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在畜牧业养殖中犊牛感染性腹泻极为常见,诸如饲养环境不佳、消毒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均会让犊牛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进而感染病毒、细菌或者寄生虫,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使犊牛继发呼吸道疾病、乳房炎等,这也无形中加大了治疗的难度。为了让犊牛健康生长,帮助养殖人员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推动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犊牛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犊牛常见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与治疗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近几年牛养殖业呈现出稳步发展趋势,特别是随着牛肉及制品价格的不断走高,越来越多的人员投入到该行业中。然而,各种疾病却成为长期困扰养殖人员的问题,特别是犊牛腹泻,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受到饲养环境、应激反应、初乳饲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威胁着犊牛身体健康和养殖经济效益。
1、犊牛常见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与治疗方法
在牛养殖生产中,腹泻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患病后通常会直接影响到牛的生长发育,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大大降低了养殖经济效益。该病并无明显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因此养殖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充分了解疾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使犊牛快速生长、健康发育[1]。
1.1 细菌性腹泻
1.1.1 流行特点。
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埃希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其中埃希氏大肠杆菌是诱发细菌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犊牛在出生前三天非常容易感染此病,患病后会出现腹部间歇性绞痛。粪便呈黄色糊状或者水样,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会逐渐加剧,最终因严重脱水导致死亡,病程持续时间最长不会超过4 d。30日龄及以下的犊牛容易感染沙门氏菌,在发病初期患病犊牛的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出现食欲废绝现象,呼吸频率加快,之后病情会逐渐加剧,粪便呈灰黄色,夹杂着血液和黏液,味道恶臭,体型迅速消瘦、眼结膜充血,部分体质较差的患病犊牛,有时还会伴随支气管炎或者肺炎等疾病,如果是急性症状,患病犊牛一般在发病5 h内因严重脱水诱发死亡[2]。
1.1.2 治疗方法。
埃希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会破坏犊牛的肠道黏膜屏障,从而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腹泻症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氨卡青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类药物,单次服用剂量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每天早晚各用药1次,坚持用药1周即可改善症状[3]。补液也十分重要,有助于让犊牛的心肌保持足够活力,针对低渗性脱水症状,直接为患病犊牛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即可,如果是高渗性脱水,则要改为注射5%葡萄糖溶液,以此来起到平衡电解质的作用,让血液渗透压保持稳定状态。在刚刚开始补液时,需要以每小时20 ml/kg的速度进行补液,一直到脱水症状有所改善后将补液速度调整为每小时15 ml/kg,补液期间养殖人员应当密切关注犊牛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然后灵活地调整补液速度。
1.2 病毒性腹泻
1.2.1 流行特点。
