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沉檀安眠枕联合利眠贴对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用利眠贴贴敷印堂穴进行治疗)、对照组B(用沉檀安眠枕让患者枕之入眠进行治疗)和试验组(将沉檀安眠枕联合利眠贴同时治疗)3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干预;统计3种不同的方法改善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失眠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睡眠量表(AI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沉檀安眠枕与利眠贴相结合,针对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联合使用,能增强疗效、有效改善失眠,减轻患者痛苦;且操作方法易于掌握,便于患者在家庭中自行使用。
不寐,在西医中称为失眠,主要以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及质量不能满足机体日常需要为特征[1]。运用睡眠枕或睡眠贴改善不寐的研究均有报道,而笔者在工作中将自制沉檀安眠枕与远红外利眠贴联合运用在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的治疗上,取得了比单独运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肾病科收治的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90例。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患者具备以下特征:不寐头重,睡眠不安,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头晕目眩,舌红,苔腻而黄,脉滑数等,因而可以判定为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其中男39例,女51例;年龄24~85岁,平均(64.36±15.09)岁。纳入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诊断标准[2];(2)年龄在18~85岁,神志清楚、能正确描述主观感受且住院期间未使用过麻醉剂、镇静催眠剂的患者。排除标准:有芳香药物过敏史、精神障碍既往史及对磁疗有过敏或不良反应的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30例。试验组中男14例、女16例,中位年龄58岁;对照组A中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55岁;对照组B中男13例、女17例,中位年龄60岁;从病程上来说,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出现症状的1~3d就医,病程较短,但是发病症状明显,3组病例具备了较为典型的痰热内扰型不寐特征。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用物准备
以沉香6g、檀香10g、石菖蒲60g、藿香60g、佩兰60g、薄荷60g、菊花60g、冰片6g,共计322g中药磨碾粉碎呈粗末,搅拌均匀,装入长约30cm、周长约2m的棉布袋中,制作成圆柱状,中空部分用35g人造棉填充,最终形成体积约955cm3的圆柱形药枕。将圆柱形药枕放置于纯棉布套中,以无缝拉链封口;置于密封袋内备用,制成沉檀安眠枕,以便于临床研究。试验材料“利眠贴”为武汉利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品。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A:每晚睡觉前30min用清水洗净额前皮肤后,用手指轻轻按摩印堂穴,待印堂穴皮肤微微发热时将“利眠贴”中间的凝胶对准印堂穴粘贴,次日晨起时揭下弃之。对照组B:每晚睡眠时,将沉檀安眠枕从塑料密封袋中取出,枕于头颈部下方;次日晨起时,为防止睡眠枕药味挥发,将其放回密封袋密封。试验组:每晚睡觉前30min,印堂穴贴敷利眠贴,且睡眠时将安眠枕置于头颈部下方,使用方法同上。以上3组利眠方法均连续使用2周。
1.3评价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治疗效果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2]。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阿森斯睡眠量表(AIS量表)和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AIS量表主要是用于自我评价睡眠质量的量表,总分为0~24分,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本研究用此量表来评定连续干预2周后患者的睡眠质量[3]。PSQI量表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共有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1、2、3记分,累计各因子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4]。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试验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经过两周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3组疗效对比
2.2睡眠状况比较
经过2周治疗,3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3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2.3睡眠质量自测评分比较
经过2周治疗,3组患者AI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3组患者治疗前后AIS量表评分比较
3、讨论
不寐是世界性难题,中西医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西医和中医在治疗不寐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如今大部分人缺少运动,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很容易致痰热内扰型不寐[5],痰热内阻又为多火多痰之疾[6]。
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制成的安眠枕中含沉香、檀香、石菖蒲、藿香、佩兰等8味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药材,具有芳香化湿、豁痰开窍之效,对痰热内扰型不寐能起到清心助眠的作用。其中沉香可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7],具有镇静、镇痛、松弛肌肉的作用[8]。檀香能行气温中,开胃止痛[7],其药材具有香气,其所含有的α-檀香木醇和β-檀香木醇具有氯丙嗪样的安定作用[9]。佩兰与藿香相互配伍对痰热内扰型不寐能起到祛邪扶正,调理体内平衡,而促进阳气自动转为静,达到阴阳相交而进入睡眠的作用[10]。根据人体颈部的生理曲度,在睡眠枕的结构方面,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将其制作成传统的圆柱形,使其枕于患者颈后形成持续的牵引力,其方向与颈椎生理曲度相吻合,能使颈部后方的肌肉、韧带充分松弛[11];使用圆柱形中药芳香颈枕,通过引药归经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30例患者的PSQI评分均有降低,说明睡眠质量得到了提升;而AIS量表评分的降低也显示出患者的自我睡眠感受得到了改善。
综上所述,自制沉檀安眠枕联合利眠贴用于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可以改善睡眠、减少患者痛苦,便于患者于家庭中自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勇,冯方俊.冯方俊教授辨治失眠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110-111.
