤7.0%,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时长过短、睡眠不规律是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影响因素[2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说明血糖控制越不理想,高血糖导致夜尿频繁,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睡眠障碍。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与潘雨[22]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病程迁移,2型糖尿病患者躯体并发症增加,患者对未来的担忧也随之增加。长期的疾病困扰和躯体不适等让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应激,增加睡眠障碍风险。采用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与文进博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有些降糖类药物如格列美脲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可能会引起失眠等睡眠障碍症状。胰岛素抵抗指数≥2.69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与张敏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当胰岛素抵抗指数≥2.69时,说明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精神不佳、困倦等症状,加重睡眠障碍水平。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文献[24-2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超重或肥胖可能导致呼吸系统负担加重,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超重或肥胖加重糖尿病病情,影响睡眠质量,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有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文献[26-2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此外,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障碍水平较高。空腹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与文献[28-2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达标,说明血糖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导致睡眠质量下降[30]。
综上所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治疗方案、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心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特征的2型糖尿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考虑本研究为单中心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开展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3]李巍,秦延京,王海玲,等.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136-138.
[4]李明珍.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2018,26(5):382-384.
[5]李长志.睡眠障碍及其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9):1198-1200.
[6]张鹏,蒋兰兰,罗勇,等.2型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血糖波动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4):756-757.
[7]丁翠路,刘安诺,朱桂月,等.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2):4137-4143.
[8]张敏,任敏,陈树,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2(3):37-39.
[9]施侣元,李立明,叶冬青,等.流行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49.
[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
[11]刘贤臣,唐茂芹.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 (2):103-107.
[12]刘威,王鲜,高文会,等.深圳市老年人群睡眠状况与认知功能关联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8):959-963.
[13]林秋燕,江婷妹,陈燕芳.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与其血糖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5):144-146.
[14]吴燕.T2DM患者的睡眠状况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D].西宁:青海大学,2023.
[15]陈欣佳,贾芸,夏梁倩,等.综合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20,20(9):19-23.
[16]杨梓含,王云轩,田佳禾,等.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2,8(5):64-68.
文章来源:殷莉,王菲菲,费杏珍,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4,31(11):1364-1368.
分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024-11-04睡眠障碍是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人失眠者已达120~140 万人,患病率高达10%~20%。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已达30%~40%,65岁以上老年人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024-11-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
2024-11-01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继而导致患者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引起的心脏疾病[1]。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导致临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较多,且部分患者因疾病折磨或担心治疗及预后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继而出现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情况[2]。
2024-10-25目前西医治疗失眠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4],药物治疗主要是指镇静催眠药,但不良反应大,且易产生药品依赖性。非药物治疗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但该治疗方法成本高,不易普及,由此可见,寻找一种更加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措施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4-10-23有研究指出,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交压力、不良生活习惯及电子产品的使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失眠患病率约为19.8%~25.7%,其中女性多于男性,高年级高于低年级[2,3]。长期失眠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未来学业和就业,需引起足够关注[3]。
2024-10-23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较长时间的入睡困难、早醒、维持睡眠或者睡眠质量较差,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情绪及工作效率。劳拉西泮是一种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镇静与安眠作用,可快速缓解失眠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失眠症,但长期或高剂量使用该药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出现戒断反应。
2024-10-16脑卒中患者常伴随多种躯体功能障碍,约有18.8%~78.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失眠是最常见的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类型,脑卒中后失眠(Post-Stroke Insomnia,PSI)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所引发的睡眠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入睡困难、睡眠中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2024-10-16失眠并非单独发生,常伴随焦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作为一种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给患者身心都造成较大的影响,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反应、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等。冯正直等[2]53 427例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失眠在患者身心问题发生率中占69.25%。
2024-10-15睡眠障碍已成为被世界广泛关注的公共问题[1]。中医药改善睡眠障碍遵循中医辨证理论,能够通过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2],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中药材种类众多[3],其中,药食同源的中药在保健食品、养生药膳及日常保健中应用更为广泛。
2024-10-14人气:10940
人气:9730
人气:8931
人气:8818
人气:868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人气:5493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南预防医学会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3110
国内刊号:43-1223/R
邮发代号:42-19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2.408
影响因子:2.012
影响因子:0.254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