牛病毒性腹泻属于二类传染病,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引起,各种年龄及品种的牛均可感染,其中犊牛的感染率是最高的。患病牛和带菌牛的分泌物、血液、粪便中均还含有致病原,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传染给健康牛,感染轮状病毒的犊牛,最为显著的临床症状为口角流涎、食欲减退,粪便呈黄色水样,后续逐渐变为绿色,极容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且病毒感染程度直接决定了死亡率[4]。冠状病毒感染多发生于1~9日龄的犊牛,潜伏期为1 d,发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精神沉郁、吃奶量少,粪便呈淡黄色水样,其中夹杂黏液混合凝乳块,随着病情加剧,患病犊牛的体温升高,一般来说大部分犊牛腹泻症状持续5~6 d后便可自然康复,在腹泻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则部分体质差的犊牛会发生死亡。
1.2.2 治疗方法。
犊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当前暂无特效药物,治疗时通常会把侧重点放在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上。养殖人员需要第一时间隔离患病犊牛,将5%葡萄糖生理盐水1 L、5%碳酸氢钠100 ml、庆大霉素30 ml、20%葡萄糖200 ml均匀混合,一次性给患病犊牛静脉注射,同时配合口服乳酶3 g和小苏打5 g,这样就能起到预防酸中毒、增强免疫力、预防继发性感染的作用。中医疗法也是犊牛病毒性腹泻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养殖人员需要分别取诃子100 g,甘草、白术、党参各20 g,柴胡、陈皮、当归各15 g,黄芪和白芍各25 g,加入适量水进行煎熬,过滤药渣后趁着温热直接灌服给患病犊牛;分别取秦皮、白头翁、黄岑、茵陈、乌梅各60 g,黄连、苦参、穿心莲、生地、诃子、木香、陈皮各50 g,黄柏、椿白皮、泽泻、玄参各45 g,同样加水煎熬过滤药渣,温热时服用,每天用药1次,一副药分4次服用,对于病毒性腹泻引起的黏膜损伤有着良好治疗效果。如果患病犊牛存在间歇性腹泻症状,在治疗时可以把纤维素酶50 g加入到饮水中,每天为其用药1次,坚持用药3 d即可。
1.3 寄生虫性腹泻
1.3.1 流行特点。
在牛养殖场内,小隐孢子虫极为常见,不仅能单独感染,而且还可以同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进而导致患病牛出现腹泻症状,5~7日龄的犊牛发病率较高,粪便初期呈泡沫状或者水样,后期渐渐演变为水泥状,随着病程持续时间的延长,患病犊牛的体型会明显消瘦、厌食、被毛杂乱、免疫力降低,出现脱水症状,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导致僵牛或者死亡。球虫也是引发寄生虫性腹泻的寄生虫之一,发病率最高的为3~6周龄的犊牛,其发病主要受到应激、饲养环境不佳、饲养密度小、更换饲料、气候潮湿等因素影响,犊牛发病初期仅会出现轻度腹泻症状,但是粪便中会夹杂少量血液、黏膜碎片,随着病情加剧有些患病犊牛会出现出血性腹泻症状,味道十分恶臭,且伴随采食量减少、精神沉郁萎靡、体型日渐消瘦,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大约1周时间就会因脱水诱发死亡[5]。
1.3.2 治疗方法。
在治疗寄生虫性腹泻时,养殖人员需要首选四氯化碳疗法,按照5 ml/100 kg体重的剂量标准,在患病犊牛臀部肌肉注射,或者直接为其内服硫双二氯酚,用药剂量为5 g/100 kg体重。针对症状比较严重的患病犊牛,可以为其内服1%硫酸铜150 ml,在饮水中添加适量食用盐,减少含脂肪饲料的饲喂量,并利用黄连素、呋喃西林以及其他胃肠道收敛剂,以起到对症治疗的作用。对于部分体形消瘦或者浮肿的患病犊牛,在治疗时需要着重恢复肝脏功能、强心解毒,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病犊牛注射25%葡萄糖溶液。
2、犊牛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在犊牛出生后及时为其进行脐带消毒,将犊牛脐带剪短到5 cm左右,并用10%碘酊实施浸泡消毒,在出生12 h后继续实施二次消毒,确保脐带能够尽快干燥脱落。然后必须要采取人工哺乳方式及时为其饲喂初乳,初乳温度控制在38℃~39℃,0~7日龄犊牛初乳的饲喂量大约为4 kg/d;7~42日龄犊牛饲喂常乳,饲喂量要有所增加,控制在8~10 kg/d;从42日龄一直到断奶,这期间的常乳饲喂量保持在5 kg/d,降低常乳饲喂量有助于降低断奶应激的影响。圈舍内每日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密切观察犊牛精神状态、食欲、粪便形态。处于妊娠期的母牛,在饲养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改善其乳汁品质,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等,逐步增强母牛的机体免疫力,尽量将母牛和犊牛分开饲养,对犊牛采取补饲,使之瘤胃尽快发育完全,这样就能进一步降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6]。日常定期做好圈舍内外的消毒工作,圈舍内的垫料必须要每3 d更换1次,把垫料清理干净后用戊二醛进行彻底消毒,之后才能铺设干净干燥的垫料,但是要注意经常更换消毒剂,比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可以交替应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如果犊牛存在原虫感染情况,建议直接用5%氨水溶液或者10%福尔马林对牛圈舍进行全面消毒。
参考文献:
[1]罗鹏飞,夏俊,张凌,等.犊牛腹泻病因分析及诊断防控综述[J].草食家畜,2023(05):30~38.