[2]林举择,张美兰,区丽明,等.针刺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长期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2222-2224.
[3]杨德英,方文梅,李慧,等.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神经认知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2):161-164.
[4]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5]杨淑宏,朱建贵,王映辉.朱建贵从痰热治失眠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7(17):764-765.
[6]杨秀清,刘彦廷,许嵘.从痰热内阻治疗失眠之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6,37(1):17.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8]赵艳艳,房志坚.一种新的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中药材,2013,36(6):929-933.
[9]侯大宜,李建恒,张杏红.藿香正气片增强镇静催眠药的镇静与催眠作用的研究[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8(2):1-2.
[10]王全兴.小圆枕加中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6,27(5):423-424.
[11]李冲,陈佐明,杜好瑞,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492-493.
梁曼,吴李莉.沉檀安眠枕联合利眠贴对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的疗效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88-2690.
基金:2017年重庆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技项目(ZY201702031).
分享:
据统计,全球约3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在中国有15%的人患有失眠。慢性失眠是一种以持续睡眠量与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为主要表现的生理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及日间功能受损。失眠可引起负性情绪如沮丧、焦虑等, 影响患者日间社会功能,睡眠障碍长期存在不仅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网络。
2025-02-17失眠是一种主观感受,指虽然拥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适合的睡眠环境,但是仍在睡眠时间及(或)质量方面感到不满,并且影响到正常的日间活动,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失眠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慢性失眠已成为困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研究表明,超过65岁的老年人罹患失眠的概率是年轻人的2倍。
2025-02-13不寐是以阴阳失衡为病机,以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1]。西医认为,失眠是以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状态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超半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2]。研究表明,我国失眠总患病率超过15.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3]。
2025-02-13失眠(insomni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者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失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等。长期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减弱,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025-02-11MS失眠特指与绝经密切相关、且无法归因于其他原因的失眠症状,最主要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睡眠维持障碍等〔4〕。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失眠症状可能转变为慢性失眠症,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和功能损害,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2025-02-08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日渐加大,失眠已成为多发病。研究发现,高达10%~15%的成年人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并且病程长,大概有一半失眠患者的病程可持续10年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目前,西药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以镇静催眠、抗抑郁类药物为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服用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成瘾性。
2025-02-05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上呼吸道反复发生部分或完全的堵塞,引起呼吸暂停或低通气[1]。打鼾是OSAHS患儿的常见症状,其他典型症状还包括夜间尿床、白天过度困倦、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或易怒等,影响患儿日常生活[2]。
2025-01-25OSA 患者由于上气道反复的塌陷、 完全性或部分性阻塞,造成低通气或呼吸暂停、 慢性间歇性低氧血症(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IH)以及血液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导致患者出 现疲劳、注意力下降和增加事故风险[4] ,OSA 与 高血压、2 型糖尿病、房颤、心力衰竭、冠心病、 中风和死亡的发病率增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 据表明 OSA 与各种疾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尤 其是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和中风这些疾病。
2025-01-20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障碍与大多数精神障碍相似,还包括社会功能损害;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精神障碍合并[1]。长期失眠将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功能,使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
2025-01-16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症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1]。尤其是社区中心型失眠症患者,其病程长、症状复杂,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成为社会和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2025-01-14人气:18295
人气:15180
人气:14798
人气:13851
人气:128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364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130
国内刊号:10-1207/R
邮发代号:80-920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