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07-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西路军精神作为我国的红色革命精神,其所蕴含的忠诚理想、坚定信念的革命品质,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心系群众、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探索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充分发挥其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以及隐形教育的作用,将蕴含的德育价值转换为育人实效。

  • 关键词:
  • 教育价值
  • 红色革命精神
  • 西路军精神
  • 长征精神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加入收藏

1936年10月,宁夏战役计划落空后,为打通苏联国际交通线,争取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援助来进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新疆挺进。深入河西走廊的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奋战近5个月,歼敌两万余人,但最终因粮绝弹尽、强弱悬殊而惨遭失败,血沃祁连,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1]西路军虽然失败,但西路军的革命精神永不过时,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他们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具有重要价值。


一、西路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西路军精神产生于革命实践中,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路军精神所蕴含的忠诚理想、坚定信念的革命品质,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心系群众、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

(一)忠诚理想、坚定信念的革命品质

坚定的革命理想,是西路军将士们顽强不屈的支撑和力量之源。为了完成中央赋予的使命、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融入到西征之路,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征程。在西征路上,西路军夜渡虎豹口、血战古浪、鏖战永凉、喋血临高……面对缺水、缺粮、缺子弹、缺骆驼等物资紧缺,地形开阔、堡寨稀疏等不利地形的情况下,西路军将士们靠着历经磨难而铸成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灭敌决心,坚定的必胜信心,无所畏惧、浴血奋战。在南滩万人坑前,红军将士未等马家兵的棍棒打下,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后跳下深坑[2]6。被敌人俘获后,面对敌人的骄横讽刺,红军军长孙玉清沉静地讲道“我干的是正义的事业,有话说不尽,自有后来人”[2]22,当敌人一次次劝降时,他始终表示自己抗日救国的坚定志愿。即使面对高台战役的惨痛失败,几乎全军覆灭的惨烈战斗,西路军将士们依旧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相信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

西路军将士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时刻谨记“为了革命,保守秘密,永不叛党”[2]103的入党誓词,他们为了远大目标而奋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生是为了主义,死也是为了主义”的伟大精神。西征历时近5个月之久,共消灭马家军2.5万余人,在河西走廊上见证着西路军将士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二)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西路军的道路,是敢于斗争、洒满鲜血的道路。即使在武器装备程度、军队兵员情况等都不如敌人的情况下,依旧没有阻挡西路军将士前进的步伐。在高台,面对敌人近两万人的围攻,红五军连日厮杀,董振堂要求大家:“誓与高台共存亡!”连续血战八个昼夜,3000多名红军将士在此处流尽最后一滴血[3]198。在先锋连攻占登陆点时,排长李国忠用胸膛堵住了射孔,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3]25。万源保卫战中,年仅19岁的陈海松在危难时刻挺身向前,大喊:“让敌人在阵地前面血流成河”[3]79,同敢死队一同出击,挥刀杀敌。西路军将士们即使日食一餐,缺粮缺水,但也绝不灰心,誓要战到最后一滴血。

在西路军西征中,女红军队伍同样以不屈不挠的勇气和难以动摇的信心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仅26岁的吴富莲在西路军失败后,被俘押往武威,宁死不屈,自杀身亡[2]261。被敌人包围在临泽城内时,全体女将士在守城第一线,一天内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她们自豪地讲道:“有我们在,匪徒休想爬上来!”[3]98最终她们奋力拼杀出了临泽。面对敌人,女将士们宁死不受侮辱,誓要与敌人血拼到底。在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精神的影响之下,西路军将士们焕发出了英雄气概。历时近5个月,历经80次战役,但终因寡不敌众,1937年3月,这支队伍永远地融入了祁连山中。

(三)心系群众、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4],自建党以来一直不忘为民初心,坚持走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西路军将士始终紧紧依靠群众,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将人民温饱扛在肩头,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面对古浪的严寒,身着单衣、草鞋、缺少粮食供给的红军坚决不拿人民一针一线,执意用身上的财物进行公平交换[3]79。在谢家庄时,西路军宣传发动群众,调查了解该地的政治、经济状况,人民受剥削压迫的情况,布置检查粮食的筹集和征运,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给困难群众分粮分物[3]208。西路军进驻山丹城后,向群众宣传“红军为天下穷人干革命”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关心贫穷群众疾苦,为群众解决生活所需物资,始终坚持待人和气、买卖公道、爱护人民群众的工作方法,消除了群众的顾虑[3]98。在安西城时,西路军左翼支队部分将士白天扮成农民来帮助百姓干农活,为了不连累百姓,他们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村外或山沟里[3]317。西路军驻扎之地,除恶压邪,惩富济贫,为群众带来了生机。