[2]黄雅鑫,文崇利,潘玉红,等.规模奶牛场犊牛腹泻基本情况分析[J].中国奶牛,2023(08):34~37.
[3]杨凤萍.犊牛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3(05):66.
[4]高原,高亚杰,刘亚丽,等.犊牛腹泻常见病因与科学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23(10):39, 42.
[5]钱英红,张兴夫,赵俊利,等.犊牛病原性腹泻流行情况及综合防控研究概述[J].中国乳业,2021(10):35~39.
[6]智海东,高艳,刘长明,等.感染性犊牛腹泻病原学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3):73~76.
文章来源:宋倩倩.犊牛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4(07):78-79.
分享:
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 是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 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 巴氏杆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 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支原体等均表现较高的抗菌活性。 恩诺沙星通过抑制细菌 DNA 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干扰细菌 DNA 复制过程而发挥抗菌作用。
2025-02-12细菌性肠炎是一类常见的动物肠道疾病,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肠道炎症,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长,导致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并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严重时会导致动物大面积死亡,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1]。
2024-12-02禽类痛风是非常普遍的营养代谢病之一,因蛋白质代谢障碍而导致大量尿酸盐在人体关节、内脏器官等处沉积。禽痛风通常发生在鸡和水禽身上,在饲喂高蛋白饲料的雏鹅中尤其常见。禽痛风一般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两种类型,在临床上表现为腿部和翅膀关节肿胀、跛行和腹泻。
2024-12-02犬未知来源的低分化癌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并具有侵袭性,易发生转移和扩散。未知来源的低分化癌细胞相较于其他来源明确的恶性肿瘤细胞不再保留起源组织或器官的细胞特征。与临床来源明确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和鳞状细胞癌等)相比,低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更高,患病动物的整体生存期更短。
2024-11-14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对养殖业最具威胁的霉菌毒素之一,存在于谷物、油籽、坚果和香料等多种农作物中。AFB1污染属于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肠道是AFB1进入机体后首先接触的生物屏障。被AFB1污染的食物或饲粮进入机体后可使肠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调,进而导致肠道结构损伤。
2024-11-14鼻腔肿瘤在犬的肿瘤性疾病中占2.4%,约80%的鼻腔肿瘤是恶性的。同时,老年犬鼻分泌物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鼻腔恶性肿瘤。该病通常预后不良,如果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患犬可能因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PNS)以及鼻腔肿瘤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鼻衄等死亡,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犬的生活质量,延长患犬的存活时间。
2024-11-13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促进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影响生殖和免疫等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肌肉和骨骼等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面[4]。GH基因在组织和细胞中发挥作用,首先与靶细胞表面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结合,由GHR基因介导将信号转入细胞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
2024-11-13由于ADV具有宿主范围广、感染效率高、易于培养和纯化、基因结构稳定等优点,通过修饰ADV衣壳蛋白构建的ADV载体已被用于基因治疗及疫苗开发[2-3]。重组ADV载体也被应用于对抗人类或动物病毒性疾病[4]。关于CAdV、PAdV及FAdV-4研究较多,主要倾向于Fiber、Penton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5],对其余ADV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024-11-13在多羔母羊妊娠后期,由于日粮结构改变及胎儿增重,母羊激素水平、代谢状态及免疫机能都会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增加酮症、炎症性疾病及产前瘫痪等风险[2]。代谢组学是一门探究疾病成因、反映生物标志物、描述疾病及监测和预测复杂疾病的学科,其中包括对机体整体水平上代谢物变化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3]。
2024-11-13作为一种典型的原核表达系统,改造后的大肠杆菌因生长速度快、连续发酵能力强和成本相对较低,被广泛作为外源蛋白表达的细胞宿主,而外源蛋白的表达形式主要分为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8]。陈忠广等[9]利用稀释复性法探讨了不同条件对重组犬IFN-γ(rCaIFN-γ)蛋
2024-11-1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期刊人气:157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5038
国内刊号:61-1306/S
邮发代号:52-6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956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