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医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之间的联系,探究其影响因素,并对医学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方法:运用已经成熟的量表,采用随机抽样对150名医学院校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医学生手机依赖和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手机依赖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在突显性上存在性别差异;PSQI总分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睡眠障碍上存在性别差异;睡眠质量与手机依赖均与年龄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当前医学生睡眠问题的质量问题比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和学业,对未来发展不利,医学院校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划上应做出相应举措。
手机依赖,是个体过度地滥用手机而产生的一种戒断症状。手机依赖的主要人群是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1]。随着手机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其中各类信息庞大且良莠不齐,手机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完满的状态,与睡眠质量是分不开的,睡眠质量及睡眠卫生已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在童萍等[2]的研究中也表明,与睡眠正常的大学生相比,睡眠异常的大学生健康状况较差。手机对人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的变化,且手机对于不同的人群影响也不尽相同。而大学生是具有较强吸收能力,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社会团体,且处于人格发展及健全的关键期,心理变化易受到手机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的3个维度都与心理变化有关。由于各类卫生体制的改革,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使医学生成为大学生中特殊的团体。在瞿伟等人[3]的研究中表明部分院校医学生抑郁检出率达30.4%,焦虑检出率达40.2%。了解手机依赖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医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状况,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选取了150名医学院校在校生作为被试,涉及5家院校的6个不同医学类专业,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84%。
1.2 研究工具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是由苏州大学王正翔(2013)[4]编制的,包括持续性、戒断性、冲突性、突显性、技术性五个维度,共20题。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依赖倾向。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35,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517~0.717之间。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是由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在综括前人文献和有关测试工具的基础上,克服现有测试工具的不足,于1989年编制的,用于睡眠质量评价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压。国内版由刘贤臣等于1996年将量表译成中文。国外和国内测试结果均表明PSQI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和较好的效度。
1.3 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个别施测,当场发放问卷并回收,时间约10分钟,采用IBMSPSSStatistics23进行数据录入和描述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 医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情况
该次调查的126名有效被试中,PSQI总分的平均分为4.79,标准差为2.75,睡眠状况存在问题者(>8分)有21名,达到总体的16.66%。PSQI总分包含的7个因子的具体情况为:主观睡眠质量得分为较差、很差者有17名,占13.49%;入睡时间存在问题者有28名,占22.22%;睡眠时间过短者有21名,占16.67%;睡眠效率较差或很差者有2名,占1.59%;睡眠障碍存在问题者有13名,占10.32%;催眠药物存在问题者有3名,占2.38%;日间功能障碍存在问题者有56名,占44.44%。见表1。
表1被试手机依赖情况(n=126)
2.2 调查对象人口学统计数据
2.2.1 人口学数据与手机依赖的相关性研究
手机依赖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在突显性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突显性维度上,女生的手机依赖要高于男生的手机依赖(M女>M男)。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各维度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3岁的被试(n=11)手机依赖均值(M=63.36)要远高于其他年龄被试。见表2。
表2不同性别医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较(x±s)
2.2.2 人口学数据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PSQI总分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睡眠障碍上存在性别差异。在睡眠障碍维度上,女生的睡眠障碍要高于男生的睡眠障碍(M女>M男)。PSQI总分及其各维度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3不同性别睡眠质量情况比较(x±s)
2.3 医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手机依赖总分与PSQI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被试在冲突性、技术性、戒断性、突显性上都与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戒断性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冲突性与睡眠质量在0.05级别(双尾)上相关性显著。见表4。
表4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相关性(r)
3、讨论
3.1 医学生手机依赖和睡眠质量总体情况分析
在该研究中,被试手机依赖情况无论是总分还是各因子得分都呈现偏高的现象,这反映出现阶段医学生在手机等设备的使用上存在较为依赖的情况,特别是持续性这一维度上(M=21.42),显示出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使用手机的持续反应倾向过强,表现为不间断地使用手机。结合在调查过程中对一些被试的访谈得知,很多医学生在一天紧张繁重的课业学习之后,睡前的3~4h成为集中的消遣时间,很多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不间断地使用手机,最为寻常的项目有“使用手机观看电视节目”“使用即时消息软件聊天”“使用手机玩游戏”等。通常此时间段使用手机的活动是在宿舍床上进行,之后紧接着就是睡眠时间。这样的集中长时间不间断使用手机模式通常会直接导致睡时间的延后。突显性维度上(M=7.16)得分最低,反映出绝大多数医学生在认知上可以明确使用手机的目的性,这与“消遣放松”成为首位使用手机的原因不谋而合。
该研究被试睡眠问题检出率16.66%,与已有研究测量数据相差不大[5],总体上可以如实反映现阶段医学生睡眠质量情况。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一类,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通常存在课业繁多、临床实习负担重等方面的额外压力源[6]。过去的研究表明,学业压力与睡眠状况健康程度成负相关,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医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高于一般普通专业大学生的首要原因在于课业压力。
3.2 人口学变量与手机依赖、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
前文数据表明突显性维度上,女生手机依赖程度要高于男生。突显性这一维度主要从使用手机对个体自身的重要性着手,考察手机使用对个体的重要意义,属于对个体认知层面的考察方向。在这个维度上呈现出的男女差异可能与男女对手机工具性认知的差异有关,在问卷以外对被试的访谈中可以得出,很多男生认为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工具的角色,通常将使用手机作为解决生活学习的工具,例如手机导航功能、搜索引擎的使用、支付手段;而在对女生的访谈中,有更多的女性被试强调了手机的娱乐功能,如观看电影电视节目等项目。
睡眠质量上睡眠障碍维度上同样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睡眠障碍要高于男生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这一维度主要考察的是个体夜间易醒或早醒、其他影响睡眠的事情对睡眠的影响。在面对相同的应激事件或压力事件时,例如群体关系不和、考试等事件,女生相较男生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情感波动大的情况,这会直接导致睡眠障碍出现频率的增加。
