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术中温度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功能恢复、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影响

  2024-09-11    3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究术中温度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功能恢复、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笔者科室收治的72例断指预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及相关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术中温度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术中断指区域温度达标率、血液相关指标、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断指区域温度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h,观察组血液丙二醛(MDA)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48 h,观察组血液MDA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24、48 h,观察组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h,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观察组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再植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温度干预可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有效促进术后断指再植的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功能恢复
  • 并发症
  • 断指再植
  • 温度干预
  • 炎症因子
  • 加入收藏

断指再植是指在手指完全或部分离断机体后,在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血管、神经和肌腱等,将断指原位再植的过程[1]。该手术操作极为精细、难度大,且手术过程复杂、时间长,诸多因素如患者身体情况、断指完整性、创面整齐性、断指离体时间等,均会影响手术效果[2]。术中手术室温度、断指保存温度也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3]。断指与机体神经切断,无法调节温度[4],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术中保证断指处于恒温的环境,能防止再植断指因低温发生缺血坏死,导致再植失败,也能避免高温伤害断指,降低再植成功率。调节手术室温度,促进患者健指血液循环,防止低温造成血管痉挛,适当保暖可减轻患者疼痛及健指深部充血,提高再植成功率,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为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笔者科室收治的72例断指预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术中温度干预对断指再植的功能恢复、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期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纳入72例断指预再植患者,按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32例,女4例;平均年龄(36.42±3.18)岁;机器致伤27例,其他类致伤9例;断指离体时间0.35~6.73 h;断离程度完全断离31例,不完全断离5例;再植手指36指(均为单指再植)。观察组: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36.43±3.28)岁;其他类致伤5例,机器致伤31例;断指离体时间0.42~6.58 h;断离程度完全断离30例,不完全断离6例;再植手指36例(均为单指再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5]:

断指离体未超过8 h;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允许再植;断指创面完好,污染及损伤轻微,具备再植条件;患者神志清楚,可配合研究。

1.2.2排除标准[6]:

断指严重污染,血管及软组织损伤程度重;合并精神类疾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1.3方法

1.3.1对照组:

予以常规手术治疗及相关处理。术前,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使用无菌纱布包裹患者断指并保存于4℃干燥环境中[7],监测患者的体温等生命体征,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术中,医务人员对肌腱末节指骨和肌肉组织进行检查,剪除失活软组织并进行常规清创[8],进一步切除指浅屈肌腱,构建深屈肌腱,若末节指骨和甲床未损坏,则可剔除末节指骨,若发生远端关节断裂,则在深屈肌腱切除后进行关节融合。明确断指动静脉位置[9],判断手指远端动脉和神经断裂情况,血管未损伤者直接进行伤口吻合,若出现血管微小缺损者先予以浅静脉再植,出现大段缺损者则通过邻指指动脉静脉缺损进行血管移植,发生神经缺损者可采用邻指神经或移植自体神经,最大程度修复双侧指神经,进而进行吻合操作。术毕后将切口关闭,出现神经和血管外露者予以前臂皮片覆盖。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术中温度干预。主要通过手术室温度预警器进行监测和预警对手术室温度进行调节,控制室内温度为22℃~24℃,确保手术室温度及患者体温的恒定,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温度监测:术前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若患者体温异常,则及时进行相应干预。②术中温度监测:患者肢体血管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温度过高可引起断指水分缺失、创面干燥,而温度过低可引发血管危象[10],因此,需将患者断指用纱布进行包裹,达到恒定温度的目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用冰冷的手指、器械、物品直接接触患者[11];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仔细观察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使用温度控制系统对患者体温进行动态监测,若患者体温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温毯、冰袋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体温干预。对于断指情况复杂、手术操作时间较长的患者,必要时可采用体外循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体温调节控制,确保患者体温的稳定。

1.4观察指标

1.4.1术中断指区域温度达标率:

对术中患者断指区域皮肤温度进行测定,温度32℃~35℃为达标,低于或高于此温度为不达标。

1.4.2血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分别于术前、术后3、24、48 h抽静脉血检测MDA及SOD水平。

1.4.3舒适度评分:

术后3 h,使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12]评估患者对再植断指的舒适感受,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精神及文化环境4个方面,共30个项目,每项1~4分,总分30~12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舒适度越高。

1.4.4炎症因子水平:

术后第2、5天,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操作,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1.4.5术后并发症: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管危象、感染、寒颤等。血管危象判定标准:同等情况下测温,再植手指温度低于健指3%左右;再植手指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再植手指颜色呈紫色或苍白色,且皮肤弹性较差[13]。

1.4.6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度,总分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1.4.7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评定:

术后2个月,根据相关标准评估[14]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优:再植指体颜色红润,与健侧指色泽一致,指腹张力正常,能自如屈伸,与健侧指温度相差在3℃以内,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正常。良:再植指体颜色较健侧指红润,指腹张力偏高,屈伸有阻力,与健侧指温度相差在3℃以内,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中,血液充盈时间慢。差:再植指体颜色苍白,指腹张力高,不能屈伸,比健侧指温度低且温度相差>3℃,不能测出毛细血管回充盈现象。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断指区域温度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术中断指区域温度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中温度达标率比较

2.2两组血液MDA、SOD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液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观察组血液MDA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48 h,观察组血液MDA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24、48 h,观察组血液SO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GCQ评分比较:

术后3 h,观察组GCQ评分为(98.42±7.61)分,高于对照组的(73.79±8.08)分(t=13.314,P<0.001)。

2.4两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第2天,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手术前后血液MDA、SOD水平比较

表3两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6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两组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2.7两组患者再植手指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再植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两组再植手指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讨论


手指离断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及时有效的断指再植手术可以帮助患者重建手指功能[15],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断指再植术是精细的外科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对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手指神经、血管、肌腱和其他组织进行修复[16],以达到重建手指功能的目的。由于手术操作极为精细、操作过程复杂、时间长,同时断指的保存以及患者的情况对断指再植成活率[17]以及患者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有影响,因此该手术不仅需要医生有着精湛的操作技术,工作人员在术中对患者断指温度的调控也至关重要。在手术室相关处理的基础上,采取温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监测患者体温,并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避免术前、术中患者出现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情况。但常规的手术室工作着重于调节手术室环境温度,缺少对患者体温的动态监控和干预。体温过低会使血管收缩、痉挛,增加血管危象的发生[18];体温过高会造成患指水分丢失和伤口干燥等情况,低体温和高体温都可能会影响手术患者的生理状况和手术结果,因此在手术室中进行温度干预非常必要[19]。

相较于手术室常规的温度管理,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的温度干预更具有专业性和个性化,主要在于该措施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断指损伤情况、手术操作难度以及手术的特殊要求等对患者进行温度干预。常规的手术室在温度管理方面,仅着重于手术室室内环境温度的调控,确保手术室内温度处于正常范围。而温度干预则注重监测患者体温的动态变化,并且以专业的措施及时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调节控制,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手指的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温度干预后,观察组再植手指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和48 h血液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改变其体内激素水平,对患者血液循环、组织代谢以及再植手指的组织修复产生影响[20],进而不利于再植手指的愈合和功能恢复。而术中温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机体在应激时的负担,进而改善再植手指的细胞代谢、血液循环以及氧和营养的供应等生理过程,对术后的愈合和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手术室温度干预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低温造成血管收缩、痉挛,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帮助患者获得舒适的体感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患指受到损伤,如水分缺失、伤口干燥等,提高再植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再植手指功能恢复。此外,术中可能造成的创伤和断指后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都会造成术后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扩张等血管危象情况的发生。对患者进行温度干预不仅可以调节其血管的张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再植手指氧和营养的供应,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促进再植手指的功能恢复[21],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危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温度干预后,观察组术后第5天IL-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L-10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温度干预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延长凝血时间,从而使得血栓素A2的环氧化酶-1失去活力,造成血液抗凝,阻止炎性渗出,消炎去肿。IL-10作为抗炎性反应的效应生物标志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阻止溶酶菌释放,保证血管内壁完整,因此不会发生炎症反应。此外环氧化酶-2受到温度影响,也会失去活力,减少IL-1的分泌,促进分泌IL-10,同时因氧化应激反应,抑制TNF-α生成。

此外,观察组GCQ评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积极的手术温度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分析原因,术中对患者进行温度干预,恒定适宜的温度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恐惧感,因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同时,适宜的温度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炎症指标的降低,可对患者术后的再植手指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术中温度干预可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有效促进术后断指再植的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起庭,汪海滨,田纪伟.指动脉迂回式供血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1,35(4):422-423.

[2]孟泽祖,鲜航,侯晓进,等.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130-134.

[3]兰国.深低温保存技术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2):1935-1936.

[5]谢锡洪,关助明,张振伟等.断指再植术后患手灵活性影响因素调查[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3,37(2):245-250.

[6]黄飞,陈日恒,罗耀辉,等.手指撕脱伤患者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1):50-52.

[7]戴少彬,蔡骅,王慧灵等.改进型手臂固定垫在断指再植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装备,2023,36(15):9-11,17.


基金资助: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编号:20211800904242);


文章来源:郑晓蓝,徐碧文,郭俊光,等.术中温度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功能恢复、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09):40-4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04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040

国内刊号:21-1548/R

邮发代号:8-56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