正是由于西路军始终心系群众,深深地教育和感动了群众,在了解到西路军的困难后,一些群众主动参与到为红军将士缝补防寒衣物、备办行军干粮等工作中,全力支援西路军作战[3]128。


二、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各项工作任务的中心环节,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递红色力量、厚植爱国情怀的教育价值,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教育价值,同时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推动思政学科发展。

(一)传递红色力量,厚植爱国情怀的教育价值

西路军精神作为红色精神,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中,是我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用鲜血铸就而成,包含无数革命先辈的爱国之情,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路军精神作为厚植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活教材,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资源。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深入领会到当年西路军将士们为了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之情,了解我党在建国道路上的坎坷与不易,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激发爱国之情,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二)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教育价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中所出现的刻意炫富、宣扬拜金主义等不良内容的视频对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致使部分大学生把追求物质生活当作个人奋斗的唯一目标,充分说明了这些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5]青年作为祖国的希望,如果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就会缺少精神力量源泉,难以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坚定个人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西路军西征路上,将士们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宁死不屈,誓要与敌人斗争到底。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着西路军将士们不断前行,支撑着他们始终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前进,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持着崇高气节。西路军将士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正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引领高校大学生将西路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之下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使命。

(三)丰富教学资源,推动思政学科的发展价值

西路军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传,内涵丰富,蕴含着爱国精神、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奉献精神等多重精神。将西路军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生动的素材,又扩宽了新的教学内容,弥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到西路军那段艰辛历史,从红色精神中汲取营养,增强了该学科的感染力、说服力。同时,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从课堂教学中走出来,提升了教学效果,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西路军精神内涵丰富,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弘扬西路军精神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以及隐形教育的作用,将其蕴含的德育价值转换为育人实效。

(一)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将西路军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守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高校要以思政课堂主阵地的优势让学生全面掌握西路军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教师要立足时代,在全面领会西路军精神的基础上,与教材内容对标对点。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过程中,西路军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西路军战士的爱国事迹,以此来阐释中国精神的内涵。其次,西路军精神不仅要融入思政课课堂,还要融入其他专业课课堂。教师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课程中关于西路军精神的内容,更好地将西路军精神融入到各门课程中,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与实际需要,并以此为出发点,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创设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西路军精神,将西路军精神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同时,当前我们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扩宽教育渠道,探索互联网+思政的教学模式,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用虚拟场景、动画制作等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展现出来,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

(二)以实践育人为载体,将西路军精神融入实践活动

任何一种精神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力量。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因此,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多渠道、多角度感悟到西路军精神。

首先,高校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重走西路军道路的社会调研活动。通过前往甘肃省重走西路军道路,参观西路军纪念馆、高台西路军烈士陵园等,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西路军精神,重温西路军那段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路军西征的艰辛历程,从而把培养大学生的西路军精神贯穿实践活动全过程,使大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和弘扬西路军精神。其次,学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后应当注重实践效果的反馈。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够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这并不能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因此,学校应在实践活动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思想汇报,并在一段时间后,对相关学习进行再次验收,以此形成长久而持续的影响。最后,在社会服务中传承西路军精神。西路军精神的传承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在实践中培育个人责任感,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西路军精神中所蕴含的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

(三)重视隐性教育,将西路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具有隐形渗透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西路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中。首先,学校可以将西路军精神融入到校园建设中,比如建设西路军英雄人物雕像、文化教学长廊、VR教学室等,围绕西路军精神的内涵,将西路军精神背后的故事,做成宣传海报进行张贴,直观展示革命精神。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购买西路军精神相关书籍来补充图书馆资源,扩宽学生学习途径。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的作用,以多样化的方式传承和歌颂西路军精神,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西路军精神,使西路军精神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自觉学习西路军精神。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将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其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将西路军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来感染学生。其次,把握重要节点,开展活动。高校可以利用清明节、建军节等重要的节日,举办关于西路军精神的党课培训活动、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情景短视频征集等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浴血誓言》《西路军浴血河西》等电影,让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其中。再次,扩宽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成立西路军精神宣讲团、西路军精神理论研究社团等。最后,注重将西路军精神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在学校的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等校园网络平台进行西路军相关内容的推送,以此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

充分发扬西路军精神是对百年党史的传承,永不过时。高校要切实发挥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用西路军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让他们深受西路军精神的感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者。


参考文献:

[1]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8-23(001).

[2]冯亚光.西路军·生死档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6,22,103,261.

[3冯亚光.西路军·河西浴血[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98,25,79,208,98,125,165,317,128.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02).


文章来源:龚丽红,王心尧.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21(08):123-12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人气:251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