年龄对于睡眠质量和手机依赖都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其中23岁的被试(n=11)手机依赖均值(M=63.36)要远高于其他年龄被试。这可能与高年级医学生课业相对减少,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有关,此外高年级医学生当中恋爱情况的更普遍也可能是导致对手机依赖情况增加的原因之一。
3.3 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该研究发现,医学生手机依赖和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对手机以来的情况越严重,睡眠情况越糟糕。手机依赖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同时也显著正相关。即对手机依赖情况越严重,个体主观认为睡眠质量会变差,熬夜情况会更加普遍,更容易出现易醒、早醒等情况,使用催眠药物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个体会体验到疲乏、精力不足,严重影响白天正常的生活学习。
手机依赖的诸多因子中戒断性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反映为如果被试失去手机或者被禁止使用手机,在短时间内主观报告睡眠质量将更差,入睡时间比使用手机阶段更晚,熬夜情况更频繁,但是这可能不仅仅是戒断反应的作用,具体到情境中还需要考虑到每年有几段时间里,医学生集中复习准备考试人为选择熬夜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因为戒断反应还是人为因素,这都会导致医学生日间功能障碍的出现,晚睡晚起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同样影响白天任务的效率,因为这些归结到冲突性这一维度上,都可以体现出使用手机后对个体工作学习上造成的的负面影响。因此,医学院校应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如近年来广泛活跃在新闻热点上的各种“禁手机令”,这种粗暴的、妖魔化手机的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使用手机的观念,还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抵触情绪。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3.09亿户,4G用户占比过半,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近800M,上网流量占比近九成,手机早已成为互联网接入终端的最主流。面对这样的现实和趋势,医学院校应从认知层面让学生真正理解手机作为生产力工具,对生活、生产、学习都有更有意义的作用,而娱乐功能只不过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罢了。更应该渗透的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心理卫生课程和活动更好地融入医学生教育当中去,通过专业、科学的手段干预手机依赖已经形成的学生,帮助其摆脱不利因素,积极投身到生活学习中去。
睡眠时间与睡眠效率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各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通过访谈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很多被试在熬夜或者睡眠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会选择增加额外的休息时间“补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性与反映睡眠质量的各个因子以及PSQI总分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点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能够解释。
参考文献:
[1]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
[2]童萍,吴承红.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81-184.
[3]瞿伟,丁宁,潘发明,等.某高职院校医学生抑郁、焦虑现状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71-74.
[4]王正翔.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冲动性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5]朱玉歆.大学生手机成瘾和睡眠质量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5,30(175):73-80.
[6]陈婷婷,荆春霞,杨光,等.医学生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429-1430.
胡福瀚,廉新异,刘博宇,等.医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及其影响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2):180-182.
分享:
人的睡眠质量受睡眠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周围噪声、光线、空气质量以及温湿度等都会影响睡眠状态下的人体舒适度,从而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3]。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改善人体的睡眠质量,解决一定的睡眠问题[4]。所以何种室内环境可以提高人的睡眠质量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2024-11-20应激性失眠又称心理应激性失眠,是在经历某些诱发因素,如不良生活事件或主观感觉到压力和威胁时出现的短暂性睡眠障碍。应激性失眠常表现为睡眠异常,如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多梦等,伴有头痛头晕、疲劳、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乏力、健忘等。调查表明,在基层官兵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5.7%。
2024-11-19睡眠剥夺(SD)是指由于外界环境或自身原因导致的睡眠丢失,表现为睡眠减少和(或)睡眠的连续性中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障碍导致的SD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逐渐增高。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2024-11-13失眠是指虽然有良好的睡眠条件,但会出现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失眠的患病率为30%~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持续的失眠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同时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3-4]。
2024-11-11因祛痰降逆之功显著,历来被诸多医家推崇,将其用于咳痰、呕吐等病证的治疗方药中。《伤寒论》《金匮要略》中40余方应用半夏,在柴胡汤类方中用其治疗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的症状,如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麻黄汤类方中用其应对胸胀、咳逆等症状,如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本草新编》言其“统治痰涎甚验”[2]。
2024-11-0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024-11-04睡眠障碍是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人失眠者已达120~140 万人,患病率高达10%~20%。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已达30%~40%,65岁以上老年人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2024-11-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比达90%以上[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约42%~71%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2]。
2024-11-01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继而导致患者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引起的心脏疾病[1]。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导致临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较多,且部分患者因疾病折磨或担心治疗及预后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继而出现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情况[2]。
2024-10-25目前西医治疗失眠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4],药物治疗主要是指镇静催眠药,但不良反应大,且易产生药品依赖性。非药物治疗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但该治疗方法成本高,不易普及,由此可见,寻找一种更加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措施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4-10-23人气:20536
人气:17928
人气:15276
人气:14802
人气:1445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与教育
期刊人气:2497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490X
国内刊号:13-1393/R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